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45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以及车辆,所述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柱、防尘罩组件,所述防尘罩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向管柱上,所述防尘罩组件包括:防尘罩本体,所述防尘罩本体通过环形卡槽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固定;其中所述环形卡槽在朝向远离所述转向管柱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别位于前围板的内外两侧并压紧所述前围板。由此,在提高前围板与防尘罩的密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转向管柱总成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无需设置传统的结构件与紧固件配合的形式实现防尘罩在前围板上的固定,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向管柱总成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转向系统一般设置在车身前侧,转向管柱总成的至少部分需要伸入车内空间以与方向盘连接。这就导致了,转向管柱的轴体需要穿过前围板以伸入到车内空间,为了保证穿过开孔位置的防水防尘密封性,减少穿孔带来的NVH影响,需要在轴体与前围板的过孔之间设置防尘罩以提高防尘、防水以及隔音效果。但是,现有的防尘罩一般采用橡胶件与金属压板件组合件型式压装、并通过螺栓连接在前围板上,压装件成本贵,螺栓连接在前围板空间狭小处装配困难,影响整车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管柱总成,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装配简单、成本低,且装配后的密封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车辆。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柱、防尘罩组件,所述防尘罩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向管柱上,所述防尘罩组件包括:防尘罩本体,所述防尘罩本体通过环形卡槽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固定;其中所述环形卡槽在朝向远离所述转向管柱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别位于前围板的内外两侧并压紧所述前围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通过使防尘罩本体的环形卡槽与前围板卡接配合,并在环形卡槽的内外两侧设置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在提高前围板与防尘罩本体的密封效果的前提下,使第一密封部相较第二密封部远离转向管柱的轴线设置,以使防尘罩可以由车内空间向车外空间安装,且伸出车外空间的过程中,环形卡槽自动地与前围板卡接配合,降低了转向管柱总成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无需设置传统的结构件与紧固件配合的形式实现防尘罩组件在前围板上的固定,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向管柱总成的生产成本。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前围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为多个朝向转向管柱轴线倾斜设置的摩擦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防尘罩本体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转向管柱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防尘罩本体分隔成用于储油的第一空腔和用于排水的第二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卡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所述防尘罩本体在所述前围板的外部区域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防尘罩本体朝向所述前围板内部和外部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相交处对所述支撑件限位;所述第一板部设置在所述防尘罩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几”字型结构,所述“几”字型结构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转向管柱的轴线,所述支撑件的两端搭接在所述第二板部上;搭接处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板部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环。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所述转向管柱之间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与所述转向管柱部分间隙配合。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管柱总成。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的防尘罩组件与转向管柱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的防尘罩组件与前围板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的环形套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的支撑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转向管柱总成100,前围板200,转向管柱10,防尘罩20,防尘罩本体21,环形卡槽211,第一密封部212,第二密封部213,隔板214,支撑件22,挡板23,第一板部231,第二板部232,环形套24,第一空腔a,第二空腔b,第一排水孔c,第二排水孔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总成100以及车辆。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穿设在前围板200上,前围板200上设有供转向管柱总成100穿过的通孔。转向管柱总成100包括:转向管柱10、防尘罩组件20,防尘罩组件20套设在转向管柱10上,防尘罩组件20包括:防尘罩本体21,防尘罩本体21通过环形卡槽211与车辆的前围板200在通孔处固定;其中环形卡槽211在朝向远离转向管柱10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分别位于前围板200的内外两侧并压紧前围板200。为保证防尘罩组件20顺利装配且不从通孔中松脱,设置防尘罩本体21的最小外径小于通孔的孔径,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的最大外径大于通孔的孔径。具体而言,防尘罩组件20套设在转向管柱10上,如图3所示,防尘罩本体21上具有环形卡槽211,环形卡槽211与车辆的前围板200卡接,环形卡槽211的敞开口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也就是说,环形卡槽211将前围板200包含在卡槽内,位于前围板200的内侧设有第一密封部212,位于前围板200的外侧设有第二密封部213,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均一端与环形卡槽211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转向管柱10的轴线方向延伸以与前围板200过盈配合,并使第一密封部212相较第二密封部213更为远离转向管柱总成100的轴线。在实际安装时,防尘罩本体21随着转向管柱10穿过前围板200,转向管柱10从前围板200内侧朝向外侧向下倾斜,此时,第一密封部212对于前围板200的压力较大,使第一密封部212的顶部高于第二密封部213顶部,且第一密封部213可以在重力以及自身支撑力作用下压抵在前围板200上,增大了第一密封部212与前围板200的接触面积,便于更紧密的压紧贴合,并可以提高车内空间的密封性能。由此,转向管柱10通过防尘罩组件20卡接固定在前围板200上,呈环形的环形卡槽211与前围板200卡接配合,且位于车内空间的第一密封部212与位于车外空间的第二密封部213均与前围板200过盈配合,以提高防尘罩组件20与前围板20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灰尘、异物通过环形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向管柱(10);/n防尘罩组件(20),所述防尘罩组件(20)套设在所述转向管柱(10)上,所述防尘罩组件(20)包括:防尘罩本体(21),所述防尘罩本体(21)通过环形卡槽(211)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200)固定;其中/n所述环形卡槽(211)在朝向远离所述转向管柱(10)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所述第一密封部(212)和所述第二密封部(213)分别位于前围板(200)的内外两侧并压紧所述前围板(2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10);
防尘罩组件(20),所述防尘罩组件(20)套设在所述转向管柱(10)上,所述防尘罩组件(20)包括:防尘罩本体(21),所述防尘罩本体(21)通过环形卡槽(211)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200)固定;其中
所述环形卡槽(211)在朝向远离所述转向管柱(10)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密封部(212)和第二密封部(213),所述第一密封部(212)和所述第二密封部(213)分别位于前围板(200)的内外两侧并压紧所述前围板(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2)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13)朝向所述前围板(200)的一侧均设置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为多个朝向转向管柱(10)轴线倾斜设置的摩擦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防尘罩本体(21)内的支撑件(22),所述支撑件(22)与所述转向管柱(10)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本体(21)内设有隔板(214),所述隔板(214)将所述防尘罩本体(21)分隔成用于储油的第一空腔(a)和用于排水的第二空腔(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转向管柱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槽(211)的底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磊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