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83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细纱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包括集棉风箱,所述集棉风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棉风道与负压风道,且所述集棉风道位于负压风道的正下方,所述集棉风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球,所述铰接球的顶部铰接有顶部活动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集棉风箱左侧的集棉风道与负压风道,其中集棉风道对负压罗拉进行集棉,负压风道为负压罗拉提供集聚负压,从而实现装置的集棉双风道设置,通过实现装置的双风道技术,从而节省了装置中需要添加的集聚负压风,不仅降低了装置能量消耗,且节省了装置的材料消耗,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
本技术涉及细纱机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
技术介绍
环锭纺纱(ringspinning),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近年来通过紧密纺、缆型纺、错位纺等方法被采用来改变加捻三角区的形态,从而达到减小三角区进而提高成纱质量,以往对传统环锭纺进行负压式紧密纺系统改造时,需要重新添加集聚负压风机,增加物料消耗,且加捻三角区的范围相对不够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包括集棉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风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棉风道(2)与负压风道(3),且所述集棉风道(2)位于负压风道(3)的正下方,所述集棉风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球(5),所述铰接球(5)的顶部铰接有顶部活动杆(6),所述顶部活动杆(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杆(7),所述顶部活动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前皮辊(9)与两个顶部引纱罗拉(8),所述前皮辊(9)位于顶部引纱罗拉(8)的左侧,所述固定支架(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负压罗拉(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包括集棉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风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棉风道(2)与负压风道(3),且所述集棉风道(2)位于负压风道(3)的正下方,所述集棉风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球(5),所述铰接球(5)的顶部铰接有顶部活动杆(6),所述顶部活动杆(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杆(7),所述顶部活动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前皮辊(9)与两个顶部引纱罗拉(8),所述前皮辊(9)位于顶部引纱罗拉(8)的左侧,所述固定支架(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负压罗拉(11)与两个底部引纱罗拉(10),所述负压罗拉(11)位于底部引纱罗拉(10)的左侧,所述集棉风道(2)远离集棉风箱(1)的一端位于负压罗拉(11)的左侧并与负压罗拉(11)相接触,所述负压风道(3)远离集棉风箱(1)的一端位于负压罗拉(11)的右侧并与负压罗拉(11)相接触,所述负压罗拉(11)的顶部与前皮辊(9)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支撑架(20)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顶部右侧转动连接有阻捻皮辊(13),所述阻捻皮辊(13)的右侧与负压罗拉(11)的左侧相接触,所述负压罗拉(11)内部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吸风块(14),所述负压罗拉(11)的外表面开设有吸风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集棉双风道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铭刘一方晏青刘梅刘永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睿泽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