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81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所述支撑体(1)是由一组A扇形支撑单元(2)和一组B扇形支撑单元(14)间隔设置组合而成的圆环体;A扇形支撑单元和B扇形支撑单元均包括顶板(3);A扇形支撑单元的顶板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凹槽(4),B扇形支撑单元的顶板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突台(5);顶板两端底面设有一组连接耳(6),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7);顶板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翼板(8);侧翼板上分布有通气孔(9);A扇形支撑单元与B扇形支撑单元之间经螺栓(10)连接成圆环状的支撑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驱动力损失小、质量均匀、重量轻、保护轮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可供有防弹、防漏气要求的车辆使用,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属于安全轮胎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弹轮胎基本是在充气轮胎内部设置防弹支撑体或防弹内胎等其它支撑物,在轮胎中弹被击穿或行驶中突发爆胎以及被刺扎漏气后,轮胎内部防弹支撑体或防弹内胎等其它支撑物(以下统称支撑体)能够替代充气轮胎起到支撑车体重量的作用,并保证轮胎不脱落,从而达到使汽车继续行驶的目的。因此,支撑体是防弹轮胎的主要部件,支撑体的结构对防弹轮胎的性能和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现有防弹轮胎内一般采用截面为工字轨道钢的圆环体作为支撑体。为了防止充气轮胎中弹被击穿时保证轮胎不脱圈,现有技术通常是将工字轨道钢的下翼板加宽,使工字轨道钢的下翼板两侧抵在充气轮胎趾口内侧,阻止充气轮胎的胎圈向轮辋中心线方向滑移,从而保证轮胎不脱圈,以实现在充气轮胎中弹被击穿时车辆仍能正常行驶。但现有技术的支撑体由于工字轨道钢的下翼板加宽增加了支撑体的重量,造成材料浪费。另外现有技术的工字轨道钢下翼板与轮辋内侧接触,下翼板底部开有纵向排气槽和横向排气槽,以加快充气速度。当气门嘴位置改变时,需要变更支撑体成型模具或调整机加工工艺,支撑体通用性降低。轮胎泄气后绝大部分载荷由工字轨道钢腹板承担,工字轨道钢下翼板与轮辋之间为刚性接触,为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轮辋裂口、损伤或失效,需要增加轮辋厚度,轮辋厚度增加带来轮辋重量增加。现有技术多采用三瓣式或四瓣式结构,接头重量约占支撑体总重量的20%至30%,周向质量不均匀。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以能降低车辆的驱动力损失、避免气门嘴和支撑体干涉、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轮辋裂口与损伤或失效、并使支撑体质量分布更均匀,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所述支撑体是由一组A扇形支撑单元和一组B扇形支撑单元间隔设置组合而成的圆环体;A扇形支撑单元和B扇形支撑单元均包括顶板;A扇形支撑单元的顶板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凹槽,B扇形支撑单元的顶板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突台;顶板两端底面设有一组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顶板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翼板;侧翼板上均布有通气孔;A扇形支撑单元与B扇形支撑单元之间经螺栓连接成圆环状的支撑体。前述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中,所述侧翼板上分布有通气孔。前述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中,所述A扇形支撑单元和B扇形支撑单元均采用重量较轻的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成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支撑体采用龙门式结构,能有效降低车辆的驱动力损失、避免气门嘴和支撑体干涉、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轮辋裂口与损伤或失效、支撑体重量分布更均匀。