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737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及工作方法,涉及絮凝剂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架;底架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阻尼减震件;一组阻尼减震件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缓冲座顶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缓冲座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环;一组定位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外循环机构;外循环机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输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循环机构和内干燥机构的设计,变传统絮凝剂制备设备的静态式干燥为可循环时流动式干燥,工作时,在螺旋输料内片、螺旋输料外片和翻料滚筒的作用下,物料能够发生循环上下往复流动,通过上述往复流动效果的实现,能够使待干燥的物料循环改变受风面、受风位置、受风强度和受风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及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絮凝剂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絮凝剂在生产制造时其原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水分,需要对其进行干燥,以保证絮凝剂生产的纯度,现有的絮凝剂原材料制备用干燥装置干燥效率低,干燥效果差,因而市场上亟需一种新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及工作方法,通过内输料机构和外循环机构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絮凝剂制备设备加工效率低及干燥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阻尼减震件;一组所述阻尼减震件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顶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缓冲座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环;一组所述定位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外循环机构;所述外循环机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输料机构;所述内输料机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板;所述连接支板一表面与缓冲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发生机构;所述热风发生机构出风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一端与内输料机构转动连通;所述缓冲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所述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外循环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内输料机构包括输料内筒;所述输料内筒一表面与连接支板固定连接;所述输料内筒端面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输料内筒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风孔;所述输料内筒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布风轴管;所述布风轴管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布风孔;所述输料内筒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布风轴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料内筒上部还固定连通有与外循环机构相配合的回料嘴;所述布风轴管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内片;所述螺旋输料内片周侧面与输料内筒相配合;所述螺旋输料内片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透风孔;所述送风管一端与布风轴管转动连通;所述输料内筒后部设置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外循环机构相配合的下料孔;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送料外筒;所述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送料外筒传动连接;一组所述定位环内壁均通过轴承与送料外筒转动连接;所述送料外筒内壁与输料内筒转动连接;所述送料外筒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罩;所述导料罩端面固定连通有翻料组件;所述送料外筒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外片;所述翻料组件内壁与输料内筒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翻料组件包括翻料滚筒;所述翻料滚筒端面与导料罩固定连通;所述翻料滚筒周侧面与一所述定位环转动连接;所述翻料滚筒内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阻料板;两两所述阻料板之间设置有翻料腔。优选的,所述翻料滚筒、送料外筒和输料内筒呈同轴设置且输料内筒设置于翻料滚筒内侧;所述翻料腔的位置与回料嘴的位置对应;所述翻料滚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优选的,所述阻料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0°-25°;所述翻料腔为三面封闭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送料外筒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从动锥齿轮相配合的主动锥齿轮;所述送料外筒背面磁吸有放料门板;所述送料外筒背面且对应放料门板的位置开设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排料孔。优选的,所述布风轴管为前端中空后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输料内筒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输料内筒内壁且对应第一透风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堵纱网。优选的,所述热风发生机构包括热风发生箱体;所述热风发生箱体一表面与连接支板固定连接;所述热风发生箱体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风机和电热丝;所述热风发生箱体出风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风发生箱体出风口的一端与送风管固定连通。优选的,所述底架底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万向减震脚轮;所述阻尼减震件包括阻尼伸缩管;所述阻尼伸缩管底端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伸缩管活动端与缓冲座固定连接;所述阻尼伸缩管周侧面套设有减震弹簧。优选的,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S001、制备作业、工作前,封闭放料门板,待加工及待干燥的物料由进料斗处置入输料内筒内部,工作时,热风发生机构恒温热出风,继而向该装置中供入恒温热风,且制备作业时,伺服电机驱动布风轴管进行圆周运动,布风轴管进行圆周运动后,继而驱动螺旋输料内片进行输料作业,且通过对伺服电机输出方向的控制,使螺旋输料内片的输料方向朝向下料孔一侧,在螺旋输料内片工作的同时,主驱动电机驱动送料外筒同步工作,送料外筒工作后,继而驱动翻料滚筒和螺旋输料外片进行圆周运动,通过对主驱动电机输出方向的控制,使螺旋输料外片的输料方向朝向翻料滚筒一侧,上述装置工作后,螺旋输料内片将进料斗送入的物料朝向下料孔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布风轴管对输送的原料进行布风和干燥作业,由下料孔流出的物料继而经螺旋输料外片的作用朝向翻料滚筒一侧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布风轴管所送出的热风对物料进行继续干燥作业,当物料送至翻料滚筒时,在阻料板和翻料腔的作用下,物料继而经回料嘴回流至输料内筒中,并重复上述流动及循环作业,干燥完毕后,打开放料门板,放料门板打开后,螺旋输料内片和螺旋输料外片均朝向放料门板一侧输料,继而将加工完毕后的物料排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外循环机构和内干燥机构的设计,变传统絮凝剂制备设备的静态式干燥为可循环时流动式干燥,工作时,在螺旋输料内片、螺旋输料外片和翻料滚筒的作用下,物料能够发生循环上下往复流动,通过上述往复流动效果的实现,能够使待干燥的物料循环改变受风面、受风位置、受风强度和受风角度,通过上述效果的实现,继而有效提高该装置在絮凝剂制备时的干燥效率与干燥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振动电机的搭配设计,能够使待加工的物料发生往复抖动,通过抖动效果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物料在该装置内部的粘连率,另一方面能够使物料在加工时充分分散,并促进物料的粒粒分明效果,继而辅助提高该装置的加工及干燥速率。