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加固装置及铝模板体系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80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包括:第一主体杆、第二主体杆、托架、伸缩压紧单元;所述第二主体杆由所述第一主体杆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伸缩压紧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的一端的螺母、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及扳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铝模板体系,包括:上述模板加固装置和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梁侧模板、第二梁侧模板、梁底模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模板加固装置能够在不使用背楞和不贯穿模板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压紧模板。能有效避免浇注成型后的墙体渗水。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铝模板体系中应用了模板加固装置,能有效简化工序,且避免外墙渗水,提高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板加固装置及铝模板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模板
,具体涉及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及铝模板体系。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采用铝合金建筑模板系统,该系统原材采用整体挤压成型的铝型材加工而成,整个系统标准化程度高、重量轻、承载力强、配合精度高、可循环使用、施工过程中无需机械设备协助、施工周期短、无施工建筑垃圾和噪音污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平整光滑、符合国家低碳减排等优点。在铝合金建筑模板系统中,需要对梁侧模板进行加固。相关技术中,梁侧模板加固装置包括背楞、贯穿梁侧模板及背楞的穿墙螺杆;利用穿墙螺杆和背楞锁紧梁侧模板。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需要专门设计背楞,且为了实现穿墙螺杆的对拉,需要在梁侧模板上开孔;由此导致工序复杂,对模板破坏严重;同时由于穿墙螺杆穿过墙体,成型后的外梁具有渗水的风险。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模板加固装置及铝模板体系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包括:第一主体杆、第二主体杆、托架、伸缩压紧单元;所述第二主体杆由所述第一主体杆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伸缩压紧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的一端的螺母、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固定于所述螺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一端的扳手杆;所述托架整体为板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架板、第二架板,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左、右两侧部;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上均设有贯穿其上的连接孔。优选的,所述伸缩压紧单元还包括支撑定位杆,所述螺母和所述支撑定位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左、右两侧部,所述螺母和所述支撑定位杆在沿所述第一主体杆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优选的,所述伸缩压紧单元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伸缩压紧单元沿所述第一主体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托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杆前侧部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的架连板。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杆和所述第二主体杆垂直设置,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主体杆之间的夹角为75°-85°。优选的,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主体杆之间的夹角为80°。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杆和所述第二主体杆均由空心方管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铝模板体系,包括如上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所述铝模板体系还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梁侧模板、第二梁侧模板、设于所述第一梁侧模板和所述第二梁侧模板下方且连接所述第一梁侧模板和所述第二梁侧模板的梁底模板,所述托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梁底模板的靠近所述第一梁侧模板的一侧,所述梁底模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梁侧模板的一侧设有凸起的底支件;所述第二主体杆抵接所述底支件;所述第一主体杆的前侧部还设有顶支件,所述螺杆抵接所述顶支件;所述支撑定位杆的上部抵接于所述顶支件的下部。优选的,所述顶支件为空心矩形。优选的,所述底支件为角板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模板加固装置能够在不使用背楞和不贯穿模板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压紧模板。避免了对模板的破坏,也避免了螺杆穿过墙体,能有效避免浇注成型后的墙体渗水。本专利技术一种铝模板体系中应用了模板加固装置,能有效简化工序,且避免外墙渗水,提高浇筑质量。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模板加固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模板加固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铝模板体系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铝模板体系的主视图。图中:第一主体杆1,第二主体杆2,托架3,伸缩压紧单元4,螺钉5,第一梁侧模板6,第二梁侧模板7,梁底模板8;顶支件11;第一架板31,第二架板32,架连板33;螺母41,螺杆42,扳手杆43,支撑定位杆44;底支件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参附图1-6,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包括:第一主体杆1、第二主体杆2、托架3、伸缩压紧单元4;第二主体杆2由第一主体杆1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伸缩压紧单元4包括:固定于第一主体杆1的远离第二主体杆2的一端的螺母41、与螺母41螺纹连接的螺杆42、固定于螺杆42的远离第二主体杆2一端的扳手杆43;托架3整体为板状,托架3包括第一架板31、第二架板32,第一架板31和第二架板32分别固定于第一主体杆1的左、右两侧部;第一架板31和第二架板32上均设有贯穿其上的连接孔。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模板加固装置除了可以用来压紧外梁模板,还可以实现其它模板的压紧。下面以压紧外梁模板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模板进行压紧时,通过螺钉5将托架3安装在第一侧模板与梁底模板8的重叠处。当转动扳手杆43带动螺杆42压紧顶支件11时,顶支件11提供支反力给螺杆42,通过螺杆42把力转递给第一主体杆1,第一主体杆1把力传递给第二主体杆2;第二主体杆2通过梁底模板8上的底支件81提供支反力,如此构成的力的平衡;螺杆42就可以压紧第一主体杆1,从而达到加固的作用,防止第一梁侧模板6,即可避免外梁外翻,从而达到控制外梁尺寸的目的。更优的,伸缩压紧单元4还包括支撑定位杆44,螺母41和支撑定位杆44分别设于第一主体杆1的左、右两侧部,螺母41和支撑定位杆44在沿第一主体杆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本实施方式中,螺母41和支撑定位杆44左右错开的设计利于合理配置位置关系,避免干涉;螺母41和支撑定位杆44上下错开的设计,利于螺杆42压紧顶支件11的端部,支撑定位杆44抵接顶支件11的下部实现支撑定位。更优的,托架3还包括设于第一主体杆1前侧部且分别连接第一架板31和第二架板32的架连板33。本实施方式中,该设计利于加工成型,同时提高托架3连接时的稳固性。更优的,第一主体杆1和第二主体杆2垂直设置,螺杆42与第一主体杆1之间的夹角为75°-85°。本实施例中,螺杆42与第一主体杆1之间的夹角具体为80°。该设计的目的在于,在第一主体杆1倾斜的情况下,螺杆42能够水平压紧顶支件11。更优的,第一主体杆1和第二主体杆2均由空心方管制成。该设计利于提供稳固的焊接平面,同时空心结构利于减重。实施例2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伸缩压紧单元4为两个,且两个伸缩压紧单元4沿第一主体杆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该设计利于增加压紧力,且多个压紧点利于稳固压紧,有效避免第一梁侧模板6,即可避免外梁外翻,进一步提高控制外梁尺寸的效果。其具体工作原理请参上述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3一种铝模板体系,包括如实施例1的模板加固装置,铝模板体系还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梁侧模板6、第二梁侧模板7、设于第一梁侧模板6和第二梁侧模板7下方且连接第一梁侧模板6和第二梁侧模板7的梁底模板8,托架3通过螺钉5固定于梁底模板8的靠近第一梁侧模板6的一侧,梁底模板8的远离第一梁侧模板6的一侧设有凸起的底支件81;第二主体杆2抵接底支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杆、第二主体杆、托架、伸缩压紧单元;所述第二主体杆由所述第一主体杆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伸缩压紧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的一端的螺母、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固定于所述螺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一端的扳手杆;所述托架整体为板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架板、第二架板,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左、右两侧部;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上均设有贯穿其上的连接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杆、第二主体杆、托架、伸缩压紧单元;所述第二主体杆由所述第一主体杆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伸缩压紧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的一端的螺母、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固定于所述螺杆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杆一端的扳手杆;所述托架整体为板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架板、第二架板,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左、右两侧部;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上均设有贯穿其上的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压紧单元还包括支撑定位杆,所述螺母和所述支撑定位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杆的左、右两侧部,所述螺母和所述支撑定位杆在沿所述第一主体杆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压紧单元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伸缩压紧单元沿所述第一主体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杆前侧部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的架连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福龙李坚胡岳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好快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