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仪靖专利>正文

一种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89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动力发生装置为转轮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基座、动力器塔架和转轮动力器,转轮动力器通过动力轴设置于所述动力器塔架上;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轴、变速机构和发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转轮式动力器上均布的多能量舱内之浮力器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各自处于不同位态,使得整个动力器处于“准稳态”,控制系统的锁定,这种状态即可以被打破,系统失去“平衡”,转轮(动力器)即开始围绕动力轴之轴心旋转,动力轴传动输出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转换系统,通过变速机构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系统自动控制运行,可对外高效输出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转换输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以静水浮力能为动力源的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地球上可被开发利用的矿物质能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矿物质能源日渐枯竭。寻求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替代是人类不断追寻的目标。自然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是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能源,但是,这类能源均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而且现有能量利用技术还存在不少缺陷,利用效率较低,都给人类绿能的综合利用和普及推广带来了诸多困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有动水之能,更有静水之力。水作为清洁能源,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浮力能。水的浮力能却没有得到更为广泛而高效的利用,至今浮力能的利用方式和途径还主要局限于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现有技术能把浮力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加以利用的设备还很少,更没有广泛地工业化应用。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开发能够充分利用液体浮力能转换为其他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比如机械能或电能,以更方便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与经济学意义。本专利技术人曾开发了多项利用浮力能转换机械能乃至电能的装置,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技术专利,比如一种垂直重力强压式大容量液体高效泵送装置(ZL2014102484112);一种水力自浮式大容量高扬程水提升装置(2L2015103762285);一种水力自浮式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ZL2015103762872);一种助浮提升式大容量高扬程液体高效泵送装置(ZL2015100223080),利用浮力与重力做功对外输出动力。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的潜心试验研究,不断优化浮力能转换与利用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这些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与优化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浮力能的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动力转换与输出的效率与效果,以弥补现有技术浮力能利用不足的缺陷,让静水能量可以像自然水力能那样更高效的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充分利用、转换静水浮力能的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转轮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基座、动力器塔架和转轮动力器,所述转轮动力器通过动力轴设置于所述动力器塔架上;所述转轮动力器包括能量舱、转轮盘和轮盘轴,所述轮盘轴上对称设置所述转轮盘,所述能量舱一端通过支杆沿圆周均布设置于转轮盘上;所述能量舱内设置动力器导轨,其内设置主动浮力器和被动浮力器,动力器导轨两端分别设置导向滑轮和可制动滑轮,可制动滑轮设置于能量舱的近轴端,动力器导轨两端滑轮之间通过传动软索传动配合,且传动软索穿过主动浮力器和被动浮力器轴向设置的索孔而传动配合;可制动滑轮外侧同轴设置刹车盘,刹车盘与外置的刹车装置工作配合;所述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轴、变速机构和发电机;所述变速机构通过动力轴连接动力发生装置,通过变速齿轮组连接发电机。本专利技术基于转轮式动力器上均布的多能量舱内之浮力器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各自处于不同位态,使得整个动力器处于“准稳态”,控制系统的锁定,这种状态即可以打破,系统失去“平衡”,转轮(动力器)即开始围绕动力轴轴心旋转,动力轴传动输出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转换系统,通过变速机构带动发电机发电。