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结构、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27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9
本公开提供一种防护结构、装置及车辆,涉及车辆元件领域,包括防护板和支架,所述防护板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朝向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弯曲,所述弧形板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分布有网格状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防护板共同配合有固定柱,所述支架通过连接件与固定柱配合连接,通过在防护板一侧设置网格状加强板,提高防护板整体的强度,布置有固定柱,其与加强板、防护板分别连接,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护板整体的强度,避免固定柱在防护板受到冲击式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结构、装置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结构、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汽车的防护挡板布置在前端的底部,能够对发动机内部提供一定的遮挡作用,避免前方异物的干涉,其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发生轻微的碰撞、剐蹭时自动回复,避免刚性结构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永久损伤。专利技术人发现,防护挡板通过支架安装在车架上,虽然目前的防护挡板结构用于良好的弹性,但是在受到碰撞力时,防护挡板与支架的连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容易发生损坏;引起防护挡板的与支架的脱离、掉落,需要重新更换新的防护挡板,耐用性、强度和便于维修性均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护结构、装置及车辆,通过在防护板一侧设置网格状加强板,提高防护板整体的强度,布置有固定柱,其与加强板、防护板分别连接,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提高防护板整体的强度,避免固定柱在防护板受到冲击式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损坏。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朝向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弯曲,所述弧形板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分布有网格状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防护板共同配合有固定柱,所述防护板用于通过固定柱配合外部连接件安装在车架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两端的弧形结构适应车辆两侧的弯曲形状,所述加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呈夹角布置,共同形成网格状结构。进一步地,网格状结构在防护板两端适应弧形结构的边缘布置,加强板对应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垂直于防护板侧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有多个,其分布在加强板网格状结构的网格点位置,与加强板固连。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为圆台结构,大直径底面对应的一端连接防护板,小直径端底面设有沉孔,母线面与加强板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沉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对应的母线面上连接有筋条,所述筋条一端连接固定柱母线面,另一端连接加强板,加强板在固定柱轴向上与固定轴等高。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上安装有若干支架,所述防护结构的固定柱与支架配合,防护结构通过支架安装在车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两侧分别设有通孔,一侧的通孔通过连接件与固定柱配合,另一侧的通孔用于连接车辆车架。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弯折处设有凹坑,所述凹坑向内凹陷形成肋板,用于加固支架。本公开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防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设置网格状加强板对防护板整体进行加固,提高防护板的强度,降低防护板在受到碰撞时导致损坏的风险;(2)所述加强板和防护板共同配合固定柱,固定柱一端连接防护板,侧面与加强板连接,使固定柱得到稳定支撑,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减少防护板在受到碰撞时造成固定柱损坏的问题;(3)针对固定柱位置布置筋条,对固定柱进行额外加固,提高固定柱与防护板、加强板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分散固定柱处受到的集中应力,减少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产生固定柱位置的局部损坏,从而有效提高固定柱的强度;固定柱采用圆台结构,在注塑生产时,能够方便进行脱模。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2、3中支架与防护板的配合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2、3中防护板与加强板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1、2、3中固定柱与筋条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防护板,2、加强板,3、弧形结构,4、固定柱,5、连接件,6、支架,7、筋条,601、凹坑,60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板在受到碰撞力时,防护挡板与支架的连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容易发生损坏;引起防护挡板的与支架的脱离、掉落,需要重新更换新的防护挡板,耐用性、强度和便于维修性均不能满足现有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防护结构、装置及车辆。实施例1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提出了一种防护装置。主要包括防护板1和支架6,防护板通过支架安装在车辆前端的底部,支架能够通过外部连接件与车辆车架配合,将防护板、支架整体固定在车架上;支架与防护板之间采用连接件连接,在传统的防护板与支架的连接位置,容易因应力集中导致损坏;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板上设有固定柱4,通过固定柱与连接件5配合实现支架与防护板的连接。具体的,所述防护板两端为弧形结构3,其弧度适应车辆前端两侧的弧度,对应车辆斜前方圆角位置;所述防护板朝向车辆前端的一侧为前,背向车辆前端的一侧为后,防护板的后侧设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为网格状结构,铺设在防护板的整个后侧,对防护板进行加固;加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板和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呈夹角布置,从而形成网格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板水平布置,第二板竖直布置,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垂直相交,均与防护板配合,形成对防护板的加固;在布置第一板和第二板时,使第一板和第二板均垂直布置在防护板上,第一板、第二板和防护板形成阵列布置的凹槽,该凹槽朝向车辆的尾端,共同对防护板形成加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防护板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在布置加强板时,顺应防护板端部的弧度进行布设,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板端部为宽度渐变的结构,需要布置在此位置的加强板仍做对应的变形处理;对应弧形结构处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做适应形变即可,不必保持垂直相交的状态。对于固定柱,其为连接支架和防护板的主要连接结构,其强度和应力承受能力直接影响防护板固定的牢固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有多个,分布在加强板网格结构的网格点位置,形成固连;在网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朝向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弯曲,所述防护板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分布有网格状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防护板共同配合有固定柱,所述防护板用于通过固定柱配合外部连接件安装在车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朝向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弯曲,所述防护板远离车辆前端的一侧分布有网格状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防护板共同配合有固定柱,所述防护板用于通过固定柱配合外部连接件安装在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两端的弧形结构适应车辆两侧的弯曲形状,所述加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板和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呈夹角布置,共同形成网格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网格状结构在防护板两端适应弧形结构的边缘布置,加强板对应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垂直于防护板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有多个,其分布在加强板网格状结构的网格点位置,与加强板固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为圆台结构,大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统亚模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