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护舷改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47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护舷改良装置,包括防侧翻台、过渡连接板和缓冲组件;防侧翻台为中空三棱台结构,其以竖直板位于码头一侧、斜板位于水面一侧的方式设置在码头护舷上;过渡连接板水平设置,其一侧侧边固定在防侧翻台的竖直板上;缓冲组件由若干个弹簧组件构成,其沿岸线延伸方向依次紧密排列并形成一个呈水平设置的平面;每个弹簧组件由内套筒、外套筒和弹簧构成;内套筒局部套装在外套筒的内侧,且内套筒的端部固定在过渡连接板的另一侧侧边上,外套筒的端部固定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弹簧呈自由状态套装在内套筒与外套筒的外侧;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船舶停靠码头作业时因装卸货物或涨落潮导致的船舶挂靠护舷倾斜,甚至船舶倾覆问题。甚至船舶倾覆问题。甚至船舶倾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护舷改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码头护舷改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头护舷改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护舷作为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装置,其设置的目的在于减缓船舶与码头之间、或船舶与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进而实现减小或消除对船舶、码头的损坏的目的。然而,如果现有码头的护舷结构与停靠装/卸货船舶自身的护舷结构有冲突,则会很容易导致停靠装/卸货船舶在装/卸货的过程中,因吃水变化发生船舶自身的护舷与码头护舷之间发生挂靠,并导致船舶倾斜。甚至倾覆的危险。
[0003]目前,申请人名下的津油1船舶和津油2船舶为两艘1000吨油品船舶,该两艘船舶建造时在两侧各建造有一个半圆形护舷,建造目的是为了防止靠离船舶时保护船边板受到磕碰;然而,如图3(a)所示,两艘船舶目前在南疆油库码头进行装卸油品时,由于南疆油库码头的护舷过大,且顶部设有90
°
的方角,因此,津油1船舶和津油2船舶在南疆油库码头进行靠船装卸油品时,尤其是装油的过程中,随着吃水变化,船舶护舷极易卡在码头护舷的90度尖角上,从而导致船舶失衡倾斜,极易出现倾覆的可能,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目前该两艘船舶南疆油库码头进行装卸油品时均需要船舶和码头工人根据吃水随时调整缆绳,人力成本较高;且当出现船舶护舷损坏的情况时,则必须需停船修理,且每次修理发生的停运费成本为1.5万元/天,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且还造成了不必要的经费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个别船舶停靠码头作业时因装卸货物或涨落潮导致的船舶挂靠护舷倾斜,甚至船舶倾覆问题的码头护舷改良装置。
[0005]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码头护舷改良装置,包括防侧翻台、过渡连接板和缓冲组件;其中,
[0007]防侧翻台为由水平底板、竖直板和斜板依次固定构成的中空三棱台结构,其以竖直板位于码头一侧、斜板位于水面一侧的方式设置在码头护舷上;
[0008]过渡连接板水平设置,其一侧侧边固定在防侧翻台的竖直板顶侧侧壁上;
[0009]缓冲组件由若干个弹簧组件构成,其沿岸线延伸方向依次紧密排列并形成一个呈水平设置的平面;每个弹簧组件由内套筒、外套筒和弹簧构成;内套筒局部套装在外套筒的内侧,且内套筒的端部固定在过渡连接板的另一侧侧边上,外套筒的端部固定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弹簧呈自由状态套装在内套筒与外套筒的外侧,且其两端分别抵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和过渡连接板的另一侧侧边上。
[0010]进一步地,防侧翻台采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裁切而成,且其竖向截面为一个腰长为300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0011]进一步地,防侧翻台、过渡连接板和缓冲组件在岸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均与其下方码头护舷在岸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0012]进一步地,防侧翻台的水平底板通过至少两个沿岸线延伸方向设置的螺栓固定在码头护舷的缓冲橡胶垫的顶面上。
[0013]进一步地,过渡连接板为一块厚度为3mm的钢板。
[0014]进一步地,外套筒的端部设有环形凸台,且在环形凸台的台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开设有多个螺孔,使外套筒的端部通过设置在环形凸台上的多个螺栓连接固定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
