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零件导电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93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14
提供一种带零件导电片,导电零件对导电片材的夹持状态不易产生偏差,且能够防止水向作为导电片材和导电零件的导通部分的弯曲顶点部的浸入。带零件导电片(1)具备导电片材(2)和具有第1夹持部(31)及第2夹持部(32)的导电零件(3)。在第1夹持部(31)的内侧面(311)沿着折回部(33)的棱线(331)形成有弯曲顶点部(34)。多根导体线材(21)的端部(211)以与弯曲顶点部(34)交叉的状态被夹持在弯曲顶点部(34)与第2夹持部(32)之间,与导电零件(3)导通。在第2夹持部(32)的内侧面(321)以与多根导体线材(21)的端部(211)接触的状态形成有突起部(35),突起部(35)的曲率半径比弯曲顶点部(34)的曲率半径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零件导电片
本公开涉及在导电片材装配有导电零件的带零件导电片。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中,大电流流动的电线、高电压的电线等成为噪声的发生源,因此利用屏蔽件进行覆盖,设法使噪声不向外部扩散。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零件导电片具有导电性的片材和与片材电连接的连接零件。片材通过具有金属线交叉地织成的网眼结构的金属布构成,连接零件通过将片材的端部(缘部)夹持的一对板状夹持部和连接一对板状夹持部的折回部构成。带零件导电片的连接零件装配于控制设备等的箱体,带零件导电片的片材使用于将配置于箱体外部的电线覆盖。另外,在连接零件的至少一方的板状夹持部形成有强烈压接于片材的部位,以使得减小连接阻力而得到较大的固装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7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带零件导电片中,具有网眼结构的金属布的端部由连接零件的一对板状夹持部夹持。更具体地讲,片材通过沿着片材将连接零件彼此连接的方向的纵向的金属线和与纵向的金属线正交的横向的金属线形成。并且,在一对板状夹持部夹持有纵向的金属线及横向的金属线。横向的金属线主要为了保持带零件导电片的形状而设置。另外,有如下课题:在利用一对板状夹持部夹持横向的金属线时,横向的金属线容易向夹持位置的纵向偏移。因此,考虑到如下:通过利用一对板状夹持部仅夹持纵向的金属线,从而一对板状夹持部的夹持状态不易产生偏差。但是,在利用一对板状夹持部仅夹持纵向的金属线的情况下,产生下面的课题。即,在带零件导电片配置于浸水环境下而使片材浸水时,水容易沿着纵向的金属线浸入到连接零件的内部的、片材和连接零件的导通部分。另外,考虑到如下:在具有横向的金属线的情况下,横向的金属线起到妨碍水向导通部分浸入的作用。因此,为了得到片材的夹持状态不易产生偏差、且能够防止水向片材和连接零件的导通部分浸入的带零件导电片,需要进一步下功夫。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所要提供的是一种导电零件对导电片材的夹持状态不易产生偏差,且能够防止水向作为导电片材和导电零件的导通部分的弯曲顶点部浸入的带零件导电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方式在于带零件导电片,具备:导电片材,由多根导体线材排列成平面状而形成;和板状的导电零件,装配于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所述导电零件具有折回部和以所述折回部为起点折回的相互对置的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在所述第1夹持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折回部的棱线平行地形成有弯曲顶点部,所述弯曲顶点部通过所述第1夹持部朝向所述第2夹持部弯曲而形成,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压接于所述弯曲顶点部,并且以与所述弯曲顶点部交叉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弯曲顶点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之间,从而与所述导电零件导通,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者所述第2夹持部的内侧面、且比所述弯曲顶点部靠所述导电片材侧的位置,以与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接触的状态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弯曲顶点部的曲率半径小。专利技术效果在所述一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在导电零件的第1夹持部的内侧面形成有弯曲顶点部,通过弯曲顶点部,导电片材与导电零件导通。弯曲顶点部是通过第1夹持部弯曲而形成的部分,通过弯曲顶点部,能够确保导电片材和导电零件的导通。另外,导电片材中的多根导体线材的端部压接于弯曲顶点部。并且,在第1夹持部的弯曲顶点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以与弯曲顶点部交叉的状态夹持有多根导体线材的端部。也就是说,在弯曲顶点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存在与弯曲顶点部交叉的多根导体线材的端部,但不存在与弯曲顶点部的形成方向大致平行的导体线材。因此,利用导电零件夹持导电片材中的多根导体线材的端部的状态能够不易产生偏差。另外,通过在弯曲顶点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不存在与弯曲顶点部的形成方向大致平行的导体线材,从而在带零件导电片浸水的情况下,有可能水浸入到用于确保导电片材和导电零件的导通的弯曲顶点部。针对该课题,在所述一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在第1夹持部或者第2夹持部的内侧面、且比弯曲顶点部靠导电片材侧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突起部形成为曲率半径比弯曲顶点部的曲率半径小的状态,并与多根导体线材的端部接触。因此,能够利用突起部阻挡沿着导电片材中的多根导体线材将要浸入到弯曲顶点部的水。根据所述一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导电零件对导电片材的夹持状态不易产生偏差,且能够防止水向作为导电片材和导电零件的导通部分的弯曲顶点部的浸入。