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19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包括油槽、油槽升降装置、输油管路和加温管路;油槽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箱体,其底面四角处各设置有一根底端带有方向轮的支撑底柱;油槽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输油管路连通的出油口,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油直管和导向弯管;油槽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油槽下方中心处的液压千斤顶和沿圆周方向布设的四个手动顶升装置;加温管路包括呈弯折曲线状铺设在油槽内侧底部的第一蒸汽管和呈弯折曲线状铺设在油槽内侧底部的第二蒸汽管;该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在拆除输油管线时残油的流出污染地面和搬动抬高出口端的笨重操作与被伤害的危险,同时具有快速加温功能,保证卸油作业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罐车接卸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
技术介绍
因天津中燃油库有车船直取进罐的业务,但是由于运输的罐车的大小不一,卸车的底盘高矮不等,同时接卸油的地槽的卸油口高度是固定的,每次卸油时,先将油槽车到卸油口,后将油槽车的输油管,搬到半地下的集油罐的卸油口并插入卸油口内,卸车完毕后再将输油管抽出装车,然后去地衡过镑核数;该操作流程导致接卸油管工作量比较大而且费时,影响作业效率,压车比较严重,客户反映强烈;而且在搬动沉重的输油软胶管时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残油散落和发生人身危险。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效果显著、应用简便的卸油装置是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在拆除输油管线时残油的流出污染地面和搬动抬高出口端的笨重操作与被伤害的危险的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包括油槽、油槽升降装置、输油管路和加温管路;其中,油槽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箱体,其底面四角处各设置有一根底端带有方向轮的支撑底柱;在油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处设置有出油管;油槽升降机构包括一个液压千斤顶和四个手动顶升装置;液压千斤顶竖直设置在油槽的下方中心处,四个手动顶升装置沿液压千斤顶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且液压千斤顶通过连接杆分别与四个手动顶升装置连接,四个手动顶升装置分别与位于邻侧的支撑底柱通过连接杆连接;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油直管和导向弯管,输油直管的一端与出油管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弯管连接;加温管路包括第一蒸汽管和第二蒸汽管;第一蒸汽管呈弯折曲线状铺设在油槽内侧底部,其第一蒸汽进口端和第一蒸汽出口端均位于油槽外侧,且在邻近第一蒸汽出口端的第一蒸汽管上还设置有蒸汽出气支管;第二蒸汽管沿输油直管的轴向方向设置在输油直管内侧,其第二蒸汽进口端和第二蒸汽出口端均位于输油直管外侧,且第二蒸汽管的第二蒸汽进口端与第一蒸汽管的蒸汽出气支管通过管路连接。进一步地,在油槽上安装有顶盖;顶盖的尺寸与油槽的顶端开口尺寸相适应,其由盖装并固定在油槽一侧的固定盖体和盖装在油槽另一侧的活动盖板拼接形成,固定盖体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油槽的顶端端面上,活动盖板通过多个合页与固定盖体活动连接;在活动盖板上还设置有把手以上提打开活动盖板。进一步地,油槽由刚性外壳和套装在刚性外壳内侧的绝缘保温内壳d构成。进一步地,在第一蒸汽管的第一蒸汽进口端、第一蒸汽出口端和蒸汽出气支管的端口处均设置有一个截止阀。进一步地,在油槽的外侧底面上设置有液压泵安装槽,其内设有液压千斤顶的手动液压泵,液压泵安装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装液压连接软管的线孔。进一步地,在位于开设有出油口的油槽侧壁的对侧壁面外侧安装有U形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通过设置在油槽下方的一个液压千斤顶和四个手动顶升装置的配合作用下对油槽高度提升至合适高度,并通过在油槽与地槽之间设置的输油管路,实现有效避免在拆除输油管线时残油的流出污染地面和搬动抬高出口端的笨重操作与被伤害的危险;同时该装置还设有加温管路,实现低温状况下利用现场蒸汽气源对油槽内的油进行快速加温,保证卸油作业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该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包括油槽1、油槽升降装置、输油管路和加温管路;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油槽1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中空方形箱体,其顶部开口处安装有顶盖3;具体地,油槽1由钢制刚性外壳1c和套装在刚性外壳内侧的具有绝缘保温作用的泡沫塑料内壳1d构成;在油槽1的一侧侧壁中心处开设有出油口1a,并在出油口1a上设置有出油管1b;如图2所示,顶盖3的尺寸与油槽1的顶端开口尺寸相适应,其由盖装并固定在油槽一侧的固定盖体3a和盖装在油槽另一侧的活动盖板3b拼接形成,固定盖体3a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油槽1的顶端端面上,活动盖板3b一侧通过多个合页与固定盖体3a活动连接;在活动盖板3b的另一侧的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还设置有把手3c以上提打开活动盖板3b,露出油槽内腔。