[0015]进一步地,弹簧组件在垂直于码头侧壁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码头护舷改良装置由防侧翻台、过渡连接板和缓冲组件构成,其防侧翻台在与停靠船舶相邻一侧设计有与船舶护舷相接触的斜面,同时通过过渡连接板和缓冲组件与码头侧壁连接,为防侧翻台提供了可相对于码头具有可伸缩的功能,使防侧翻台的斜面无论船舶吃水如何变化但始终保持船舶护舷在斜面上上、下滑动并与之相抵靠的状态,有效避免船舶停靠码头作业时因装卸货物或涨落潮导致的船舶挂靠护舷倾斜,甚至船舶倾覆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码头护舷改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a)为未采用本技术的码头护舷改良装置状态下船舶护舷卡在码头护舷上的示意图;
[0020]图3(b)为采用本技术的码头护舷改良装置状态下船舶护舷与码头护舷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22]如图1所示,该码头护舷改良装置作为码头护舷的增设结构设置在现有码头护舷上方,具体包括防侧翻台1、过渡连接板2和缓冲组件3;其中,
[0023]防侧翻台1为由水平底板1a、竖直板1b和斜板1c依次焊接固定构成的中空三棱台结构,其以竖直板1b位于码头一侧、斜板1c位于水面一侧的方式设置在码头护舷上;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底板1a、竖直板1b和斜板1c均采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裁切而成,且所构成的三棱台的竖向截面为一个腰长为300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水平底板1a与斜板1c、以及竖直板1b与斜板1c之间所成夹角为45
°

[0024]如图3(b)所示,码头护舷由护舷钢架6和缓冲橡胶垫7构成,护舷钢架6为立方体结构,通过沿周向布设的螺栓固定在码头邻水一侧的壁面上,缓冲橡胶垫固定在护舷钢架6的邻水一侧的壁面上,船舶4泊岸的接触面;由于防侧翻台1为码头护舷的改良新增结构,因此,防侧翻台1在岸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其下方码头护舷在岸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同时,防侧翻台1的水平底板1a通过至少两个沿岸线延伸方向设置的螺栓8固定在缓冲橡胶垫7的顶面上;当有船舶4停靠码头时,缓冲橡胶垫7受到船舶4挤压压缩时,防侧翻台1也同步朝向码头一侧发生移动;
[0025]过渡连接板2为一块水平设置的厚度为3mm的钢板,且过渡连接板2在岸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防侧翻台1在岸线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使过渡连接板2的一侧侧边焊接固定在防侧翻台1的竖直板1b顶侧侧壁上;
[0026]缓冲组件3由若干个弹簧组件构成,其沿岸线延伸方向依次紧密排列并形成一个呈水平设置的平面;每个弹簧组件由内套筒3a、外套筒3b和弹簧3c构成;内套筒3a局部套装在外套筒3b的内侧,且内套筒3a的端部固定在过渡连接板2的另一侧侧边上,外套筒3b的端部固定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弹簧3c呈自由状态套装在内套筒3a与外套筒3b的外侧,且其两端分别抵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和过渡连接板2的另一侧侧边上;该缓冲组件3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若干个弹簧组件紧密连接铺设成一个具有可伸缩性的平面,不仅避免船舶4靠/离时,船上缆绳卡入该改良装置内,并且还能够辅助防侧翻台1具有与缓冲橡胶垫7相同的伸缩性,即当缓冲橡胶垫7受船体挤压而压缩、或因船体重量增加而入水深度增加时,防侧翻台1均会受船舶护舷5挤压而同步向靠近码头一侧移动,而当船舶5驶离码头的过程中,缓冲橡胶垫7逐渐恢复原始状态时,防侧翻台1也在缓冲组件3的弹力作用下抵靠船舶护舷5在向水面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护舷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侧翻台(1)、过渡连接板(2)和缓冲组件(3);其中,防侧翻台(1)为由水平底板(1a)、竖直板(1b)和斜板(1c)依次固定构成的中空三棱台结构,其以竖直板(1b)位于码头一侧、斜板(1c)位于水面一侧的方式设置在码头护舷上;过渡连接板(2)水平设置,其一侧侧边固定在防侧翻台(1)的竖直板(1b)顶侧侧壁上;缓冲组件(3)由若干个弹簧组件构成,其沿岸线延伸方向依次紧密排列并形成一个呈水平设置的平面;每个弹簧组件由内套筒(3a)、外套筒(3b)和弹簧(3c)构成;内套筒(3a)局部套装在外套筒(3b)的内侧,且内套筒(3a)的端部固定在过渡连接板(2)的另一侧侧边上,外套筒(3b)的端部固定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弹簧(3c)呈自由状态套装在内套筒(3a)与外套筒(3b)的外侧,且其两端分别抵在码头邻水侧的侧壁上和过渡连接板(2)的另一侧侧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舷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防侧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科子张轶慧冯栋梁刘庆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