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仪靖专利>正文

一种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892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斗升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主基础、主水舱、浮升动力器、主能量舱和隔离阀;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顶水舱、给水管、供水管阀、发电机组、余水管、回水舱及回水管;所述顶水舱通过供水管阀联通发电机组供水发电。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叠合式升水斗形浮升动力器,从低位主水舱盛水,利用浮升动力器之浮力舱的浮升力,浮升动力器依次上浮至高位,水利用势能强力下泄冲击水轮机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一组主能量舱与水轮发电机组系统配套,更好地发挥系统静水势能的转换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系统自动控制运行,对外高效输出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转换输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以静水浮力能为动力源泉的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地球上可被开发利用的矿物质能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矿物质能源日渐枯竭。寻求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替代是人类不断追寻的目标。自然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是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能源,但是,这类能源均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而且现有能量利用技术还存在不少缺陷,利用效率较低,都给人类绿能的综合利用和普及推广带来了诸多困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有动水之能,也有静水之能。水作为清洁能源,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浮力能。水的浮力能却没有得到更为广泛而高效的利用,至今浮力能的利用方式和途径还主要局限于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现有技术能把浮力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加以利用的设备还很少,更没有广泛地工业化应用。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开发能够充分利用液体浮力能转换为其他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比如机械能或电能,以更方便地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与经济学意义。本专利技术人曾开发了多项利用浮力能转换机械能乃至电能的装置,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技术专利,比如一种垂直重力强压式大容量液体高效泵送装置(ZL2014102484112);一种水力自浮式大容量高扬程水提升装置(2L2015103762285);一种水力自浮式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ZL2015103762872);一种助浮提升式大容量高扬程液体高效泵送装置(ZL2015100223080),利用浮力与重力做功对外输出动力。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的潜心试验研究,不断优化浮力能转换与利用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这些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与优化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浮力能的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动力转换与输出的效率与效果,以弥补现有技术浮力能利用不足的缺陷,让静水能量可以像自然水力能那样更高效的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充分利用、转换静水浮力能的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斗升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主基础、主水舱、浮升动力器、主能量舱和隔离阀,所述主能量舱通过主水舱设置于主基础之上,主支撑架内;所述浮升动力器设置于主能量舱内,两者浮动式配合;所述主能量舱下段设置隔离阀;所述主水舱底部对应于主能量舱设置浮升动力器承座;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顶水舱、给水管、供水管、供水阀、发电机组、余水管、回水舱及回水管;所述顶水舱设置于上位之上工作台下方,通过给水管阀与给水井联通;顶水舱底部通过供水管阀联通发电机组,回水舱设置下工作台之下方,并通过回水管连通主水舱。本专利技术基于浮升动力器自身浮力将静水举升到高位形成静水势能,势能与动能转换,直接供给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之原理。本专利技术采用叠合式升水斗形浮升动力器,从低位主水舱盛水,利用浮升动力器之浮力舱的浮升力,浮升动力器依次上浮至高位。悬置于卷扬机下方的浮升动力器配重体通过卷扬电机和卷扬辊释放,在重力作用下,配重体下压浮升动力器,浮升动力器的上浮力与配重体的重力相互作用,把浮升动力器斗内的水排空,释放到高位给水舱中,以供给水轮机发电机组发电。