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比色检测和类芬顿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334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比色检测和类芬顿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领域。采用Sulfo‑SMCC法将SH‑H2与Fe‑Co‑MOFs共价偶联得到H2‑MOFs。其次,为实现快速磁分离,制备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subgt;3</subgt;O<subgt;4</subgt;@SiO<subgt;2</subgt;‑NH<subgt;2</subgt;),并与SH‑H1共价偶联形成H1‑MNPs。经过磁分离后,取上清液与TMB和H<subgt;2</subgt;O<subgt;2</subgt;混合进行比色分析。AFB1浓度与比色信号成反比,从而实现检测。为了实现AFB1比色检测后端的降解,将比色检测溶液与剩余上清和材料混合,只需要在比色检测完成后略微调节反应条件(H<subgt;2</subgt;O<subgt;2</subgt;浓度为40mM和pH为4.0),即可实现AFB1检测后端的高效降解去除,无需高能量激光等额外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比色检测和类芬顿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1、黄曲霉毒素b1(afb1)作为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高度致癌性,可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毒害作用。由于其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afb1在一般加工过程中难以去除。因此,对afb1进行灵敏检测和高效消减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建立了各种生物传感方法用于afb1的灵敏和选择性检测,如荧光法、比色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和电化学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大多在检测完成后未能有效去除高毒性的afb1,这可能会对实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对实验人员造成潜在健康危害。目前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性的角度来看,afb1的快速灵敏检测和后端的降解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彼此割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集成策略将afb1的检测和降解有效结合,从而消除其二次污染风险。

2、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和有机配体组成的一种新兴的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具有成分和孔径可调节、比表面积大、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NH2,制备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①中所述的AFB1适配体与Trigger链添加量按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nh2,制备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①中所述的afb1适配体与trigger链添加量按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①中所述的afb1适配体与trigger链杂交是在95℃下变性5~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属mofs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比色检测并类芬顿催化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①中所述afb1适配体序列是:gtt ggg cac gtgttg tct ctc tgt gtc tcg tgc cct tcg cta ggc cca ca,所述trigger链是:gag agacaa cac gtg ccc aa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铁钴双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嘉林先锋段诺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