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95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堆叠的电堆双极板、电压巡检模块、多个连接件以及将所有连接件连接至电压巡检模块的排线组件;多个电堆双极板中沿堆叠方向每隔一个电堆双极板的边缘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一端子,所述连接件一端设有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应卡接、另一端设有搭片与排线组件对应连接,各所述连接件上还套设有绝缘的冷缩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堆双极板上设置片状的第一端子,通过插接方式与连接件的第二端子连接,简化了装配工序,缩短装配及返工时间成本,有效避免人工焊接质量差问题,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地指一种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电堆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也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核心部分,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将双极板与膜电极交替叠合,各单体之间嵌入密封件,经前、后端板压紧后用螺杆紧固拴牢,即构成燃料电池电堆。电堆工作时,氢气和氧气分别由进口引入,经电堆气体主通道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板,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但是由于单电池之间不均匀性,会导致个别电池电压出现非常大的压降,因而出现接近于0V的电压,甚至出现负电压(反极现象),因此需要对单片电压进行监测,以及时调整操作条件或降低功率需求,以避免出现负压,导致电池损坏。现有电堆单片电池通过事先将导线与双极板焊接,外加连接器方式,和电压巡检模块(CVM)对插,存在以下缺陷:导线焊接只能通过人工完成,效率低、成本高、焊接质量不高,不适于批量生产;导线焊接完成后,导线需与连接器完成装配,再通过插接方式与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堆叠的电堆双极板(1)、电压巡检模块(8)、多个连接件(2)以及将所有连接件(2)连接至电压巡检模块(8)的排线组件(7);/n多个电堆双极板(1)中沿堆叠方向每隔一个电堆双极板(1)的边缘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一端子(3),各所述连接件(2)一端设有第二端子(4)与第一端子(3)对应插接、另一端设有搭片(5)与排线组件(7)对应连接,各所述连接件(2)上还套设有绝缘的冷缩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堆叠的电堆双极板(1)、电压巡检模块(8)、多个连接件(2)以及将所有连接件(2)连接至电压巡检模块(8)的排线组件(7);
多个电堆双极板(1)中沿堆叠方向每隔一个电堆双极板(1)的边缘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一端子(3),各所述连接件(2)一端设有第二端子(4)与第一端子(3)对应插接、另一端设有搭片(5)与排线组件(7)对应连接,各所述连接件(2)上还套设有绝缘的冷缩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3)以远离电堆双极板(1)方向为长度方向并沿宽度方向设有两相对的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所述第一端子(3)上开有圆孔(3.3);
所述第二端子(4)包括底板(4.3)以及在底板(4.3)上相对弯折形成的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所述底板(4.3)上设有圆形的凸起(4.4);
所述第一侧边(3.1)、第二侧边(3.2)分别对应插入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内使第一端子(3)在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限位,所述凸起(4.4)对应进入圆孔(3.3)使第一端子(3)在长度方向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堆双极板与CVM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根部之间距离与第一端子(3)宽度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丰沈巍王明锐杨高超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