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系统自动控制与运行,除供给系统内部使用电力外,可对外高效输出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之AA向视图;图3为图1之BB向半剖视图;图4为图1之CC向半剖视图;图5为浮升动力器5之纵向剖视示意图;图6为浮升动力器控制锁29之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6之DD向视图。图中标号:1~主基础;2~主水舱;3~浮升动力器承座;4~浮升动力器调控装置;5~浮升动力器;6~隔离阀;7~回水管;8~回水舱;9~主能量舱;10~余水管;11~发电机组;12~供水阀;13~供水管;14~顶水舱;15~给水管;16~给水阀;17~上操作台;18~给水井;19~浮升动力器配重体;20~卷扬辊与提升缆;21~卷扬电动机;22~卷扬支架;23~顶梁;24~主支撑架;25~浮升动力器浮升位态;26~浮升动力器顶置位态;27~提升揽导向支架;28~提升揽导向滑轮;29~浮升动力器控制锁;30~回位弹簧;31~电磁线圈;32~锁舌;33~阻水排气阀;34~定位固定装置;35~浮升动力器空气舱;36~浮升动力器卡锁凸缘;37~支架横梁;38~汇水管;39~后端盖;40~滚珠;41~顶销;42~锁紧销;43~驱动机构;44~轴承;45~滚珠导槽;46~连接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斗升式动力发生装置,分别包括主基础1、主水舱2、浮升动力器5、主能量舱9和隔离阀,所述主能量舱9通过主水舱2设置于主基础1之上,主支撑架24内;所述浮升动力器5设置于主能量舱9内,两者浮动式配合;所述主能量舱9下段设置隔离阀6;所述主水舱2底部对应于主能量舱2设置浮升动力器承座3;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顶水舱14、给水管15、供水管13、供水阀12、发电机组11、余水管10、回水舱8及回水管7;所述顶水舱14设置于上位之上工作台下方,通过给水管阀与给水井18联通;顶水舱14底部通过供水管阀联通发电机组11,回水舱8设置下工作台之下方,并通过回水管7连通主水舱2。所述主能量舱9设置于主水舱2之上,其内部与设置于主水舱2中的浮升动力器承座3和浮升动力器控制装置4贯通式同轴配合。所述主能量舱9下段与主水舱2顶部之间设置隔离阀6,所述隔离阀6为球阀,可由机械驱动、电驱动、气驱动或液压驱动控制实现其机械开启与关闭。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浮升动力器5之整体结构剖视图。其上沿设置环通式浮力舱35,以便把底段水通过水斗的浮升力将水提升至高位;其上的浮升动力器卡锁凸缘36与浮升动力器控制器29之锁舌32锁卡式配合。所述浮升动力器5为水斗形结构,内部设置盛水斗,其上沿口设置浮力舱35,浮力舱35外缘还设置有浮升动力器卡锁凸缘36。所述浮升动力器5下底部形状与设置于主水舱2底部的浮升动力器承座3内部形状相适应,两者承托式配合。所述主能量舱9顶段设置给水井18,其为浮升动力器置顶位态26之匹配空间;给水井18之井筒外部设置给水管15和给水阀16,所述给水管15连通顶水舱14;顶水舱14底部设置供水管13,供水管13连通发电机组11之水轮机进水口。所述顶梁23下部设置卷扬支架22,其上设置卷扬辊与提升缆20,卷扬辊轴与卷扬电动机21之动力轴联结;提升缆下端连接浮升动力器配重体19,浮升动力器配重体19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斗升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主基础(1)、主水舱(2)、浮升动力器(5)、主能量舱(9)和隔离阀(6),所述主能量舱(9)通过主水舱(2)设置于主基础(1)之上,主支撑架(24)内;所述浮升动力器(5)设置于主能量舱(9)内,两者浮动式配合;所述主能量舱(9)下段设置隔离阀(6);所述主水舱(2)底部对应于主能量舱(9)设置浮升动力器承座(3);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顶水舱(14)、给水管(15)、供水管(13)、供水阀(12)、发电机组(11)、余水管(10)、回水舱(8)及回水管(7);所述顶水舱(14)设置于上位之上工作台下方,通过给水管阀与给水井(18)联通;顶水舱(14)底部通过供水管阀联通发电机组(11),回水舱(8)设置下工作台之下方,并通过回水管(7)连通主水舱(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动力发生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斗升式动力发生装置,包括主基础(1)、主水舱(2)、浮升动力器(5)、主能量舱(9)和隔离阀(6),所述主能量舱(9)通过主水舱(2)设置于主基础(1)之上,主支撑架(24)内;所述浮升动力器(5)设置于主能量舱(9)内,两者浮动式配合;所述主能量舱(9)下段设置隔离阀(6);所述主水舱(2)底部对应于主能量舱(9)设置浮升动力器承座(3);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顶水舱(14)、给水管(15)、供水管(13)、供水阀(12)、发电机组(11)、余水管(10)、回水舱(8)及回水管(7);所述顶水舱(14)设置于上位之上工作台下方,通过给水管阀与给水井(18)联通;顶水舱(14)底部通过供水管阀联通发电机组(11),回水舱(8)设置下工作台之下方,并通过回水管(7)连通主水舱(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能量舱(9)设置于主水舱(2)之上,其内部与设置于主水舱(2)中的浮升动力器承座(3)和浮升动力器控制装置(4)贯通式同轴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升动力器(5)为水斗形结构,内部设置盛水斗,其上沿口设置浮力舱(35),浮力舱(35)外缘还设置有浮升动力器卡锁凸缘(36)。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升动力器(5)下底部形状与设置于主水舱(2)底部的浮升动力器承座(3)内部形状相适应,两者承托式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串斗式连续升水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能量舱(9)顶段设置给水井(18),其为浮升动力器置顶位态(26)之匹配空间;给水井(18)之井筒外部设置给水管(15)和给水阀(16),所述给水管(15)连通顶水舱(14);顶水舱(14)底部设置供水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升
申请(专利权)人:王仪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