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2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包括泵机主体,泵机主体的下端呈矩阵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传动杆、支撑环、弹簧、活塞、补气管、单向阀和上端开口的支撑管,支撑管设置在泵机主体的下方,活塞密封滑动连接在支撑管的内管壁上,支撑环固定连接在支撑管靠近管口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的上端中心处,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环并固定连接在泵机主体的下端,弹簧设置在支撑环和活塞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升了真空泵工作时的稳定程度,以免因外力过大而导致内部元件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寿命,有助于提高该真空泵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一类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按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气体捕集泵和气体传输泵。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及电子镀膜等行业。但在现有的真空泵中,存在减震效果差及实用性弱的问题,时常会因振动过于剧烈而导致内部元件松动,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泵中,存在减震效果差及实用性弱的问题,时常会因振动过于剧烈而导致内部元件松动,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包括泵机主体,所述泵机主体的下端呈矩阵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传动杆、支撑环、弹簧、活塞、补气管、单向阀和上端开口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设置在泵机主体的下方,所述活塞密封滑动连接在支撑管的内管壁上,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在支撑管靠近管口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的上端中心处,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环并固定连接在泵机主体的下端,所述弹簧设置在支撑环和活塞之间,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和活塞相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传动杆上,所述补气管固定连通在支撑管靠近管底位置的管壁上,所述单向阀安装在补气管内,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朝向泵机主体设置。优选的,所述补气管靠近管底位置的管壁上安装有压力表。优选的,所述活塞的环形侧壁上开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槽内套设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的外环壁设置支撑管的内管壁上。优选的,所述泵机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的支撑架,所述传动杆贯穿支撑架的底部设置,且所述传动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泵机主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管的外管底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端。优选的,所述传动杆与支撑环的轴线相重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通过设置传动杆、支撑环、弹簧、活塞、补气管、单向阀和支撑管组成一个减震组件,当该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剧烈振动时或受到碰撞时,会导致缓传动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对支撑管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对一部分的外力进行抵消,活塞向下运动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再次对一部分的外力进行抵消,大大提升了真空泵工作时的稳定程度,以免因外力过大而导致内部元件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寿命,有助于提高该真空泵的减震效果,当支撑管内空气减少时,通过补气管和单向阀向支撑管内补充空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大大提升了真空泵工作时的稳定程度,以免因外力过大而导致内部元件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寿命,有助于提高该真空泵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泵机主体、2减震组件、21传动杆、22支撑环、23弹簧、24活塞、25补气管、26单向阀、27支撑管、3压力表、4活塞环、5支撑架、6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包括泵机主体1,泵机主体1为现有技术,且泵机主体1在本申请文件中仅为示意作用,不作为本申请文件的新颖点和保护点,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泵机主体1的下端呈矩阵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包括传动杆21、支撑环22、弹簧23、活塞24、补气管25、单向阀26和上端开口的支撑管27,支撑管27设置在泵机主体1的下方,活塞24密封滑动连接在支撑管27的内管壁上,支撑环2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27靠近管口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传动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24的上端中心处,传动杆2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环22并固定连接在泵机主体1的下端,弹簧23设置在支撑环22和活塞24之间,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22和活塞24相连接,弹簧23套设在传动杆21上,补气管25固定连通在支撑管27靠近管底位置的管壁上,单向阀26安装在补气管25内,单向阀26的输出端朝向泵机主体1设置,当该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剧烈振动时或受到碰撞时,会导致缓传动杆21带动活塞24向下运动,活塞24向下运动时对支撑管27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对一部分的外力进行抵消,活塞24向下运动时对弹簧23进行拉伸,弹簧23受力发生形变,再次对一部分的外力进行抵消,大大提升了真空泵工作时的稳定程度,以免因外力过大而导致内部元件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寿命,有助于提高该真空泵的减震效果,当支撑管27内空气减少时,通过补气管25和单向阀26向支撑管27内补充空气。补气管25靠近管底位置的管壁上安装有压力表3,便于对补气管25内气压进行测量。活塞24的环形侧壁上开设有活塞槽,活塞槽内套设有活塞环4,活塞环4的外环壁设置支撑管27的内管壁上,提高了活塞24与支撑管27之间的气密性。泵机主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的支撑架5,传动杆21贯穿支撑架5的底部设置,且传动杆21与支撑架5滑动连接,对传动杆21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使得传动杆21做竖直方向运动时更加稳定。泵机主体1的下方设有支撑板6,支撑管27的外管底固定连接在支撑板6的上端,通过支撑板6对减震组件2进行支撑。传动杆21与支撑环22的轴线相重叠。本技术中,当该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剧烈振动时或受到碰撞时,会导致缓传动杆21带动活塞24向下运动,活塞24向下运动时对支撑管27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对一部分的外力进行抵消,活塞24向下运动时对弹簧23进行拉伸,弹簧23受力发生形变,再次对一部分的外力进行抵消,大大提升了真空泵工作时的稳定程度,以免因外力过大而导致内部元件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寿命,有助于提高该真空泵的减震效果,当支撑管27内空气减少时,通过补气管25和单向阀26向支撑管27内补充空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包括泵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主体(1)的下端呈矩阵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组件(2);/n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传动杆(21)、支撑环(22)、弹簧(23)、活塞(24)、补气管(25)、单向阀(26)和上端开口的支撑管(27),所述支撑管(27)设置在泵机主体(1)的下方,所述活塞(24)密封滑动连接在支撑管(27)的内管壁上,所述支撑环(2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27)靠近管口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所述传动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24)的上端中心处,所述传动杆(2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环(22)并固定连接在泵机主体(1)的下端,所述弹簧(23)设置在支撑环(22)和活塞(24)之间,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22)和活塞(24)相连接,所述弹簧(23)套设在传动杆(21)上,所述补气管(25)固定连通在支撑管(27)靠近管底位置的管壁上,所述单向阀(26)安装在补气管(25)内,所述单向阀(26)的输出端朝向泵机主体(1)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E给水管生产设备的真空泵,包括泵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主体(1)的下端呈矩阵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组件(2);
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传动杆(21)、支撑环(22)、弹簧(23)、活塞(24)、补气管(25)、单向阀(26)和上端开口的支撑管(27),所述支撑管(27)设置在泵机主体(1)的下方,所述活塞(24)密封滑动连接在支撑管(27)的内管壁上,所述支撑环(2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27)靠近管口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所述传动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塞(24)的上端中心处,所述传动杆(2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环(22)并固定连接在泵机主体(1)的下端,所述弹簧(23)设置在支撑环(22)和活塞(24)之间,且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22)和活塞(24)相连接,所述弹簧(23)套设在传动杆(21)上,所述补气管(25)固定连通在支撑管(27)靠近管底位置的管壁上,所述单向阀(26)安装在补气管(25)内,所述单向阀(26)的输出端朝向泵机主体(1)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超张亚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普友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