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14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蛋白质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纤维供能比为13~20%,所述代餐粉营养平衡,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可精准调控人体代谢途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中通过各种创造性的工艺创新获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易冲调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具有最大协同效应的膳食纤维配比,耦合益生元及多功能混合益生菌等,从而使各种功能性成分发挥最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食品
,具体涉及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学显示,全球超重人数超过10亿,有3亿多人严重肥胖,而发展中国家的肥胖比例大幅增加。在我国,根据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有2亿人超重,特别是儿童超重迅速增长。因此,控制体重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推荐的增加体力活动、减少总能量摄入是正确有效的干预手段,但是起效较慢,依从性不足,难以长期坚持。目前,中国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易于增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促进脂肪储存的关键激素。胰岛素将能量储存为脂肪隔离于脂肪组织内,使能量不被代谢活跃组织氧化利用,导致一种细胞内饥饿状态。饥饿感及食欲反应性增强,热量摄入增加,继而能量正平衡,出现发胖。降低胰岛素水平,可以改善心血管代谢功能、降低体重。通常认为,高胰岛素血症继发于肥胖,实际上,高胰岛素血症可以是原发的,源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肥胖同时是一种瘦素抵抗状态,瘦素信号传导缺陷促进热量过多摄入,以维持正常能量消耗;胰岛素作为内源性瘦素的拮抗剂,与瘦素共享中央信号通路;抑制胰岛素可以减轻瘦素抵抗,进而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自主活动。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干扰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内的多巴胺清除,促进业已升高的食物奖励。高胰岛素血症通过下列机制促进体重升高:促进能量进入脂肪组织,干扰瘦素信号传导,干扰食物享乐反应的消退。高胰岛素血症是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必然结果,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摄入,通过升高胰岛素分泌,抑制脂肪组织内脂肪酸释放入血,将脂肪锚定在脂肪组织内,并将血液循环中的脂肪导入脂肪组织中储存。代谢活跃器官组织如心脏、肌肉、肝脏从血液循环中获取的可利用脂肪酸减少,使这些细胞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导致适应性能量消耗抑制、食物摄取增加。降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供能的比例,可以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脂肪组织中脂肪动员,促进血液循环中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这种代谢和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因此预期可以减轻细胞内饥饿状态,减轻饥饿感,增加身体脂肪丢失、升高能量消耗。低碳饮食降低体重的另外一个可能机制是,脂肪和蛋白质增加饱感,减少伴随性低血糖,进而减少饥饿感、减少食物摄入总量,产生主动能量赤字。低碳饮食的第3个机制是低碳饮食比高碳饮食会产生更高的代谢燃烧,与等热量的高碳饮食相比,额外燃烧200~300kcal。不同种族的每日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差异很大,所以全世界很难有一个共同的低碳标准。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45%(能量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低于45%的很多情况下,机体不会发生任何代谢改变,所以,碳水化合物低到可以产生代谢改变,即燃烧脂肪时,才是有意义的低碳饮食。目前,根据碳水化合物在总摄入能量的比例,将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分为4等:①极低碳(verylow-carbohydrate,VL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小于10%,即生酮饮食;②低碳(low-carbohydrate,L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小于26%;③中碳(moderate-carbohydrate,M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为26%~44%;④高碳(high-carbohydrate,H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等于或大于45%。当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小于26%时,机体的功能方式发生改变,由依靠葡萄糖转向依靠脂肪酸、酮体。目前较为流行的生酮饮食减肥法属于极低碳饮食,主要以脂肪提供能量,脂肪含量占70%~75%。脂肪酸在体内经过β氧化过程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要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需要与草酰乙酸结合。在生酮饮食中,由于缺乏碳水化合物,人体内草酰乙酸量不足,大部分乙酰辅酶A代谢生成酮体。酮体包含了3种成分: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人体在饥饿或生酮饮食的状态下,脂肪酸为肌肉和其他组织提供能量,但它不能进入脑部,由脂肪酸产生的酮体和肝脏中的生酮氨基酸通过转运载体进入大脑为其提供另一种能量。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极微,若血中酮体过高,并出现尿中酮体时,便对于有些疾病特别是隐形疾病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健康或生命危险。生酮饮食减肥的人,虽然初期减重效果不错,但是最后可以保持减肥成果的人群比例只有1%。依从性太差,只有短期的减脂效应,使生酮饮食在体重管理上的效果欠佳。