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37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架;底架顶面固定连接有混药壳体;混药壳体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液管;混药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混溶腔;混溶腔两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齿板;混溶腔内表面之间安装有环形驱动模块;环形驱动模块周侧面连接有环形输送带;环形输送带表面等距开设有透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环形输送带和滤溶组件的设计,变传统混溶装置的单行单点搅拌为多向多点搅拌,通过多向多点搅拌作业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该装置在混溶作业时单位时间内的搅拌效率和单位时间内的搅拌作用面积,继而有效提高该装置的混溶效果和混溶均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剂,尤其是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污水的品种,一般包含有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在使用絮凝剂时首先需要将絮凝剂溶解在溶剂中,但如果将这种污水处理剂溶于溶剂时加入溶剂中过快、搅拌不均匀时,污水处理剂容易聚集成团,形成块状体,块状体表面将形成一层凝胶膜,阻碍块状体进一步溶解,不但延长配制搅拌时间、降低污水处理剂的使用效率,所以如何解决絮凝剂溶解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加药机构、滤溶组件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絮凝剂混溶装置容易出现结块结团现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面固定连接有混药壳体;所述混药壳体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混药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混溶腔;所述混溶腔两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齿板;所述混溶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架(1)顶面固定连接有混药壳体(2);所述混药壳体(2)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3)、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液管(4);所述混药壳体(2)内部固定设置有混溶腔(5);所述混溶腔(5)两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齿板(6);所述混溶腔(5)内表面之间安装有环形驱动模块(7);所述环形驱动模块(7)周侧面连接有环形输送带(8);所述环形输送带(8)表面等距开设有透水孔(9);/n所述混药壳体(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与环形驱动模块(7)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输送带(8)周侧面连接有一组等距分布的滤溶组件(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架(1)顶面固定连接有混药壳体(2);所述混药壳体(2)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3)、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液管(4);所述混药壳体(2)内部固定设置有混溶腔(5);所述混溶腔(5)两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齿板(6);所述混溶腔(5)内表面之间安装有环形驱动模块(7);所述环形驱动模块(7)周侧面连接有环形输送带(8);所述环形输送带(8)表面等距开设有透水孔(9);
所述混药壳体(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与环形驱动模块(7)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输送带(8)周侧面连接有一组等距分布的滤溶组件(11);所述混药壳体(2)一侧面固定安装有加药机构(12);所述加药机构(12)一端延伸至混溶腔(5)内部;所述混药壳体(2)一表面还安装有与滤溶组件(11)相配合的排废料门(13);
一组所述滤溶组件(11)均包括滤板(14);所述滤板(14)背面与环形输送带(8)固定连接;所述滤板(14)端面与混药壳体(2)滑动配合;所述滤板(14)表面开设有等距分布的第一滤孔(15);所述滤板(14)底面固定连接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板(16);两所述支板(16)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周侧面且对应两定齿板(6)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8);两所述从动齿轮(18)周侧面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定齿板(6)啮合;所述转轴(1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搅拌叶片(19);
所述加药机构(12)包括限位梁板(20)和滤筒(21);所述限位梁板(20)一表面与混药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梁板(20)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料斗(22)、第一高压气泵(23)和伺服电机(24);所述滤筒(21)周侧面与混药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滤筒(21)一端延伸至混溶腔(5)内部;所述滤筒(21)周侧面且对应混溶腔(5)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滤孔(25);所述滤筒(21)轴心位置转动连接有高压布气内轴(26);所述高压布气内轴(26)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的布气喷孔(27);所述第一高压气泵(23)出气口的一端与高压布气内轴(26)转动连通;所述伺服电机(24)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齿轮与高压布气内轴(26)传动连接;所述高压布气内轴(26)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旋输料叶片(28);所述螺旋输料叶片(28)周侧面与滤筒(21)相配合;所述进料斗(22)一端与滤筒(21)固定连通;所述滤筒(21)周侧面还固定安装有回收管(29);
所述混药壳体(2)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高压布气外管(30);两所述高压布气外管(30)周侧面均固定连通有一组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布气分管(31);两组所述布气分管(31)一表面均通过气孔与混溶腔(5)连通;所述混药壳体(2)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高压气泵(32);所述第二高压气泵(32)出气口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两高压布气外管(30)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壳体(2)两侧面均固定设置有观察窗(33);所述进液管(3)和排液管(4)周侧面均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混药壳体(2)的形状与环形输送带(8)的形状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21)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滤筒(21)设置于环形输送带(8)内侧;所述滤筒(21)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为25°-55°;所述高压布气内轴(2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剂混溶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龙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司匹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