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828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包括控制器、电源装置、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第一继电器、继电器预充装置和双向可控硅;所述双向可控硅、所述电源装置、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并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具有能够实现电路微秒级控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电气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选购的车辆类型也开始从汽油类车辆转向新能源汽车,现有技术技术实现程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应当为电动汽车。汽车电动化之后,随着纯电续航里程不断加大,车辆的加速时间也从8s-9s减少到6s甚至到2.7s左右,这些指标会让母线电气回路的电流得到很大的提升,瞬间电流可能会达到额定工作电流的1.5~3倍左右,这会给继电器、保险丝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损坏,尤其是大电流引起的拉弧,导致继电器粘连,现有的电气回路中有继电器和继电器的预充电路,主要采用继电器方案,无法避免继电器粘连问题,并且继电器断电为“毫秒级”单位的断电控制,在“微秒”控制的功率模块出现故障时,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发出控制和断电处理,所以为了确保既有物理连接的断开和模块“微秒”级的电气控制,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能够克服继电器粘连以及实现模块“微秒”级电气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易造成继电器粘连,以及无法实现模块微秒级电气控制,提供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所述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包括:控制器、电源装置、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第一继电器、继电器预充装置和双向可控硅;所述双向可控硅、所述电源装置、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并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装置包括两个电池模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串联有手动维修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包括安全装置和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所述安全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串联。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装置为保险丝。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为充电继电器,所述充电继电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第四端口和所述第六端口与一直流充电口电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充电口与一外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地,外部负载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电连接。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控制速率可以“微秒”级控制,这样可以在负载的功率模块发生故障时,主回路可以以“微秒级”切断回路,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2.本技术采用了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采用双向直流能够起到调节电压,控制电流的作用,能够使得母线电气回路的电流得到控制,减小对保险丝和继电器的冲击,提高电路的安全性能。3.本技术采用了保险丝,对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进行保护,防止瞬时电压过高,对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造成损坏,提高车辆控制电路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未改进前的电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应为:1-电源装置、2-双向可控硅、3-第一继电器、4-充电继电器、5-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6-控制器、7-手动维修开关、8-直流充电口、9-安全装置、10-外部负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详情参见说明书附图2,为了解决现有的等问题,提供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所述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包括:控制器6、电源装置1、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第一继电器3、继电器预充装置和双向可控硅2;所述双向可控硅2、所述电源装置1、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并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装置1包括两个电池模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串联。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包括安全装置9和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5,所述安全装置9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5串联。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种,所述安全装置为保险丝。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为充电继电器4,所述充电继电器4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继电器3电连接,所述第四端口和所述第六端口与一直流充电口8电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双向可控硅2电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充电口8与一外部电源电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外部负载10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电连接。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及流程: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包含有两个电池模组给整个电路架构供电,双向可控硅用于控制电路通断,其控制速度可达到微秒级,使得整个电路的控制速度课达到微秒级,直流充电口通过预充继电器可以给电源装置进行充电,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用于进行电压转换,给不同额定电压的负载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状态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通过控制预充继电器的状态来控制电源装置的充电状态。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控制速率可以“微秒”级控制,这样可以在负载的功率模块发生故障时,主回路可以以“微秒级”切断回路,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2.本技术采用了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采用双向直流能够起到调节电压,控制电流的作用,能够使得母线电气回路的电流得到控制,减小对保险丝和继电器的冲击,提高电路的安全性能。3.本技术采用了保险丝,对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进行保护,防止瞬时电压过高,对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造成损坏,提高车辆控制电路的安全性能。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详情参见说明书附图,为了解决现有的等问题,提供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所述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包括:控制器6、电源装置1、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第一继电器3、继电器预充装置和双向可控硅2;所述双向可控硅2、所述电源装置1、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并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装置1包括两个电池模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串联有手动维修开关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包括安全装置9和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5,所述安全装置9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5串联。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种,所述安全装置为保险丝。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为充电继电器4,所述充电继电器4包括第一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6)、电源装置(1)、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第一继电器(3)、继电器预充装置和双向可控硅(2);所述双向可控硅(2)、所述电源装置(1)、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并联,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6)、电源装置(1)、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第一继电器(3)、继电器预充装置和双向可控硅(2);所述双向可控硅(2)、所述电源装置(1)、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并联,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预充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1)包括两个电池模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串联有手动维修开关(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高速控制电气主回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包括安全装置(9)和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5),所述安全装置(9)与所述双向直流电压转换模块(5)串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军叶振锋王健张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