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11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中,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成型设备的上模创新性的采用了自适应模压动作,在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胚料进行模压的同时,能够使得上模的压头能够自适应胚料的表面进行相应动作,整个模压过程能够动态调整压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胚料表面,经过该动作后的碳纤维布层内部的应力得到了充分吸收且碳纤维布层间的铝液得到了充分均匀浸渍,从而使得模型成型后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比重低、强度高、抗拉弹性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抗振吸振性能良好等优点,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对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一般采用模型成型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成型工艺关注点在于温度、密闭环境,而对于模压成型工艺中的压力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模压即可,若是加工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尺寸较小,模压力的影响还较小,但若是对大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模压成型时,模压力对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专利文献1,其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铝基层状复合板的制备方法以及压力机,其同样使用了模压成型工艺,并且在成型工艺中使用了振动工作台,通过振动使得铝液润湿碳纤维,该工艺虽然能够使得碳纤维表面未形成脆性化合物,组织结构更加致密,但是由于增加了振动工作台,使得结构更加复杂,同时,被浸渍的碳纤维内部有可能由于振动工作台的影响而使得碳纤维内部产生更多气泡,振动也有可能使得碳纤维布层会产生褶皱,进一步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又如专利文献2,其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真空模压成型设备,该成型设备添加了抽真空装置,使得模具内的碳纤维材料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得到浸渍,同时,采用了三种速度来控制加压速度,但是,真空负压作用有限,同时,虽然慢速接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树脂与碳纤维浸渍情况,但是,其改善程度有限,且并不能释放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的应力;又如专利文献3,其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飞机整体壁板多点成形的方法及成型设备,其使得上下模具均采用多点模具结构,利用多点模具来适应制造形状较为复杂的曲面铝合金壁板,但是该模具之间并没有联动;再如专利文献4,其公开了具有可变刚度的柔性表面的夹持装置,其使用了多个活塞缸体共同连接到磁流变阀中,通过磁流变阀的通断来实现多个活塞缸体运动以适应不同的表面来进行夹持,但是该夹持装置中,各活塞缸体都是独立的,之间也不能进行联动,且该种夹持装置仅能适应不同的柔性表面,并不需要主动施加外力给柔性表面以改变柔性表面。[专利文献1]CN103397284A[专利文献2]CN105034410A[专利文献3]CN104646475B[专利文献4]CN1799784A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均未提供一种能够基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面形状特性而进行自适应模压动作,消除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应力,同时又进行主动模压动作,以提高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特性的热压成型设备,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热压成型设备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导杆、顶架、模压缸、上模和下模,导杆固定连接于底座和顶架之间,上模滑动设置于导杆上,模压缸连接于上模和顶架之间,用于驱动上模沿导杆上下滑动,下模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下模的中部设置有下模腔,上模包括滑动阀座和自适应压头组件,滑动阀座穿设于导杆上,自适应压头组件包括平衡杆、自适应伸缩油缸和压头,平衡杆和自适应伸缩油缸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滑动阀座下端,平衡杆和自适应伸缩油缸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压头上端,压头为矩形结构,平衡杆安装于矩形结构的压头两中轴线的交点处,自适应伸缩油缸为4个,在两中轴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在同条中轴线上的两自适应伸缩油缸离平衡杆的距离相同,四个自适应伸缩油缸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联通,平衡杆也为伸缩缸结构,用于驱动压头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模压成型。优选地,使用铰接球头A、铰接球头B分别实现平衡杆、自适应伸缩油缸与压头转动连接。优选地,在下模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B、在压头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A,在下模内位于加热电阻丝B的下端设置有隔热层B,在压头的背面设置有隔热层A,加热电阻丝A和加热电阻丝B均为螺旋线型结构。优选地,在下模腔内设置有真空管,真空管用于连通真空泵,为了能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迅速降温,还在下模腔内设置有冷气管,冷气管内输出冷气。优选地,使得真空管位于下模腔的上端,冷气管位于真空管的下端。优选地,为了保证下模腔内能形成密封空间,使得压头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塞结构,保证压头在进行微转动的过程中也可以保证下膜腔能形成密封空间。