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的导电零件的周边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的俯视图。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的导电片材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5是将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的导电零件的周边示出的俯视图。图6是将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的导电零件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说明图。图7是将实施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中的导电零件的周边示出的剖视图。图8是将实施方式的、导电零件中的第2夹持部的突起部的周边示出的剖视图。图9是将实施方式的、导电零件中的第2夹持部的其他突起部的周边示出的剖视图。图10是将实施方式的、通过成型模具在第1夹持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夹持导电片材的导体线材的端部前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图11是将实施方式的、通过成型模具在第1夹持部与第2夹持部之间夹持导电片材的导体线材的端部后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前述的带零件导电片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1具备:多根导体线材21排列成平面状的导电片材2;和板状的导电零件3,装配于多根导体线材21的端部211。导电零件3具有折回部33和以折回部33为起点折回的相互对置的第1夹持部31及第2夹持部32。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1夹持部31的内侧面311,通过第1夹持部31朝向第2夹持部32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顶点部34与折回部33的棱线331平行地形成。多根导体线材21的端部211压接于弯曲顶点部34,并且以与弯曲顶点部34交叉的状态夹持在弯曲顶点部34与第2夹持部32之间,与导电零件3导通。在第2夹持部32的内侧面321、且比弯曲顶点部34靠导电片材2侧的位置,以与多根导体线材21的端部211接触的状态形成有突起部35,突起部35具有比弯曲顶点部34的曲率半径R1小的曲率半径R2。以下对本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1进行详细说明。(带零件导电片1)如图3所示,带零件导电片1与处于接地电位的控制设备的箱体4等连接,作为用于降低电磁波噪声的屏蔽件(屏蔽线)使用。本方式的带零件导电片1被导电片材2覆盖电磁波噪声的发生源41,用于防止电磁波噪声从电磁波噪声的发生源41向周围扩散。另外,带零件导电片1也可以利用导电片材2覆盖特定的电线、设备等,用于保护该电线、设备等使其不受从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零件导电片,具备:/n导电片材,由多根导体线材排列成平面状而形成;和/n板状的导电零件,装配于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n所述导电零件具有折回部和以所述折回部为起点折回的相互对置的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n在所述第1夹持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折回部的棱线平行地形成有弯曲顶点部,所述弯曲顶点部通过所述第1夹持部朝向所述第2夹持部弯曲而形成,/n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压接于所述弯曲顶点部,并且以与所述弯曲顶点部交叉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弯曲顶点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之间,从而与所述导电零件导通,/n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者所述第2夹持部的内侧面、且比所述弯曲顶点部靠所述导电片材侧的位置,以与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接触的状态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弯曲顶点部的曲率半径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6 JP 2018-0787161.一种带零件导电片,具备:
导电片材,由多根导体线材排列成平面状而形成;和
板状的导电零件,装配于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
所述导电零件具有折回部和以所述折回部为起点折回的相互对置的第1夹持部及第2夹持部,
在所述第1夹持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折回部的棱线平行地形成有弯曲顶点部,所述弯曲顶点部通过所述第1夹持部朝向所述第2夹持部弯曲而形成,
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压接于所述弯曲顶点部,并且以与所述弯曲顶点部交叉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弯曲顶点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之间,从而与所述导电零件导通,
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者所述第2夹持部的内侧面、且比所述弯曲顶点部靠所述导电片材侧的位置,以与多根所述导体线材的端部接触的状态形成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弯曲顶点部的曲率半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零件导电片,其中,多根所述导体线材沿着与所述弯曲顶点部的形成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
多根所述导体线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贺宣宪堀尾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