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65336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及锂电池,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该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用于以下复合叠片电芯中,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之间,多个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远离第一极片的一侧。通过控制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控制相邻两个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以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提高叠片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
技术介绍
复合式叠片工艺属于一种普遍的复合叠片电芯制作工艺,采用复合式叠片工艺能够提升叠片效率,在电池制造技术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折叠式复合叠片电芯制作过程中,因第一极片是连续设置的,在折叠过程中第一极片折叠位置不固定,会导致整个电芯对齐度的变化。当出现折叠后第一极片不能完全覆盖第二极片的时候,将产生不符合产品品质要求的叠片电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和锂电池,其能够提高复合叠片电芯的对齐度,提高复合叠片电芯的折叠质量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复合叠片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所述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为δ1,控制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极片的厚度为Ta,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厚度为Tc,控制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分别为Ts;计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δ1的最小值δ1x:δ1x=(4Ts+2Ta+Tc)π/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的步骤还包括:计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δ1的最大值δ1s:δ1s=δ1x+2A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片上形成折痕,所述折痕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且所述折痕的宽度大于或等于δ1x,且小于或等于δ1s。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切割宽度为W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以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为阳极,即负极,所述第二极片为阴极,即正极;或者,所述第一极片为阴极,即正极,所述第二极片为阳极,即负极。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的厚度为Ta,所述第二极片的厚度为Tc,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分别为Ts;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δ1的最小值δ1x:δ1x=(4Ts+2Ta+Tc)π/2;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δ1的最大值δ1s:δ1s=δ1x+2A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上设有折痕,所述折痕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且所述折痕的宽度大于或等于δ1x,且小于或等于δ1s。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片电芯。所述复合叠片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以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用于以下的复合叠片电芯: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之间,多个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远离第一极片的一侧。通过控制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以及控制相邻两个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以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从而提高复合叠片电芯的折叠质量和折叠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叠片电芯,由于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之间,通过在制作过程中控制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以及控制相邻两个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能够提高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的对齐度,从而提高复合叠片电芯的折叠质量和折叠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包括上述的复合叠片电芯,由于复合叠片电芯的对齐度高,品质好,有利于提升锂电池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产品良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叠片电芯折叠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叠片电芯折叠后的一种最小偏差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叠片电芯折叠后的另一偏差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第一极片;20-第二极片;30-第一隔膜;40-第二隔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叠片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n所述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包括:/n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n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为δ1,控制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n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叠片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连续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极片交替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
所述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的精度为第一精度±A1;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为δ1,控制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的间距δ1的精度为第二精度±A2;
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极片的厚度为Ta,控制所述第二极片的厚度为Tc,控制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分别为Ts;
计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δ1的最小值δ1x:
δ1x=(4Ts+2Ta+Tc)π/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的步骤还包括:
计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间距δ1的最大值δ1s:
δ1s=δ1x+2A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叠片电芯制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精度±A1和所述第二精度±A2,保证叠片后的复合叠片电芯满足预设的对齐度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极片上形成折痕,所述折痕位于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龙龙阳如坤魏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