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的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
技术介绍
发动机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其次是为了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现如今发动机护板是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然而不同的汽车,底盘的离地面的高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夹装汽车护板时会造成汽车离地面减小,所以会容易造成路面与护板相接触,然而护板本身没有减震措施,在受到路面的冲击力时,就会容易损坏,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升降槽,两个升降槽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升降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包括护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2),所述收纳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升降槽(17),两个升降槽(17)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升降杆(3),所述升降杆(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顶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柱(8),所述收纳槽(2)的顶部内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柱(6),所述第一转动柱(6)的底部开设有伸缩槽(7),所述第二转动柱(8)的顶端延伸至伸缩槽(7)内并焊接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与伸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耐碰撞式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包括护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2),所述收纳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升降槽(17),两个升降槽(17)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升降杆(3),所述升降杆(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顶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柱(8),所述收纳槽(2)的顶部内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柱(6),所述第一转动柱(6)的底部开设有伸缩槽(7),所述第二转动柱(8)的顶端延伸至伸缩槽(7)内并焊接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与伸缩槽(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底部等间距焊接有多个减震弹簧(10),多个减震弹簧(10)的底端焊接有同一个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12),所述升降槽(1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升降孔(18),所述升降孔(18)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卡槽(22),所述卡槽(22)与升降槽(17)相连通,所述升降孔(18)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杆(23),所述移动杆(23)的一端焊接有制动座(19),所述制动座(19)的两侧位于卡槽(22)内并与卡槽(22)活动卡装,所述制动座(19)的一侧开设有弹簧槽(20),所述升降杆(3)的两端均延伸至弹簧槽(20)内并与弹簧槽(20)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槽(20)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压缩弹簧(21),所述压缩弹簧(21)的一端与升降杆(3)的一端相焊接;
所述防护底板的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S1:推动移动杆(23),移动杆(23)带动制动座(19)移动,制动座(19)移动至升降槽(17)内,同时制动座(19)内的压缩弹簧(21)压缩;
S2:向下推动移动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承强,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易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