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车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三轮车是一种常用且好用的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众所周知,由于三轮车的结构,它在转弯时较为费劲,而且如果在转弯时速度较快还容易引起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三轮车在转弯时较为费劲而且容易侧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包括第一车架总成、第二车架总成和助力总成;所述助力总成包括第一衔接管、第二衔接管和弹性机构,所述第二车架总成包括承物架,所述第二衔接管与承物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贯穿所述第二衔接管,所述第一衔接管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车架总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的第二端部通过弹性机构与承物架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受到扭力时所述弹性机构能够让第一衔接管绕其中轴线转动,并且在扭力消失时所述弹性机构能够让所述第一衔接管复位。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总成、第二车架总成和助力总成;/n所述助力总成包括第一衔接管、第二衔接管和弹性机构,所述第二车架总成包括承物架,所述第二衔接管与承物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贯穿所述第二衔接管,所述第一衔接管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车架总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的第二端部通过弹性机构与承物架连接;/n所述第一衔接管受到扭力时所述弹性机构能够让第一衔接管绕其中轴线转动,并且在扭力消失时所述弹性机构能够让所述第一衔接管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总成、第二车架总成和助力总成;
所述助力总成包括第一衔接管、第二衔接管和弹性机构,所述第二车架总成包括承物架,所述第二衔接管与承物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贯穿所述第二衔接管,所述第一衔接管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车架总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管的第二端部通过弹性机构与承物架连接;
所述第一衔接管受到扭力时所述弹性机构能够让第一衔接管绕其中轴线转动,并且在扭力消失时所述弹性机构能够让所述第一衔接管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一衔接管受到扭力时所述弹性件产生扭转形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承物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部能够相对于第一衔接管前后位移并且在周向上与第一衔接管相对固定,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部与限位件固定连接并且能够在前后位移上进行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还包括螺母和第一螺钉,所述限位件具有长度方向与弹性件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一限位通道,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部插入第一限位通道中,所述第一螺钉的杆部穿过弹性件的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当第一螺钉与螺母配合并且第一螺钉的头部压紧限位件时,弹性件与限位件相对固定;
当第一螺钉与螺母配合并且第一螺钉的头部松离限位件时,弹性件能够在第一限位通道中前后位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片助力转向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具有长度方向与第一限位通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限位通道和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通道与第二限位通道通过第一条形通孔连通,所述螺母设置在第二限位通道中,当第一螺钉与螺母配合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敏郎,龔林海,
申请(专利权)人:巨驰自行车配件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