目前,也有相关专利报道用于减肥降脂的代餐粉,但是现有专利技术,基本上是采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成分的功效来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并未从人体基本代谢的调控上来考虑问题,因此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作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蛋白质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纤维供能比为13~20%,所述代餐粉营养平衡,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可精准调控人体代谢途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所述代餐粉包括蛋白质、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膳食纤维、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添加剂,其中,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代餐粉中,蛋白质为13.4~53.6%,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为8~16%,膳食纤维为15~32%,全谷物粉为10~14%,水果粉为6~10%,坚果粉为6~12%,添加剂为1.4~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中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含量大于30%,部分甘油酯的含量小于所述油脂的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5~40%,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40%,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8%;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是通过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的蛋白质来源于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含量为8~12%,乳清蛋白含量为7~10%,鸡蛋蛋清蛋白含量为4~10%,全谷物粉提供蛋白量为1~2%,水果粉提供蛋白量为0.3~0.6%,坚果粉提供蛋白量为1.7~4.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于全谷物粉、水果粉和坚果粉,其中,全谷物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n所述代餐粉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蛋白质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纤维供能比为13~20%,所述代餐粉营养平衡,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可精准调控人体代谢途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n所述代餐粉包括蛋白质、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膳食纤维、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添加剂,其中,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代餐粉中,蛋白质为13.4~53.6%,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为8~16%,膳食纤维为15~32%,全谷物粉为10~14%,水果粉为6~10%,坚果粉为6~12%,添加剂为1.4~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
所述代餐粉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蛋白质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纤维供能比为13~20%,所述代餐粉营养平衡,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可精准调控人体代谢途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
所述代餐粉包括蛋白质、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膳食纤维、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添加剂,其中,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代餐粉中,蛋白质为13.4~53.6%,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为8~16%,膳食纤维为15~32%,全谷物粉为10~14%,水果粉为6~10%,坚果粉为6~12%,添加剂为1.4~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中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含量大于30%,部分甘油酯的含量小于所述油脂的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5~40%,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40%,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8%;
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是通过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代餐粉中的蛋白质来源于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含量为8~12%,乳清蛋白含量为7~10%,鸡蛋蛋清蛋白含量为4~10%,全谷物粉提供蛋白量为1~2%,水果粉提供蛋白量为0.3~0.6%,坚果粉提供蛋白量为1.7~4.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
所述代餐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于全谷物粉、水果粉和坚果粉,其中,全谷物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7.5~11.5%,水果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4.5~8.5%,坚果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1.0~1.8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代餐粉中的膳食纤维来源于魔芋胶、黄原胶、藻酸钠、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魔芋胶含量为4~6%,黄原胶含量为4~6%,海藻酸钠含量为2~3%,全谷物粉提供膳食纤维量为0.6~0.8%,水果粉提供膳食纤维量为0.1~0.3%,坚果粉提供膳食纤维量为0.5~1.5%;
通过添加酶处理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一方面为产品提供充足的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及良好的风味,同时通过酶的水解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冲调性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代餐粉中的脂肪来源于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粉、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粉提供脂肪量为4.5~12%,全谷物粉提供脂肪量为0.3~0.45%,水果粉提供脂肪量为0.15~0.35%,坚果粉提供脂肪量为2.5~5%。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有利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菌粉,其含量为2-3.5%;
其中,所述益生菌包括凝结芽孢杆BC01、植物乳杆菌PL15、干酪乳杆菌CL05、乳双歧杆菌NJ241、鼠李糖乳杆菌NJ551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凝结芽孢杆BC01为孢子态,进入肠道后,存活率高,会在4-6小时内迅速萌发,转化为营养体凝结芽孢杆菌,在其萌发过程中首先消耗肠道内氧气,与肠道有害菌群争夺有限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同时产生各种乳酸和抑制有害菌的凝固素。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孝强伍时彬肖翎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