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架(1)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阻尼减震件(2);一组所述阻尼减震件(2)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3);所述缓冲座(3)顶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4);所述缓冲座(3)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环(5);一组所述定位环(5)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外循环机构(6);所述外循环机构(6)内部固定设置有内输料机构(7);所述内输料机构(7)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板(8);所述连接支板(8)一表面与缓冲座(3)固定连接;/n所述连接支板(8)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发生机构(9);所述热风发生机构(9)出风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送风管(10);所述送风管(10)一端与内输料机构(7)转动连通;所述缓冲座(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11);所述主驱动电机(11)输出轴的一端与外循环机构(6)传动连接;/n所述内输料机构(7)包括输料内筒(12);所述输料内筒(12)一表面与连接支板(8)固定连接;所述输料内筒(12)端面固定连通有进料斗(13);所述输料内筒(12)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风孔(14);所述输料内筒(12)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布风轴管(15);所述布风轴管(15)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布风孔(16);所述输料内筒(12)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输出轴的一端与布风轴管(15)固定连接;所述输料内筒(12)上部还固定连通有与外循环机构(6)相配合的回料嘴(18);/n所述布风轴管(15)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内片(19);所述螺旋输料内片(19)周侧面与输料内筒(12)相配合;所述螺旋输料内片(19)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透风孔(20);所述送风管(10)一端与布风轴管(15)转动连通;所述输料内筒(12)后部设置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外循环机构(6)相配合的下料孔(21);/n所述外循环机构(6)包括送料外筒(22);所述主驱动电机(11)输出轴的一端与送料外筒(22)传动连接;一组所述定位环(5)内壁均通过轴承与送料外筒(22)转动连接;所述送料外筒(22)内壁与输料内筒(12)转动连接;所述送料外筒(22)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罩(23);所述导料罩(23)端面固定连通有翻料组件(24);所述送料外筒(22)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外片(25);所述翻料组件(24)内壁与输料内筒(12)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架(1)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阻尼减震件(2);一组所述阻尼减震件(2)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座(3);所述缓冲座(3)顶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4);所述缓冲座(3)顶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环(5);一组所述定位环(5)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外循环机构(6);所述外循环机构(6)内部固定设置有内输料机构(7);所述内输料机构(7)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板(8);所述连接支板(8)一表面与缓冲座(3)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支板(8)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发生机构(9);所述热风发生机构(9)出风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送风管(10);所述送风管(10)一端与内输料机构(7)转动连通;所述缓冲座(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驱动电机(11);所述主驱动电机(11)输出轴的一端与外循环机构(6)传动连接;
所述内输料机构(7)包括输料内筒(12);所述输料内筒(12)一表面与连接支板(8)固定连接;所述输料内筒(12)端面固定连通有进料斗(13);所述输料内筒(12)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一透风孔(14);所述输料内筒(12)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布风轴管(15);所述布风轴管(15)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布风孔(16);所述输料内筒(12)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输出轴的一端与布风轴管(15)固定连接;所述输料内筒(12)上部还固定连通有与外循环机构(6)相配合的回料嘴(18);
所述布风轴管(15)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内片(19);所述螺旋输料内片(19)周侧面与输料内筒(12)相配合;所述螺旋输料内片(19)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透风孔(20);所述送风管(10)一端与布风轴管(15)转动连通;所述输料内筒(12)后部设置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外循环机构(6)相配合的下料孔(21);
所述外循环机构(6)包括送料外筒(22);所述主驱动电机(11)输出轴的一端与送料外筒(22)传动连接;一组所述定位环(5)内壁均通过轴承与送料外筒(22)转动连接;所述送料外筒(22)内壁与输料内筒(12)转动连接;所述送料外筒(22)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罩(23);所述导料罩(23)端面固定连通有翻料组件(24);所述送料外筒(22)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外片(25);所述翻料组件(24)内壁与输料内筒(1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料组件(24)包括翻料滚筒(26);所述翻料滚筒(26)端面与导料罩(23)固定连通;所述翻料滚筒(26)周侧面与一所述定位环(5)转动连接;所述翻料滚筒(26)内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阻料板(27);两两所述阻料板(27)之间设置有翻料腔(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絮凝剂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料滚筒(26)、送料外筒(22)和输料内筒(12)呈同轴设置且输料内筒(12)设置于翻料滚筒(26)内侧;所述翻料腔(28)的位置与回料嘴(18)的位置对应;所述翻料滚筒(2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龙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司匹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