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器这类的非自发光显示器的应用日益广泛,背光模块的设计也需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境而调整。为了提升光源的光能利用率,搭载光学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BEF)的背光模块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之一。一般来说,此类背光模块都配置有两片光学增亮膜(例如棱镜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的两棱镜片)的叠层架构,可将导光板在大角度出射的光束导向涵盖正视角的特定角度范围内,以提高背光模块于正视角附近的整体出光强度。然而,这类双层BEF的配置方式对于背光模块的薄型化有其限制。为了提高背光模块的集光性并且突破上述薄型化的限制,一种采用逆棱镜片来取代层叠的两片光学增亮膜的集光型背光模块应运而生。这类背光模块能更进一步地提升在正视角附近的整体出光量(亦即,具有更小角度范围的聚光特性)。另外,由于集光型背光模块所搭载的光学膜层的堆叠数量较少,使其整体厚度可有效缩减,有助于背光模块的薄化。然而,从另一观点来说,使用此类集光型背光模块,当背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以及第一棱镜片以及一第二棱镜片,其中:/n所述导光板具有相连接的出光面与入光面;/n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n所述光学膜片重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并且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基板、多个光学微结构以及第一扩散结构层,其中:/n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侧与出光侧,其中所述入光侧朝向所述导光板;/n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入光侧,其中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以及/n所述第一扩散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出光侧,且重叠于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以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以及第一棱镜片以及一第二棱镜片,其中:
所述导光板具有相连接的出光面与入光面;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
所述光学膜片重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并且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基板、多个光学微结构以及第一扩散结构层,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侧与出光侧,其中所述入光侧朝向所述导光板;
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入光侧,其中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以及
所述第一扩散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出光侧,且重叠于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以及
所述第一棱镜片以及所述第二棱镜片重叠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且各自具有多个棱镜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片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出光侧,且所述第一棱镜片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棱镜片的所述多个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所述多个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祥,杨舒评,苏方旋,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