优选地,滑动阀座内的液压油路系统包括油箱、液压泵和二位二通电磁阀,液压泵通过进油管路分别连接平衡杆和自适应伸缩油缸的有杆腔,液压泵与平衡杆、自适应伸缩油缸之间通过进油管路进行连通,且在各进油管路上设置有二位二通电磁阀,自适应伸缩油缸有四个,分别为第一自适应伸缩油缸、第二自适应伸缩油缸、第三自适应伸缩油缸以及第四自适应伸缩油缸,第一自适应伸缩油缸和第二自适应伸缩油缸之间、第二自适应伸缩油缸和第三自适应伸缩油缸之间、第三自适应伸缩油缸和第四自适应伸缩油缸之间分别通过一连通管路进行联通,且在联通管路上分别设置了二位二通电磁阀,平衡杆进油腔还通过一回油管路连通油箱,在回油管路上设置一二位二通电磁阀,第一自适应伸缩油缸、第二自适应伸缩油缸、第三自适应伸缩油缸以及第四自适应伸缩油缸有杆腔通过另一回油管路连通油箱,且在该另一回油管路总线上设置一二位二通电磁阀。优选地,在有杆腔内套设有复位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热压成型设备,在模压成型工艺中,考虑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铝粉层、碳纤维布层交叉层叠的结构,为了保证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保证铝粉在转变为铝液的情况下,能够浸渍到碳纤维布层的每个角落,使得浸渍均匀,将上膜设置为中间通过平衡杆铰接在滑动阀座,四周均匀布置能够联动的自适应伸缩油缸的结构,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在模压成型时,模压缸驱动上膜下行,上模下端的压头能够绕着平衡杆自由转动,在上模接触到待模压成型的复合材料时,模压缸停止动作,压头能够适应复合材料上表面的形状而发生相对转动,如复合材料中若是铝液渗透入碳纤维布量较多,则该部分的复合材料上表面隆起,压头首先接触到该部分的复合材料表面,该部分上端对应的自适应伸缩油缸受力收缩,无杆腔的油液通过联动油路进入其它自适应伸缩油缸中,由于油液从无杆腔进入到尺寸比无杆腔较小的油通管路时会对伸缩杆产生一反力,因此,此时该接触部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受到一较小的压力,从而可以促使该部分较多的铝液向四周流动,而又不至于将铝液挤出,启动自适应伸缩油缸伸出,设定自适应伸缩油缸动作速度较慢,伸出至到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需要加工的厚度,在此缓慢加压过程中,由于四周均匀布置的自适应伸缩油缸之间是相互联通的,因此,能够自适应加压过程中的复合材料表面形状变化而达到一动态平衡的状态,使得复合材料内的铝液浸渍均匀,同时,由自适应伸缩油缸结构可以吸收模压过程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产生的内应力,进一步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此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1)、导杆(2)、顶架(3)、模压缸(4)、上模(5)和下模(6),导杆(2)固定连接于底座(1)和顶架(3)之间,上模(5)滑动设置于导杆(2)上,模压缸(4)连接于上模(5)和顶架(3)之间,用于驱动上模(5)沿导杆(2)上下滑动,下模(6)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下模(6)的中部设置有下模腔(9),其特征在于:上模(5)包括滑动阀座(7)和自适应压头组件(8),滑动阀座(7)穿设于导杆(2)上,自适应压头组件(8)包括平衡杆(18)、自适应伸缩油缸(19)和压头(17),平衡杆(18)和自适应伸缩油缸(19)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滑动阀座(7)下端,平衡杆(18)和自适应伸缩油缸(19)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压头(17)上端,压头(17)为矩形结构,平衡杆(18)安装于矩形结构的压头(17)两中轴线的交点处,自适应伸缩油缸(19)为4个,在两中轴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在同条中轴线上的两自适应伸缩油缸(19)离平衡杆(18)的距离相同,四个自适应伸缩油缸(19)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联通,平衡杆(18)也为伸缩缸结构,用于驱动压头(17)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0)进行模压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1)、导杆(2)、顶架(3)、模压缸(4)、上模(5)和下模(6),导杆(2)固定连接于底座(1)和顶架(3)之间,上模(5)滑动设置于导杆(2)上,模压缸(4)连接于上模(5)和顶架(3)之间,用于驱动上模(5)沿导杆(2)上下滑动,下模(6)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下模(6)的中部设置有下模腔(9),其特征在于:上模(5)包括滑动阀座(7)和自适应压头组件(8),滑动阀座(7)穿设于导杆(2)上,自适应压头组件(8)包括平衡杆(18)、自适应伸缩油缸(19)和压头(17),平衡杆(18)和自适应伸缩油缸(19)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滑动阀座(7)下端,平衡杆(18)和自适应伸缩油缸(19)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压头(17)上端,压头(17)为矩形结构,平衡杆(18)安装于矩形结构的压头(17)两中轴线的交点处,自适应伸缩油缸(19)为4个,在两中轴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在同条中轴线上的两自适应伸缩油缸(19)离平衡杆(18)的距离相同,四个自适应伸缩油缸(19)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联通,平衡杆(18)也为伸缩缸结构,用于驱动压头(17)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0)进行模压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铰接球头A(20)、铰接球头B(21)分别实现平衡杆(18)、自适应伸缩油缸(19)与压头(17)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下模(6)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B(14)、在压头(17)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A(13),在下模(6)内位于加热电阻丝B(14)的下端设置有隔热层B(16),在压头(17)的背面设置有隔热层A(15),加热电阻丝A(13)和加热电阻丝B(14)均为螺旋线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下模腔(9)内设置有真空管(11),真空管(11)用于连通真空泵,为了能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晋胡海朝谢久明毕彦王占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