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78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连接于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上侧端面、左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导光板本体的下侧端面;导光板的下端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置为靠近入光面0~0.6mm的区域,第二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网点结构。通过对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靠近入光面一侧做网点结构留白(不设置网点结构),其它边缘做不留白设置,避免了无边框背光源出现边缘暗线,统一了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上留白尺寸,提升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品质管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无边框背光源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平板等发展趋势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屏,这就需要提供一种无边框背光源;无边框背光源为了实现对光源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往往设置导光板,即设置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但是现有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往往在其上设置匀光结构,且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并不是全部设置匀光结构,而是在四个边缘处都进行留白,即在四个边缘处不设置匀光结构,这就导致除入光面以外的三个边缘处容易出现边缘暗线、目视效果光线不均匀的问题,并且留白的尺寸多样化、不统一,这也不利于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品质管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网点结构排布均匀的无边缘暗线的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边框背光源的导光板上的网点结构排布均匀的无边缘暗线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其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上侧端面、左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所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下侧端面;所述导光板的下端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为靠近所述入光面0~0.6mm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网点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具体包括尾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和可视区域;所述尾部区域为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上侧端面的区域;所述左侧区域为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左侧端面的区域;所述右侧区域为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右侧端面的区域;所述可视区域设置为所述下端面的第一区域、尾部区域、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之间;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20~350个/mm2;所述尾部区域中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200~400个/mm2;所述可视区域中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50~120个/mm2。进一步的,所述网点结构设置为相对所述下端面凸出的凸点。进一步的,所述凸点设置为钟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上端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下端面方向倾斜预设角度。进一步的,所述斜预设角度为6°±0.02°。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进一步的,所述无边框背光源还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铁、灯条、反射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扩散片和显示屏;所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片和下增光片之间;所述胶铁凹设有容置腔,所述反射片、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和扩散片自下至上依次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灯条沿所述胶铁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贴合于所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上;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胶铁之上。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下增光片靠近所述灯条的位置处,丝印有黑色油墨层;所述下增光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端面靠近所述灯条的一端上粘贴有黑色单面胶条;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胶铁的端面上粘贴有保护膜层。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边框背光源。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本体、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连接于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上侧端面、左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导光板本体的下侧端面;导光板的下端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置为靠近入光面0~0.6mm的区域,第二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网点结构。通过对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靠近入光面一侧做网点结构留白(不设置网点结构),其它边缘做不留白设置,避免了无边框背光源出现边缘暗线,统一了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上留白尺寸,提升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品质管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下端面上网点机构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下端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无边框背光源的光源一端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无边框背光源;11、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12、胶铁;13、灯条;14、反射片;15、下增光片;16、上增光片;17、扩散片;18、显示屏;111、导光板本体;112、网点结构;113、上端面;114、下端面;115、上侧端面;116、左侧端面;117、下侧端面;118、右侧端面;1141、第一区域;1142、第二区域;1143、尾部区域;1144、左侧区域;1145、右侧区域;1146、可视区域;121、容置腔;191、黑色油墨层;192、黑色单面胶条;193、保护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目前,手机、平板等发展趋势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屏,这就需要提供一种无边框背光源;无边框背光源为了实现对光源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往往设置导光板,即设置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但是现有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往往在其上设置匀光结构,且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并不是全部设置匀光结构,而是在四个边缘处都进行留白,即在四个边缘处不设置匀光结构,这就导致除入光面以外的三个边缘处容易出现边缘暗线、目视效果光线不均匀的问题,并且留白的尺寸多样化、不统一,这也不利于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品质管控。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外边框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无边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通过将所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下端面除靠近入光面0~0.6mm的区域,以外的下端面的区域上全部覆盖网点结构,即对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靠近入光面一侧做网点结构留白(不设置网点结构),其它边缘做不留白设置,有效的避免了无边框背光源出现边缘暗线,并且统一了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上留白尺寸,实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不需要做留白偏移一起检测,减少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品质管控。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11,其包括:导光板本体111;所述导光板本体1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113和下端面114,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面113和下端面114之间的上侧端面115、左侧端面116、下侧端面117和右侧端面118;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板本体;/n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上侧端面、左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n所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下侧端面;/n所述导光板的下端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为靠近所述入光面0~0.6mm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网点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本体;
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上侧端面、左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
所述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下侧端面;
所述导光板的下端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为靠近所述入光面0~0.6mm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网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具体包括尾部区域、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和可视区域;
所述尾部区域为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上侧端面的区域;
所述左侧区域为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左侧端面的区域;
所述右侧区域为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右侧端面的区域;
所述可视区域设置为所述下端面的第一区域、尾部区域、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之间;
所述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20~350个/mm2;
所述尾部区域中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200~400个/mm2;
所述可视区域中网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50~120个/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点结构设置为相对所述下端面凸出的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边框背光源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点设置为钟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强刘鹏姜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