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系统自动控制运行,可对外高效输出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之AA向半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动浮力器12纵向结构及其状态半剖示意图;图4为图3之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被动浮力器13纵向结构及其状态半剖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助动浮力器14环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动力器刹车系统结构示意图;图8为与图7所示刹车系统配合的施力装置之纵向剖视示意图;图9为另一施力装置及其与动力器刹车盘配合关系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基座,2~动力器塔架,3~转轮动力器,4~能量舱,41~制动舱,42~动力舱,43~导向舱,44~法兰,5~动力轴,6~转轮盘,7~转轮轴,8~支杆,9~导向滑轮,10~端板,11~动力器导轨,12~主动浮力器,13~被动浮力器,14~助动浮力器,15~可制动滑轮,16~传动软索,17~刹车盘,18~传动软索扣件,19~施力杆,20~刹车片,21~施力弹簧,22~解除索,23~解除杆,24~变速机构,25~变速齿轮组,26~发电机,27~施力装置,271~外筒,272~内筒,273~推拉杆,274~下档杆,275~上档凸缘,276~隔板,277~联动软索,28~轴承座,29~联轴器,30~~进出水管,31~进出气管,32~刹车装置,33~电机座,34~芯孔,35~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转轮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基座1、动力器塔架2和转轮动力器3,所述转轮动力器3通过动力轴5设置于所述动力器塔架2上;所述转轮动力器3包括能量舱4、转轮盘6和轮盘轴7,所述轮盘轴7上对称设置所述转轮盘6,所述能量舱4一端通过支杆8沿圆周均布设置于转轮盘6上;所述能量舱4内设置动力器导轨11,其内设置主动浮力器12和被动浮力器13,动力器导轨11两端分别设置导向滑轮9和可制动滑轮15,可制动滑轮15设置于能量舱4的近轴端,动力器导轨两端滑轮之间通过传动软索16传动配合,且传动软索16穿过主动浮力器12和被动浮力器13轴向设置的索孔35而传动配合;可制动滑轮15外侧同轴设置刹车盘17,刹车盘17与外置的刹车装置工作配合;所述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轴5、变速机构24和发电机26;所述变速机构24通过动力轴5连接动力发生装置,通过变速齿轮组25连接发电机26。所述能量舱4包括近轴端的制动舱41、中段的动力舱42和远轴端的导向舱43,相邻舱室之间通过法兰44密封联结。图3~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能量舱内主动浮力器12、被动浮力器13和助动浮力器14及其工作状态,以及与传动软索16的配合关系。所述主动浮力器12、被动浮力器13分别于其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平行于轴线的索孔35,两浮力器上的索孔同轴贯通式配合;且主动浮力器12与传动软索16通过传动软索扣件18固结配合;所述被动浮力器13与传动软索16自由滑动配合。所述能量舱4的动力舱42之近制动舱段底部设置环套式助动浮力器14,其设置于动力器导轨11外圆周外,两者套装式配合。所述能量舱4设置的动力器导轨11,其轴心端伸入制动舱41内,外圆端伸入导向舱43内。所述动力器导轨11为纵向格栅式结构,即两端板10之间至少平行设置4根导杆,导杆之间形成浮力器的运行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转轮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基座(1)、动力器塔架(2)和转轮动力器(3),所述转轮动力器(3)通过动力轴(5)设置于所述动力器塔架(2)上;所述转轮动力器(3)包括能量舱(4)、转轮盘(6)和轮盘轴(7),所述轮盘轴(7)上对称设置所述转轮盘(6),所述能量舱(4)一端通过支杆(8)沿圆周均布设置于转轮盘(6)上;所述能量舱(4)内设置动力器导轨(11),其内设置主动浮力器(12)和被动浮力器(13),动力器导轨(11)两端分别设置导向滑轮(9)和可制动滑轮(15),可制动滑轮(15)设置于能量舱(4)的近轴端,动力器导轨两端滑轮之间通过传动软索(16)传动配合,且传动软索(16)穿过主动浮力器(12)和被动浮力器(13)轴向设置的索孔而传动配合;可制动滑轮(15)外侧同轴设置刹车盘(17),刹车盘(17)与外置的刹车装置工作配合;所述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轴、变速机构(24)和发电机(26);所述变速机构(24)通过动力轴连接动力发生装置,通过变速齿轮组(25)连接发电机(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转轮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基座(1)、动力器塔架(2)和转轮动力器(3),所述转轮动力器(3)通过动力轴(5)设置于所述动力器塔架(2)上;所述转轮动力器(3)包括能量舱(4)、转轮盘(6)和轮盘轴(7),所述轮盘轴(7)上对称设置所述转轮盘(6),所述能量舱(4)一端通过支杆(8)沿圆周均布设置于转轮盘(6)上;所述能量舱(4)内设置动力器导轨(11),其内设置主动浮力器(12)和被动浮力器(13),动力器导轨(11)两端分别设置导向滑轮(9)和可制动滑轮(15),可制动滑轮(15)设置于能量舱(4)的近轴端,动力器导轨两端滑轮之间通过传动软索(16)传动配合,且传动软索(16)穿过主动浮力器(12)和被动浮力器(13)轴向设置的索孔而传动配合;可制动滑轮(15)外侧同轴设置刹车盘(17),刹车盘(17)与外置的刹车装置工作配合;所述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轴、变速机构(24)和发电机(26);所述变速机构(24)通过动力轴连接动力发生装置,通过变速齿轮组(25)连接发电机(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能量舱(4)包括近轴端的制动舱(41)、中段的动力舱(42)和远轴端的导向舱(43),相邻舱室之间通过法兰(44)密封联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动浮力器(12)、被动浮力器(13)分别于其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平行于轴线的索孔(35),两浮力器上的索孔同轴贯通式配合;且主动浮力器(12)与传动软索(16)通过传动软索扣件(18)固结;所述被动浮力器(13)与传动软索(16)自由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能量舱(4)的动力舱(42)之近制动舱段底部设置环套式助动浮力器(14),其设置于动力器导轨(11)外圆周外,两者套装式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能量舱(4)设置的动力器导轨(11),其轴心端伸入制动舱(41)内,外圆端伸入导向舱(43)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轮式浮力驱动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器导轨(11)为纵向格栅式结构,即两端板(10)之间至少平行设置4根导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升
申请(专利权)人:王仪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