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9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涉及一种钳子,两“S”形杆(9)相对设置且中部铰接连接形成钳体,两连接杆(7)的端部分别沿两钳头块(4)的相对面穿过两穿孔后由两端帽(5)限制,在两支撑块(8)和两钳头块(4)之间的连接杆(7)上分别套有弹簧A(6),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相对设有向上延伸的弧板(1),在两钳尾块(13)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同轴的插杆(12),弹簧B(11)的两端分别套在两插杆(1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钳体的两钳头块上分别设置通过连接杆滑动连接的支撑块,并在两支撑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弧板,起到了利用两弹簧A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玻璃、陶瓷材质的保险管不受损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钳子,尤其是涉及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
技术介绍
在电子仪器的供电回路及仪表控制系统的信号回路中,大量使用有保险管,保险管的作用为当供电回路超负荷后,能快速熔断切断回路供电,确保设备安全。电子仪器及仪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保险管通常为玻璃、陶瓷保险管,尺寸较小(如常见的φ5*20mm)且易碎,有些保险管是卡在端子排内,有些是卡在相关金属箍片内,且固定均很牢靠,当保险管熔断后,需要进行更换。更换时,常见的方法是用一字螺丝刀的端部将保险管撬掉,然后徒手安装,但此种方法存在安全隐患:1、撬起时容易造成保险管破碎掉落到仪器电路板内,也容易造成人员受伤;2、因部分控制系统采用的16通道或32通道DI、DO端子板上信号回路保险排列密集,且系统正在运行,在对单个回路保险管拆除时,没有专用工具,采用螺丝刀等常规工具很容易误碰其它回路的金属部位造成短路,造成在用回路波动甚至上级供电跳断;3、徒手在部分正在通电的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上安装保险管容易造成人员触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通过在钳体的两钳头块上分别设置通过连接杆滑动连接的支撑块,并在两支撑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弧板,起到了利用两弹簧A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玻璃、陶瓷材质的保险管不受损害的目的。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包括支撑块和“S”形杆,在“S”形杆的上端设有钳头块,在“S”形杆的下端设有钳尾块,两“S”形杆相对设置且中部铰接连接形成钳体,在两钳头块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穿孔,支撑块为两个,在两支撑块上分别设有连接杆,两连接杆的端部分别沿两钳头块的相对面穿过两穿孔后由两端帽限制,两连接杆和两穿孔分别为滑动连接,在两支撑块和两钳头块之间的连接杆上分别套有弹簧A,在两支撑块上分别相对设有向上延伸的弧板,在两钳尾块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同轴的插杆,弹簧B的两端分别套在两插杆上。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在两支撑块和两弧板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在两弧板的内弧面上分别覆有橡胶层。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两“S”形杆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连接形成钳体。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两连接杆和两穿孔分别为相对应的多边形。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两插杆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支撑块之间的距离。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通过在钳体的两钳头块上分别设置通过连接杆滑动连接的支撑块,并在两支撑块的上端分别设置弧板,起到了利用两弹簧A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玻璃、陶瓷材质的保险管不受损害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安全环保,适合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弧板;2、橡胶层;3、连接板;4、钳头块;5、端帽;6、弹簧A;7、连接杆;8、支撑块;9、“S”形杆;10、销轴;11、弹簧B;12、插杆;13、钳尾块。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结合附图1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包括支撑块8和“S”形杆9,在“S”形杆9的上端设有钳头块4,在“S”形杆9的下端设有钳尾块13,两“S”形杆9的中部通过销轴10铰接连接形成钳体,在两钳头块4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穿孔,支撑块8为两个,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设有连接杆7,两连接杆7的端部分别沿两钳头块4的相对面穿过两穿孔后由两端帽5限制,两连接杆7和两穿孔分别为滑动连接,两连接杆7和两穿孔分别为相对应的多边形,在两支撑块8和两钳头块4之间的连接杆7上分别套有弹簧A6,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相对设有向上延伸的弧板1,在两弧板1的内弧面上分别覆有橡胶层2,在两支撑块8和两弧板1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板3,在两钳尾块13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同轴的插杆12,弹簧B11的两端分别套在两插杆12上,两插杆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支撑块8之间的距离。实施本技术所述的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在未使用时,钳体的上端及下端在弹簧B11的支撑下呈张开状态,操作者手握钳体的下部,将两弧板1位于需要更换的保险管的两侧,用手逐渐握紧钳体的下部,两弧板1开始向中间收紧,并开始环抱需要更换的保险管,待两弧板1的内壁和需要更换的保险管紧贴时,操作者再持续用力,两连接杆7开始在两穿孔内滑动,并由两弹簧A6将所用的力给缓冲掉,所以即使操作者不慎操作时用力过猛,也不会将过大的力气叠加给需要更换的保险管,这样就有效的保护了玻璃、陶瓷材质的保险管不受损害。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其特征是:包括支撑块(8)和“S”形杆(9),在“S”形杆(9)的上端设有钳头块(4),在“S”形杆(9)的下端设有钳尾块(13),两“S”形杆(9)相对设置且中部铰接连接形成钳体,在两钳头块(4)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穿孔,支撑块(8)为两个,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设有连接杆(7),两连接杆(7)的端部分别沿两钳头块(4)的相对面穿过两穿孔后由两端帽(5)限制,两连接杆(7)和两穿孔分别为滑动连接,在两支撑块(8)和两钳头块(4)之间的连接杆(7)上分别套有弹簧A(6),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相对设有向上延伸的弧板(1),在两钳尾块(13)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同轴的插杆(12),弹簧B(11)的两端分别套在两插杆(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险管更换专用钳子,其特征是:包括支撑块(8)和“S”形杆(9),在“S”形杆(9)的上端设有钳头块(4),在“S”形杆(9)的下端设有钳尾块(13),两“S”形杆(9)相对设置且中部铰接连接形成钳体,在两钳头块(4)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穿孔,支撑块(8)为两个,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设有连接杆(7),两连接杆(7)的端部分别沿两钳头块(4)的相对面穿过两穿孔后由两端帽(5)限制,两连接杆(7)和两穿孔分别为滑动连接,在两支撑块(8)和两钳头块(4)之间的连接杆(7)上分别套有弹簧A(6),在两支撑块(8)上分别相对设有向上延伸的弧板(1),在两钳尾块(13)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同轴的插杆(12),弹簧B(11)的两端分别套在两插杆(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涛冉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三隆安装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