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44 阅读:2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MCU(5)以及与控制电路(1)串联的负载(4),还包括与控制电路(1)和负载(4)串联的康铜丝单元(3)以及用于对康铜丝单元(3)的电流进行采样连接在康铜丝单元(3)和MCU(5)之间的采样电路(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康铜丝代替过去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或者大功率的采样电阻对交流电流进行采样,而康铜丝本身的阻值较准且价格便宜,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体积大且成本高的缺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流采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釆样 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检测交流电流方法是采用电流互感器或者大功率的采样电阻。 然而,采用电流互感器成本较高,而且体积较大,而采用采样电阻,则体积较 大,而且电阻本身的发热量很大,而且成本也不低。因此,使用这些采样器件 在一些低成本和对体积要求较高的场合就不太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采用互感器等成本较 高且何种较大的器件进行采样的缺陷,以康铜丝代替过去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或 者大功率的采样电阻来采样交流电流,提供了一种体积小、低成本的电流采样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使用康铜丝的 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电路、MCU以及与控制电路串联的负载,还包括与控 制电路和负载串联的康铜丝单元以及用于对康铜丝单元的电流进行采样连接在康铜丝单元和MCU之间的釆样电路。在本技术所述的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中,所述康铜丝单元包括 串联在火线端ACL与控制电路之间的康铜丝Jl、 J2和J3。在本技术所述的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用 于控制康铜丝单元的导通和关断的可控硅SCR1,用于控制电路的导通和闭合。在本技术所述的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釆样电路中,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27、 R23及耦合电容C18,电阻R27两端分别连接MCU的AD端口和地,电 阻R23两端分别连接MCU的AD端口和5V电源,耦合电容C18 —端连接在康铜 丝单元和火线端ACL之间,另一端连接MCU的AD端口。实施本技术的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康 铜丝代替过去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或者大功率的采样电阻来采样交流电流,而康 铜丝本身的阻值较准且价格便宜,使电路变得更加简单,成本也相对降低。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釆样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康铜丝代替过去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或者大功率的采样电阻 对交流电流进行采样,而康铜丝本身的阻值较准且价格便宜,完全可以代替电 流互感器和采样电阻来进行电流采样。如图l所示,所示的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电路l、釆样电路2、康铜丝 单元3、 MCU 5和与控制电路1串联的负载4,康铜丝单元3与控制电路1和 负载4串联,采样电路2连接到康铜丝单元3,对康铜丝单元3的电流进行采 样。康铜丝单元3可以包括一条或多条康铜丝,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康 铜丝单元3包括串联在火线端ACL与控制电路1之间的康铜丝Jl、 J2和J3。 控制电路1包括可控硅SCR1,用于控制康铜丝单元3的导通和关断。釆样电 路2包括电阻R27、 R23及耦合电容C18,电阻R27两端分别连接MCU 5的AD 端口和地,电阻R23两端分别连接MCU 5的AD端口和5V电源,耦合电容C18 一端连接在康铜丝单元3和控制电路1之间,另一端连接MCU 5的AD端口 。三条康铜丝Jl、 J2、 J3的长度为20mm,直径为0. 6腿,每条的阻值是0. 5 Q, 3条串联起来共1.5Q。接通电路后负载工作,当可控硅SCR1导通时,康 铜丝Jl、 J2、 J3有电流流过。如果通过电流为1A,则Jl、 J2、 J3上的电压 就为1. 5X1=1. 5V。然后通过C18耦合转成电压到MCU5引脚上,通过AD值的转换就可计算出电流的值了。康铜丝单元3与控制电路1、负载4串联在火线 端ACL和零线端CAN之间构成一个主回路,经过康铜丝单元3的电流也就是负 载的电流,然后通过MCU 5的AD端口实时检测到每个电压值,此电压值就是 采样电阻R1上的电压值。通过电压U、电流I,电阻R的公式PU/R就可以算 出电流的实时值。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MCU(5)以及与控制电路(1)串联的负载(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电路(1)和负载(4)串联的康铜丝单元(3)以及用于对康铜丝单元(3)的电流进行采样连接在康铜丝单元(3)和MCU(5)之间的采样电路(2)。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康铜丝单元(3)包括串 联在火线端ACL与控制电路(l)之间的康铜丝Jl、 J2和J3。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l)包括用于 控制康铜丝单元(3)的导通和关断的可控硅SCR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釆样电路(2)包括电阻 R27、 R23及耦合电容C18,电阻R27两端分别连接MCU(5)的AD端口和地,电 阻R23两端分别连接MCU(5)的AD端口和5V电源,耦合电容C18 —端连接在 康铜丝单元(3)与控制电路(1)之间,另一端连接MCU (5)的AD端口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MCU(5)以及与控制电路(1)串联的负载(4),还包括与控制电路(1)和负载(4)串联的康铜丝单元(3)以及用于对康铜丝单元(3)的电流进行采样连接在康铜丝单元(3)和MCU(5)之间的采样电路(2)。本技术以康铜丝代替过去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或者大功率的采样电阻对交流电流进行采样,而康铜丝本身的阻值较准且价格便宜,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体积大且成本高的缺陷。文档编号G01R19/00GK201194015SQ20082009257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刘建伟, 杨勇练, 汪显方, 董晓勇, 邓宝宁 申请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康铜丝的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MCU(5)以及与控制电路(1)串联的负载(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电路(1)和负载(4)串联的康铜丝单元(3)以及用于对康铜丝单元(3)的电流进行采样连接在康铜丝单元(3)和MCU(5)之间的采样电路(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显方杨勇练邓宝宁董晓勇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