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86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包括载盘,所述载盘的前侧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载盘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载盘的后侧设有端子,所述端子的外侧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的内壁设有软胶圈,所述防护圈的末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盖板的中心设有海绵圈,且海绵圈与盖板之间为粘接,所述载盘的外侧设有贴膜,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管的外侧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载盘之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载盘之间为活动卡接,所述弧形板的内侧设有贴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螺纹柱,配合螺纹管的使用,能够调节本接头的长度,便于与不同深度的接口进行连接,增强本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
本技术涉及导电铜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
技术介绍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为了方便电器之间的连接,常常使用导电铜接头将导线与电器之间进行连接。现有的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存在的缺陷是:1、现有的导电铜接头结构固定,不可调节,使得在使用时无法适用不同深度的接口,使得适用性较差;2、现有的导电铜接头不可拆卸,使得损坏时,不可进行局部更换,容易造成较大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包括载盘,所述载盘的前侧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载盘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载盘的后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包括载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1)的前侧设有螺纹管(2),所述螺纹管(2)与载盘(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载盘(1)的后侧设有端子(3),所述端子(3)的外侧设有防护圈(4),且防护圈(4)与载盘(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防护圈(4)的内壁设有软胶圈(5),且软胶圈(5)与防护圈(4)之间为粘接,所述防护圈(4)的末端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卡柱(7),且卡柱(7)与防护圈(4)之间为活动卡接,所述盖板(6)的中心设有海绵圈(8),且海绵圈(8)与盖板(6)之间为粘接,所述载盘(1)的外侧设有贴膜(9),且贴膜(9)与载盘(1)之间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导电铜接头,包括载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1)的前侧设有螺纹管(2),所述螺纹管(2)与载盘(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载盘(1)的后侧设有端子(3),所述端子(3)的外侧设有防护圈(4),且防护圈(4)与载盘(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防护圈(4)的内壁设有软胶圈(5),且软胶圈(5)与防护圈(4)之间为粘接,所述防护圈(4)的末端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卡柱(7),且卡柱(7)与防护圈(4)之间为活动卡接,所述盖板(6)的中心设有海绵圈(8),且海绵圈(8)与盖板(6)之间为粘接,所述载盘(1)的外侧设有贴膜(9),且贴膜(9)与载盘(1)之间为粘接,所述螺纹管(2)的内部设有螺纹柱(10),所述螺纹管(2)的外侧设有弧形板(11),所述弧形板(11)与载盘(1)之间设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与载盘(1)之间为活动卡接,所述弧形板(11)的内侧设有贴胶(13),且贴胶(13)与弧形板(11)之间为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如斌范素莲马艳艳马婷婷黄强祥陈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光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