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2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注塑本体处设置有三相电极,注塑本体处还分别设置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构成与上述三相电极配合的三相铜排。技术效果:1.降低了整个动力总成的成本,相比接插件线束方案,成本降低约2/3;2.结构紧凑,优化了布置空间,同时铜排折弯灵活性更大,对整车布置更友好;3.具备散热功能,提升功率模块散热能力,提升整车动力性能;4.耐油密封设计,提高密封性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
本专利技术涉交流连接铜排的
,尤其是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等高压电力传输产品中,在任何气候条件和任意汽车应用工况下,电机控制器将两相直流电通过电力电子功率模块转换成三相交流电输出给电机,在变化磁场中产生驱动力,驱动电动车。功率模块三相输入到电机三相输入之间,需要进行电力连接。这种连接,可以通过高压连接器压接线束进行连接。如图3所示,该种连接的原理,是通过两侧带有密封结构的连接器,分别与电机腔体和电机控制器腔体连接,中间使用带密封的线缆连接。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第一,采用铜线缆及连接器连接,成本高;第二,两个连接器,占用的空间尺寸比较大,对整车布置不够友好;第三,功率器件的耐温上限,限制着整车动力性能,连接线的结构,导热能力有限;此外,对于采用油冷却的高性能驱动电机,冷却油会通过连接器端子进入线缆,进而进入到电机控制器腔体,电机控制器内部电子元器件长期使用在油气环境下,会到时产品老化加速,元器件短路,进而产出正常动力丢失等严重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其具有连接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与驱动电机三相线的功能,使用铜排折弯同时配合包裹塑料的形式,在塑料上匹配有固定结构特征以及密封结构特征,集成度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包括注塑本体,注塑本体处设置有三相电极,所述三相电极外围的注塑本体处形成密封槽,密封槽内嵌有密封圈,注塑本体处还分别设置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构成与上述三相电极配合的三相铜排,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位于同一水平面,三相铜排与三相电极在注塑本体处呈九十度夹角分布,第一铜排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另一侧形成第一铜排散热端,第二铜排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另一侧形成第二铜排散热端,第三铜排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向外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端部形成第三铜排散热端,第一铜排散热端与第二铜排散热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注塑本体处设置有若干个装配衬套,装配衬套与上述第一铜排散热端与第二铜排散热端位于注塑本体的同侧。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技术效果:1.降低了整个动力总成的成本,相比接插件线束方案,成本降低约2/3;2.结构紧凑,优化了布置空间,同时铜排折弯灵活性更大,对整车布置更友好;3.具备散热功能,提升功率模块散热能力,提升整车动力性能;4.耐油密封设计,提高密封性能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图3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包括注塑本体1,注塑本体1处设置有三相电极2,所述三相电极2外围的注塑本体1处形成密封槽3,密封槽3内嵌有密封圈4,注塑本体1处还分别设置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构成与上述三相电极2配合的三相铜排,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位于同一水平面,三相铜排与三相电极2在注塑本体1处呈九十度夹角分布,第一铜排5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另一侧形成第一铜排散热端8,第二铜排6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另一侧形成第二铜排散热端9,第三铜排7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向外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端部形成第三铜排散热端10,第一铜排散热端8与第二铜排散热端9位于同一水平面,注塑本体1处设置有若干个装配衬套11,装配衬套11与上述第一铜排散热端8与第二铜排散热端9位于注塑本体1的同侧。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装配衬套11由装配基板12和位于两侧的加强筋片13构成,装配基板(12)处开设有装配孔18。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三铜排散热端10在注塑本体1外部依次形成九十度折弯部14、第一延伸段15,反向九十度折弯部16、第二有延伸段17。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铜排散热端8与第二铜排散热端9、第三铜排散热端10表面均开设有模具定位孔19,该模具定位孔19为非贯穿孔。在具体实施时,三相电极2背面的注塑本体1处分布有凸起状的屏蔽罩20,为电流传感器测量屏蔽外界磁场作用。产品利用模具注塑制造,铜排包塑的形式,避免使用连接器+铜线缆这种高成本的模式,同时在铜排折弯过程中,每相铜排引出更多的引脚到壳体附近,利用铜的高导热性能,及进行电气连接,又对功率模块进行散热;此外,利用模具注塑的多钟结构形式,设计密封特征,使用耐油密封圈,对驱动电机腔体与电机控制器腔体进行隔离。产品采用铜排注塑的方式,通过铜排折弯成相应的形状,配合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进行电连接,在注塑结构上面设计密封槽,搭配耐油密封圈进行密封设计,同时在塑料上嵌件一些金属衬套,用来将交流连接铜排固定到壳体,同时给密封圈提供一定的压力保证密封的可靠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本体(1),注塑本体(1)处设置有三相电极(2),所述三相电极(2)外围的注塑本体(1)处形成密封槽(3),密封槽(3)内嵌有密封圈(4),注塑本体(1)处还分别设置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构成与上述三相电极(2)配合的三相铜排,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位于同一水平面,三相铜排与三相电极(2)在注塑本体(1)处呈九十度夹角分布,第一铜排(5)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另一侧形成第一铜排散热端(8),第二铜排(6)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另一侧形成第二铜排散热端(9),第三铜排(7)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向外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端部形成第三铜排散热端(10),第一铜排散热端(8)与第二铜排散热端(9)位于同一水平面,注塑本体(1)处设置有若干个装配衬套(11),装配衬套(11)与上述第一铜排散热端(8)与第二铜排散热端(9)位于注塑本体(1)的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本体(1),注塑本体(1)处设置有三相电极(2),所述三相电极(2)外围的注塑本体(1)处形成密封槽(3),密封槽(3)内嵌有密封圈(4),注塑本体(1)处还分别设置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构成与上述三相电极(2)配合的三相铜排,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位于同一水平面,三相铜排与三相电极(2)在注塑本体(1)处呈九十度夹角分布,第一铜排(5)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另一侧形成第一铜排散热端(8),第二铜排(6)的另一端向另一侧延伸,并穿出注塑本体(1)另一侧形成第二铜排散热端(9),第三铜排(7)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向外延伸,并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耸霄戚永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