如图1和图3所示,在油槽1底面四角处各设置有一根底端带有方向轮12的支撑底柱2,并在位于开设有出油口1a的油槽侧壁的对侧壁面外侧安装有U形把手10,使油槽1便于自由移动至各卸油位置上;为了保证油槽1能够准确固定在指定位置上,每个方向轮12上还设置有锁定装置,使其移动至指定位置处后,对四个方向轮12进行锁定,避免发生二次发生移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油槽升降机构包括一个液压千斤顶6和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液压千斤顶6竖直设置在油槽1的下方中心处,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沿液压千斤顶6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且液压千斤顶6通过多根均布设置的连接杆11分别与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连接,同时,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分别与位于邻侧的支撑底柱2通过连接杆连接;相应地,在油槽1的外侧底面上设置有液压泵安装槽1e,其内设有液压千斤顶6的手动液压泵6a,液压泵安装槽1e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装液压连接软管6b的线孔。在该油槽升降机构中,当液压千斤顶6用于对油槽1进行一次高度调节,通过工作人员从液压泵安装槽1e内取出手动液压泵6a并进行手动操作,使液压千斤顶6的顶盖6a不断顶在油槽1的底面上带动起升高,当提升至指定高度后,再转动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的转盘,对油槽1的进行二次高度微调,使油槽1稳定地升高至指定位置。如图1所示,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油直管8和导向弯管9;具体地,输油直管8的一端通过管路快速接头与出油管1b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快速接头与导向弯管9连接;同时,在尺寸设计上,输油直管8的设置位置呈与出油管1b的连接端的设置高度略高于与导向弯管9的连接端的设置高度,以保证油槽1内的重油能够通过输油管路流入至地槽内。如图2所示,加温管路包括第一蒸汽管4和第二蒸汽管5;具体地,第一蒸汽管4呈弯折曲线状铺设在油槽1内侧底部,第一蒸汽进口端4a和第一蒸汽出口端4b均位于油槽1外侧,且在邻近第一蒸汽出口端4b的第一蒸汽管4上还设置有蒸汽出气支管4c;使用时,将第一蒸汽管4的第一蒸汽进口端4a与现场的热蒸汽气源通过管线连接,使其输送至第一蒸汽管4内,利用第一蒸汽管4为油槽1内的重油加温;第二蒸汽管5沿输油直管8的轴向方向设置在输油直管8内侧,其第二蒸汽进口端5a和第二蒸汽出口端5b均位于输油直管8外侧,且第二蒸汽管5的第二蒸汽进口端5a与第一蒸汽管4的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槽(1)、油槽升降装置、输油管路和加温管路;其中,/n油槽(1)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箱体,其底面四角处各设置有一根底端带有方向轮(12)的支撑底柱(2);在油槽(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出油口(1a),出油口处设置有出油管(1b);/n油槽升降机构包括一个液压千斤顶(6)和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液压千斤顶(6)竖直设置在油槽(1)的下方中心处,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沿液压千斤顶(6)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且液压千斤顶(6)通过连接杆分别与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连接,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分别与位于邻侧的支撑底柱(2)通过连接杆连接;/n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油直管(8)和导向弯管(9),输油直管(8)的一端与出油管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弯管(9)连接;/n加温管路包括第一蒸汽管(4)和第二蒸汽管(5);第一蒸汽管(4)呈弯折曲线状铺设在油槽(1)内侧底部,其第一蒸汽进口端(4a)和第一蒸汽出口端(4b)均位于油槽(1)外侧,且在邻近第一蒸汽出口端第一蒸汽出口端(4b)的第一蒸汽管(4)上还设置有蒸汽出气支管(4c);第二蒸汽管(5)沿输油直管(8)的轴向方向设置在输油直管(8)内侧,其第二蒸汽进口端(5a)和第二蒸汽出口端(5b)均位于输油直管(8)外侧,且第二蒸汽管(5)的第二蒸汽进口端(5a)与第一蒸汽管(4)的蒸汽出气支管(4c)通过管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油罐车接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槽(1)、油槽升降装置、输油管路和加温管路;其中,
油槽(1)为一顶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箱体,其底面四角处各设置有一根底端带有方向轮(12)的支撑底柱(2);在油槽(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出油口(1a),出油口处设置有出油管(1b);
油槽升降机构包括一个液压千斤顶(6)和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液压千斤顶(6)竖直设置在油槽(1)的下方中心处,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沿液压千斤顶(6)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且液压千斤顶(6)通过连接杆分别与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连接,四个手动顶升装置(7)分别与位于邻侧的支撑底柱(2)通过连接杆连接;
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油直管(8)和导向弯管(9),输油直管(8)的一端与出油管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弯管(9)连接;
加温管路包括第一蒸汽管(4)和第二蒸汽管(5);第一蒸汽管(4)呈弯折曲线状铺设在油槽(1)内侧底部,其第一蒸汽进口端(4a)和第一蒸汽出口端(4b)均位于油槽(1)外侧,且在邻近第一蒸汽出口端第一蒸汽出口端(4b)的第一蒸汽管(4)上还设置有蒸汽出气支管(4c);第二蒸汽管(5)沿输油直管(8)的轴向方向设置在输油直管(8)内侧,其第二蒸汽进口端(5a)和第二蒸汽出口端(5b)均位于输油直管(8)外侧,且第二蒸汽管(5)的第二蒸汽进口端(5a)与第一蒸汽管(4)的蒸汽出气支管(4c)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成张轶慧何建军吴鸿霈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