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1062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DC/DC包括插件端子(1)和壳体(2),在插件端子(1)的外端部,设置与壳体(2)连接的发光管(3),发光管(3)通过发光管连接电路(5)与插件端子主电路(6)并联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更简单方便的方式,判断DC/DC有无输出,能够方便客户的对DC/DC检查,以免意外事件导致DC/DC无输出而出现掉高压的危险状况,以发光管和输出插件相结合的形式设计,提高了发现故障的效率,提高了车辆动力系统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
,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DC/DC变压器技术,可以随时检测DC/DC的工作状态的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的占用率越来越高,EV级汽车低压负载的用电是电池包的高压电通过DC/DC变压器,将高压直流电通过DC/DC降压降至14VDC给蓄电池充电。当上述电路发生故障时,不容易确定其是否为DC/DC变压器的故障所导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其目的是用简便的方式判断DC/DC是否正常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所述的DC/DC包括插件端子和壳体,在所述的插件端子的外端部,设置与壳体连接的发光管,所述的发光管通过发光管连接电路与插件端子主电路并联连接。所述的发光管通过压装的锁止结构固定在所述的插件端子的外端部。所述的锁止结构为:所述的发光管的形状为圆形,其圆形内孔与壳体的外圆柱形成紧配合。所述的壳体的外圆表面上设置环形的凹槽,当所述的发光管压装到壳体上以后,发光管内孔形成与凹槽形状相配合的环形密封凸起。所述的发光管通过螺纹连接的锁止结构固定在所述的插件端子的端部。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将发光管加工成圆形,置于透明的塑料圆形的壳体内,采用压接的方式,或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发光管与壳体紧固连接;然后,通过在壳体尾部开孔,将发光管的正极与插件端子的内芯紧贴,发光管的负极则与插件端子的尾部导线相连接;通过发光管与插件端子电路并联共用一个回路,实现对DC/DC插件端子中有无电流进行判断,以此来确定DC/D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更简单方便的方式,判断DC/DC有无输出,能够方便客户的对DC/DC检查,以免意外事件导致DC/DC无输出而出现掉高压的危险状况,以发光管和输出插件相结合的形式设计,提高了发现故障的效率,提高了车辆动力系统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图中标记为:1、插件端子,2、壳体,3、发光管,4、锁止结构,5、发光管连接电路,6、插件端子主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图2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所述的DC/DC包括插件端子1和壳体2。本专利技术的检测DC/DC输出插件连接状态的装置,其核心是将发光管与低压14VDC插件相结合,以此判断DC/DC有无输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用简便的方式判断DC/DC是否正常工作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外端部,设置与壳体2连接的发光管3,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发光管连接电路5与插件端子主电路6并联连接。本专利技术以发光管3和输出插件相结合的形式设计,提高了发现故障的效率。DC/DC转换器工作时,14VDC从DC/DC插件输出到与之相连接的插件,发光管3和输出接插件使用相同的电器回路,以保证在有电流流过时发光管即会发亮,以此判断DC/DC有无工作。采用简单方便方式判断了DC/DC有无输出,也能方便了客户的检查,以免意外事件导致DC/DC无输出出现掉高压的危险状况,提高了对车辆状况的判断和了解。整个装置位于DC/DC插件后部,即发光管集成在连接件的背部,可方便观察,同时不影响插件性能。通过锁止机构实现插件和发光管的连接,当插件内部的端子和DC/DCD连接后,发光相当于并联接入。当有端子处有电流时发光管即会发光,以此来判断DC/DC有无输出,便于工作人员的对故障的排查。实施例一,采用压装的方式,通过机械锁止,实现发光管与插件的连接: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压装的锁止结构4固定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外端部。所述的锁止结构4为:所述的发光管3的形状为圆形,其圆形内孔与壳体2的外圆柱形成紧配合。所述的壳体2的外圆表面上设置环形的凹槽,当所述的发光管3压装到壳体2上以后,发光管3内孔形成与凹槽形状相配合的环形密封凸起。采用一种圆柱形的发光管装配于DC/DC接插件的后部,通过锁止结构,中间通过添加圆形凹槽,增加防水线圈,实现连接状态。通过对插件合理的开孔以及结构的改变,增加密封线圈的方法,是接插件满足防水等级的要求,既可以通过是否发光来判断DC/DC有无输出。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将发光管3加工成圆形,置于透明的塑料圆形的壳体2内,采用压接的方式,将发光管3与壳体2紧固连接;然后,通过在壳体2尾部开孔,将发光管3的正极与插件端子1的内芯紧贴,发光管3的负极则与插件端子1的尾部导线相连接;通过发光管3与插件端子1电路并联共用一个回路,实现对DC/DC插件端子1中有无电流进行判断,以此来确定DC/D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实施例二,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通过螺纹连接,将外部发光管与插件的连接: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螺纹连接的锁止结构4固定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端部。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的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将发光管3加工成圆形,置于透明的塑料圆形的壳体2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发光管3与壳体2紧固连接;然后,通过在壳体2尾部开孔,将发光管3的正极与插件端子1的内芯紧贴,发光管3的负极则与插件端子1的尾部导线相连接;通过发光管3与插件端子1电路并联共用一个回路,实现对DC/DC插件端子1中有无电流进行判断,以此来确定DC/D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判断DC/DC的输出装置总成,包含发光管的电路以及插件的结构,将发光管和DC/DC端子集成一体,圆形的发光管的结构在DC/DC插件尾部相结合。通过发光管3与插件端子1电路并联共用一个回路,实现对DC/DC插件端子1中有无电流进行判断,以此来确定DC/D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所述的DC/DC包括插件端子(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外端部,设置与壳体(2)连接的发光管(3),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发光管连接电路(5)与插件端子主电路(6)并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所述的DC/DC包括插件端子(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外端部,设置与壳体(2)连接的发光管(3),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发光管连接电路(5)与插件端子主电路(6)并联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压装的锁止结构(4)固定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外端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结构(4)为:所述的发光管(3)的形状为圆形,其圆形内孔与壳体(2)的外圆柱形成紧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的外圆表面上设置环形的凹槽,当所述的发光管(3)压装到壳体(2)上以后,发光管(3)内孔形成与凹槽形状相配合的环形密封凸起。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DC/DC输出状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管(3)通过螺纹连接的锁止结构(4)固定在所述的插件端子(1)的端部。


6.按照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诗梦李可可陈大华李武杜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