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72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该抑流板装置包括用于将抑流板装置固定于桥主梁的预设位置处的固定部,用于提供抑制涡振现象的板状物的抑流板,与固定部连接且用于支撑抑流板的支架部,支架部包括支架臂,支撑杆柱,滑块,呈凹槽状的支架臂放置单元。其中,支撑杆柱的一端连接支撑臂、另一端连接滑块,滑块位于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且滑块可在所述凹槽部水平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抑流板装置的滑块在凹槽部水平滑动带动支撑杆柱运动,进而使得支撑臂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间的任意角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工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桥梁跨径的增长,风致动力作用问题愈加突出,涡激振动已成为抗风问题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引起涡激振动的原因是气流绕经结构表面时产生的周期性脱落漩涡,这些漩涡脱落的频率会与桥梁固有频率形成共振。在较低的风速下就可能导致桥梁发生涡激振动,虽然其自限幅特性意味着不会有像颤振或弛振那样发散,但是所引发的大幅振动现象也不容忽视。大幅振动不仅会影响桥面行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会对桥梁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及疲劳寿命带来危害。对于大跨径桥梁,有必要采取一种快速应对涡振的施工措施,减小其对交通运输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提高桥梁在不同风况条件下的抗风性能,同时进一步改善桥面行车风环境。目前,常用的抑制涡振措施包括机械控制措施和气动控制措施两种。机械控制措施现实中大多是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方式来抑制涡振,主要原理使调整质量块振动频率至主结构频率附近,进而改变结构的共振特性。气动控制措施是对桥梁原始断面外形和附属设施进行调整优化,即采用合理的主梁截面形状和增设位置固定的附加气动措施,比如风嘴、分流版、导流板、稳定板和抑流板等,根据不同的主梁断面外形合理选用,优化气流流经主梁断面的发展演变形态,从而达到避免桥梁出现失稳性而大幅振动的风险。当前经常提及的附加气动控制措施,如风嘴、分流版、导流板、稳定板和抑流板等等,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其中,主动式附加气动控制措施在概念设计中经常被提及,同样在试验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其在现实中鲜少应用,原因在于其形式复杂、控制机理尚不明确,况且造价高昂,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无法真正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实际应用中最为常见的是被动式的附加气动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固定在桥梁特定位置,适用范围虽然有限,但可靠性要比主动式高得多。其中,抑流板可设置于桥面最外侧栏杆处,通过将栏杆上部挡风板外翻实现,相比于其他措施布置在桥梁主梁外沿和主梁下部,有着明显的位置优势和可操作性。但是,实际投入使用的抑流板基本是固定在某一倾斜角度,结构单一,而且前期制造安装时间长,无法在桥面发生风致振动时快速投入使用。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抑流板装置的倾斜角度单一且前期制作安装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安装且角度可调的适用于桥面的抑流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抑流板装置的倾斜角度单一且前期制作安装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易于安装且角度可调的适用于桥面的抑流板装置。该抑流板装置通过支撑杆柱、滑块的配合,可以调节支撑臂的角度,进而调节整个抑流板的倾斜角度。该抑流板装置通过拉伸弹簧及固定部紧固件使其易于安装和拆卸,可实现快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包括固定部,用于将抑流板装置固定于桥主梁的预设位置处;抑流板,用于提供抑制涡振现象的板状物;支架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抑流板;所述支架部包括支架臂,支撑杆柱,滑块,呈凹槽状的支架臂放置单元,所述支撑杆柱的一端连接支撑臂、另一端连接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的上表面设有齿条,所述滑块可在所述齿条上水平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臂包括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和第三支架臂,所述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和第三支架臂可相对滑动收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臂设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螺孔,所述第二支架臂设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螺孔,所述第三支架臂设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螺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臂之间通过螺孔螺母固定,所述第二支架臂与所述第三支架臂之间通过螺孔螺母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一端设有限位块和限位弹簧,所述支架臂的末端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块及限位弹簧相互配合使所述支架臂容置于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拉伸弹簧和固定部紧固件,所述底座于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部紧固件通过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底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具有M个位置不同的安装孔,所述底座具有N个相对位置固定的安装螺柱,所述M和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且M大于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紧固件包括连接件和立柱杆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立柱杆件可相对交错放置而使所述固定部紧固件处于收起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围绕所述立柱杆件的固定部卡箍。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的支撑臂连接支撑杆柱、支撑杆柱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可在支撑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水平滑动,从而调节支撑臂在水平与竖直方向上的角度,进而调节整个抑流板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抑流板装置的支撑臂放置单元设有的安装螺孔数量大于底座上的安装螺栓数量,使得底座可以安装在所述支撑臂放置单元的不同位置处,从而在横桥向抑流板水平位置可以小幅调整,以满足不同桥梁断面的抗风设计要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抑流板装置通过拉伸弹簧及固定部紧固件使其易于安装和拆卸,可实现快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抑流板装置在桥主梁上的安装布置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抑流板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抑流板装置支撑臂都处于伸出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抑流板装置支撑臂都处于伸出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5位图1所示实施例中抑流板装置处于收起状态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抑流板装置1、主梁2、内侧防撞栏杆3、外侧防撞栏杆5、人行道栏杆120、支架部110、固定部130、抑流板121、支架臂1212、第一支架臂1214、第二支架臂1216、第三支架臂123、支撑杆柱124、滑块122、支架臂放置单元1224、齿条1223、限位块1225、限位弹簧1213、限位凹槽125、支架臂转轴1217、螺孔1215、螺母112、底座114、拉伸弹簧117、固定部紧固件115、固定部卡箍113、防滑垫1227、安装螺孔1127、安装螺栓1171、立柱杆件1173、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流板装置包括:/n固定部,用于将抑流板装置固定于桥主梁的预设位置处;/n抑流板,用于提供抑制涡振现象的板状物;/n支架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抑流板;所述支架部包括支架臂,支撑杆柱,滑块,呈凹槽状的支架臂放置单元,所述支撑杆柱的一端连接支撑臂、另一端连接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流板装置包括:
固定部,用于将抑流板装置固定于桥主梁的预设位置处;
抑流板,用于提供抑制涡振现象的板状物;
支架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抑流板;所述支架部包括支架臂,支撑杆柱,滑块,呈凹槽状的支架臂放置单元,所述支撑杆柱的一端连接支撑臂、另一端连接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臂放置单元的凹槽部的上表面设有齿条,所述滑块可在所述齿条上水平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臂包括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和第三支架臂,所述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和第三支架臂可相对滑动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臂设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螺孔,所述第二支架臂设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螺孔,所述第三支架臂设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桥面的可调角度的抑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臂之间通过螺孔螺母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沈晓敏吴凤英崔巍方根深葛耀君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