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52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在横向于所述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贯通,所述框架本体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支撑台升降进行导向的升降导轨;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支撑台的升降位置进行限定。由此,通过限位传感器对电池支撑台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反馈电池支撑台的位置,从而便于将电池支撑台调节至可以取放动力电池的位置,进而提升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换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电动汽车已经被普及。而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通过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快换。相关技术中,电池转运装置对动力电池的取放动作慢,无法快速地调节至取放动力电池的位置,同时电池转运装置的结构可靠性差,不易与换电站中其他设备(如:电池存放装置等)对应,导致换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可靠性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在横向于所述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贯通,所述框架本体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支撑台升降进行导向的升降导轨;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支撑台的升降位置进行限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通过限位传感器对电池支撑台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反馈电池支撑台的位置,从而便于将电池支撑台调节至可以取放动力电池的位置,进而提升换电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限位传感器为多个,其中部分所述限位传感器在横向于所述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与电池存放装置上的电池存放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部支架、底部支架和连接在所述顶部支架和所述底部支架之间的导轨梁,所述升降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梁上,所述限位传感器也固定在所述导轨梁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导轨的外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传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传感器在所述导轨梁上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位于中间的所述限位传感器与所述电池存放架的位置一一对应,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所述限位传感器分别靠近所述导轨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主体框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同侧的两个所述导轨梁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壁面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限位传感器进行通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所述导轨梁的加强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主体框架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链轮,所述链轮适于固定在所述顶部支架上;链条,所述链条和所述链轮啮合,且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支撑台上,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链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支撑台的另一侧;链轮驱动机构,所述链轮驱动机构适于固定在所述顶部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链轮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主体框架还包括:夹轮组件,所述夹轮组件固定在所述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上,并靠近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个端部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轮组件包括一对导向轮,所述一对导向轮与位于所述顶部支架上方或底部支架下方的导向机构夹设配合,且所述导向轮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机构的导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部支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多个所述横梁和多个所述纵梁交错分布,且位于最外侧的其中一个纵梁的中部在水平方向上是不连续的。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体框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主体框架401、顶部支架4011、底部支架4012、横梁40121、纵梁40122、导轨梁4013、升降导轨40131、第一侧板4014、第二侧板4015、导向机构402、限位传感器404、控制箱405、导向轮410、链轮411、链条412、链轮驱动机构413、加强梁4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框架401包括:框架本体和限位传感器404。如图1所示,框架本体的两侧在横向于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贯通,框架本体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支撑台升降进行导向的升降导轨40131。电池支撑台用于支撑动力电电池,当动力电池布置在电池支撑台上时,动力电池可以与电池支撑台同步移动,从而通过调节电池支撑台的位置以对动力电池进行搬运。升降导轨40131可以对电池支撑台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电池支撑台可以沿升降导轨4013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将电池支撑台移动至适于对动力电池取放的位置。如图1所示,限位传感器404设置在框架本体上,限位传感器404为多个,其中部分限位传感器404在横向于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与电池存放装置上的电池存放架的位置相对应。同时,框架本体在横向于所述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贯通,从而当电池转运装置对动力电池取放时,可以防止多个部件之间相互干涉,便于将动力电池从支撑平台中取出或放入支撑平台。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转运装置可以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取放,电池存放装置上布置多个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在电池存放装置上的高度不同,由此需要通过调节电池支撑台的位置以便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取放。同时,配合多个限位传感器404可以将电池支撑台与不同高度的动力电池分别对应,对电池支撑台的定位效果更加精确。进一步地,限位传感器404可以对电池支撑台的位置进行检测,以便于将电池支撑台调节至适于对动力电池取放的位置,提高换电效率。其中,限位传感器404与电池存放架的位置对应,从而通过限位传感器404可以精确地反馈电池支撑台的位置,由此便于对电池支撑台在竖向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将电池支撑台快速地与不同高度的动力电池对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通过限位传感器404对电池支撑台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反馈电池支撑台的位置,从而便于将电池支撑台调节至可以取放动力电池的位置,进而提升换电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本体包括:顶部支架4011、底部支架4012和连接在顶部支架4011和底部支架4012之间的导轨梁4013,升降导轨40131设置在导轨梁4013上,限位传感器404也固定在导轨梁4013上并位于升降导轨40131的外侧。导轨梁4013用于承载升降导轨40131,导轨梁4013沿竖向方向延伸,升降导轨40131与导轨梁4013的延伸方向相同,电池支撑平台可以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包括:/n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在横向于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贯通,所述框架本体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支撑台升降进行导向的升降导轨(40131);/n限位传感器(404),所述限位传感器(404)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支撑台的升降位置进行限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包括:
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在横向于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贯通,所述框架本体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支撑台升降进行导向的升降导轨(40131);
限位传感器(404),所述限位传感器(404)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支撑台的升降位置进行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其特征在于,
限位传感器(404)为多个,其中部分所述限位传感器(404)在横向于所述电池转运通道的方向上与电池存放装置上的电池存放架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部支架(4011)、底部支架(4012)和连接在所述顶部支架(4011)和所述底部支架(4012)之间的导轨梁(4013),所述升降导轨(40131)设置在所述导轨梁(4013)上,所述限位传感器(404)也固定在所述导轨梁(4013)上并位于所述升降导轨(4013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传感器(404)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传感器(404)在所述导轨梁(4013)上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所述限位传感器(404)与所述电池存放架的位置一一对应,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所述限位传感器(404)分别靠近所述导轨梁(401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转运装置的主体框架(4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4014)和第二侧板(4015),所述第一侧板(4014)和所述第二侧板(4015)分别连接在同侧的两个所述导轨梁(4013)之间,所述第一侧板(4014)的外壁面上安装有控制箱(405),所述控制箱(4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学诚李鹏飞李晓峰李玉军侯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