本技术具有驱动力损失小、质量均匀、重量轻、保护轮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可供有防弹、防漏气要求的车辆使用,效果较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扇形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B扇形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体在充气轮胎内示意图;图5是图3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支撑体、2-A扇形支撑单元、3-顶板、4-定位凹槽、5-定位凸台、6-连接耳、7-连接孔、8-侧翼板、9-通气孔、10-螺栓、11-充汽轮胎、12-充气轮胎趾口、13-轮辋中心线、14-B扇形支撑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如图1~图5所示,支撑体1是由一组A扇形支撑单元2和一组B扇形支撑单元14间隔设置组合而成的圆环体;A扇形支撑单元2和B扇形支撑单元14均包括顶板3;A扇形支撑单元2如图2所示,顶板3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凹槽4,B扇形支撑单元14如图3所示,顶板3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突台5;顶板3两端底面设有一组连接耳6,连接耳6上设有连接孔7;顶板3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翼板8;侧翼板8上均布有通气孔9;A扇形支撑单元2与B扇形支撑单元14之间经螺栓10连接成圆环状的支撑体1。侧翼板8上分布有通气孔。A扇形支撑单元2和B扇形支撑单元14均采用重量较轻的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成型。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如图4所示设在充汽轮胎11内。放置支撑体1时如图5所示,将支撑体1两侧的侧翼板8底端抵在充气轮胎趾口12两内侧,限制充气轮胎趾口12向轮辋中心线13滑移。支撑体1可采用重量较轻的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成型,支撑体1的所有棱边均采用圆弧过渡,一方面可以减小支撑体本身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当充气轮胎被击中后,主要靠支撑体1的顶板3支撑,顶板3的圆角可防止将充气轮胎挤破;顶板3两侧侧翼板8上的通气孔9按放射状均布,在确保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尽可以的减轻支撑体1的自重,可减小发动机对轮胎的驱动力。本技术顶板3两侧侧翼板8底部两侧支点内侧距离>40mm,远离轮辋中心线13,不会干涉气门嘴,安装方便。在顶板3两侧侧翼板8设有通气孔9,支撑体1内部空间远远大于普通工字形支撑体的排气槽。气体从气门嘴进入支撑体内部空间,然后通过通气孔9,实现轮胎充气。本技术的充放气速度接近无支撑体的防弹轮胎。本技术在充气轮胎未泄气时,支撑体通过两侧侧翼板8底部与充气轮胎趾口内侧和轮辋内表面接触,与轮辋一起旋转;轮胎泄气后,载荷通过轮胎胎冠传递至支撑体顶部的顶板3,再由顶板3通过两侧的侧翼板8传递至侧翼板8底端,一部分横向载荷由轮胎胎圈承担,一部分垂直载荷由轮辋承担,应力分散效果明显,可降低轮辋裂口、损伤或失效发生率。轮胎泄气后,载荷通过轮胎胎冠传递至支撑体1的顶板3,再由顶板3通过两侧的侧翼板8传递至侧翼板8底端,侧翼板8底端向轮辋中心线两侧滑动,压紧充气轮胎趾口内侧区域,阻止轮胎胎圈向轮辋中心线滑移,本技术的支撑体,车辆泄气后驱动力损失比传统工字形支撑体驱动力损失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是由一组A扇形支撑单元(2)和一组B扇形支撑单元(14)间隔设置组合而成的圆环体;A扇形支撑单元(2)和B扇形支撑单元(14)均包括顶板(3);A扇形支撑单元(2)的顶板(3)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凹槽(4),B扇形支撑单元(14)的顶板(3)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突台(5);顶板(3)两端底面设有一组连接耳(6),连接耳(6)上设有连接孔(7);顶板(3)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翼板(8);侧翼板(8)上均布有通气孔(9);A扇形支撑单元(2)与B扇形支撑单元(14)之间经螺栓(10)连接成圆环状的支撑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弹轮胎用的龙门式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是由一组A扇形支撑单元(2)和一组B扇形支撑单元(14)间隔设置组合而成的圆环体;A扇形支撑单元(2)和B扇形支撑单元(14)均包括顶板(3);A扇形支撑单元(2)的顶板(3)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凹槽(4),B扇形支撑单元(14)的顶板(3)顶面两端均设有定位突台(5);顶板(3)两端底面设有一组连接耳(6),连接耳(6)上设有连接孔(7);顶板(3)两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中凯罗诚胡龙李正江李飞龙昭利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