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4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沉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对沉管进行流水线式预制生产,包括混凝土浇筑,其中,所述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成型,成型后的沉管的长度为20‑30m;S20、通过若干台车将沉管移运至半潜驳上,其中,沉管的长度方向为其前进方向,且沉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半潜驳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所述半潜驳的吃水深度小于等于3m;S30、通过所述半潜驳将沉管运输至沉管下潜区,采用工程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牵引及定位,采用水力压接法完成相邻两沉管之间的水下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简化沉管的上驳安装操作,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作业效率,并且便于沉管的质量管控,确保隧道施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沉管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上的沉管,其截面形状及尺寸都有对应的规格及标准,而常用的沉管的长度长达100m左右,由于长度较大,因此在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少所用沉管的管段数量,从而有效减少沉管之间的连接节点,降低渗漏风险;但是这种结构中存在以下缺陷:1、沉管的长度过大,使得沉管的自重非常的大,通常采用干坞法进行浮运拖带,对拖航水深和干坞选址等要求较高;若采用半潜驳运输沉管上驳难度大风险高,并且需要专用的大型半潜驳,对半潜驳要求较高,且难以实现在浅水区运输;2、由于沉管自身的长度、体积较大,因此在进行沉管的预制或浇注时,需要占用场地较大,对混凝土的持续供应能力要求较高,且大体积的沉管容易开裂,导致运营期隧道渗漏,后期维护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简化沉管的上驳安装操作,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作业效率,并且便于沉管的质量管控,确保隧道施建质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对沉管进行流水线式预制生产,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舾装,其中,所述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成型,成型后的所述沉管的长度为20-30m;S20、在成型后的所述沉管底部设置若干台车,通过所述台车将所述沉管移运至半潜驳上,其中,在移运的过程中,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为其前进方向,且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半潜驳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所述半潜驳的吃水深度小于等于3m;S30、通过所述半潜驳将所述沉管运输至沉管下潜区,采用工程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牵引及定位,通过控制压载水系统,采用水力压接法完成相邻两所述沉管之间的水下对接。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中,设置有若干所述流水线,所述流水线相互并排设置或相互独立设置;每一所述流水线设置有至少五个台座,包括顺次设置的底板钢筋绑扎台座、墙体钢筋绑扎台座、顶板钢筋绑扎台座、混凝土浇筑台座以及舾装台座。进一步地,所述流水线并排设置有4-8条,同一所述流水线设置有2-4个所述舾装台座。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所述台车设置有至少三列,包括沿所述沉管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沉管其中一端的第一列、对应所述沉管的中部立柱设置的第二列以及设置在所述沉管的另一端的第三列;每个所述台车上均设置有千斤顶。进一步地,所述台车设置有四列,其中两列对应所述沉管的中部立柱设置;若干所述台车沿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相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台车之间的间距为1.5-1.8m。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所述半潜驳将所述沉管运输至沉管下潜区后,还包括步骤:S31、进行所述半潜驳在专用下潜坑下潜后,通过工程驳船将所述沉管绞移出所述半潜驳,然后将所述沉管绞移至安装区域。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32、在所述沉管的安装区域设置用于所述沉管安装的安装驳船、用于所述沉管的二次舾装件的安拆的起重船;通过所述安装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沉放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驳船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沉管在安装时的倾斜状态的缆绳调节系统。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33、在所述沉管的安装区域的两侧设置工程驳船,通过设置在安装区域两侧的所述工程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横向线形调整。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40、在相邻两所述沉管的连接端处设置止水结构,所述沉管在连接端处预留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侧面均设置有金属板;相对设置的两所述凸台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水带;相对设置的两所述凸台结构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止水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中优化了沉管的管节长度,使得沉管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一次成型,无分层分段的情况,无施工缝;既降低了施工现场对混凝土持续供给能力的要求,便于推广应用,同时也从本质上降低了沉管预制、运输以及安装过程中的控裂风险,减少了沉管隧道出现渗水的概率。2、本方案中所提供的沉管,长度短,重量小,其运输无需配置大型的施工船舶,采用常规的半潜驳即可满足沉管的施工要求,大大地降低了船舶的配置需求及应用环境需求,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可利用资源更广。同时,本方案中的沉管采用常规船舶即可进行安装,降低了对上驳处的水深要求,可应用与浅水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浅水区域无法采用沉管法进行隧道建造的现状。3、本方案中,有效降低了沉管预制生产线的平面尺寸要求,可以充分提高预制效率,同时,本方案中的沉管的长度设计满足自浮要求,使得在安装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沉管的自身浮力进行安装,降低了沉管安装的难度并有利于简化压载水系统,运输效率及安装效率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台车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沉管浮运时的施工操作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沉管安装时的施工操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止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沉管,2-流水线,21-底板钢筋绑扎台座,22-墙体钢筋绑扎台座,23-顶板钢筋绑扎台座,24-混凝土浇筑台座,25-舾装台座,3-台车,4-半潜驳,5-工程驳船,6-起重船,7-止水结构,71-凸台结构,72-金属板,73-第一止水带,74-第二止水带,75-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沉管预制:对沉管1进行流水线2式预制生产,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舾装共四个部分;其中,所述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成型,以实现对沉管1的无分层、分段及无施工缝浇筑,以降低沉管1的开裂风险,成型后的所述沉管1的长度为20-30m,本实施例中,所述沉管1的长度为2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0、对沉管进行流水线式预制生产,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舾装,其中,所述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成型,成型后的所述沉管的长度为20-30m;/nS20、在成型后的所述沉管底部设置若干台车,通过所述台车将所述沉管移运至半潜驳上,其中,在移运的过程中,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为其前进方向,且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半潜驳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所述半潜驳的吃水深度小于等于3m;/nS30、通过所述半潜驳将所述沉管运输至沉管下潜区,采用工程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牵引及定位,通过控制压载水系统,采用水力压接法完成相邻两所述沉管之间的水下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沉管进行流水线式预制生产,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舾装,其中,所述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成型,成型后的所述沉管的长度为20-30m;
S20、在成型后的所述沉管底部设置若干台车,通过所述台车将所述沉管移运至半潜驳上,其中,在移运的过程中,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为其前进方向,且所述沉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半潜驳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所述半潜驳的吃水深度小于等于3m;
S30、通过所述半潜驳将所述沉管运输至沉管下潜区,采用工程驳船进行对所述沉管的牵引及定位,通过控制压载水系统,采用水力压接法完成相邻两所述沉管之间的水下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设置有若干所述流水线,所述流水线相互并排设置或相互独立设置;
每一所述流水线设置有至少五个台座,包括顺次设置的底板钢筋绑扎台座、墙体钢筋绑扎台座、顶板钢筋绑扎台座、混凝土浇筑台座以及舾装台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并排设置有4-8条,同一所述流水线设置有2-4个所述舾装台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管节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所述台车设置有至少三列,包括沿所述沉管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沉管其中一端的第一列、对应所述沉管的中部立柱设置的第二列以及设置在所述沉管的另一端的第三列;
每个所述台车上均设置有千斤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短管节沉管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彬梁杰忠马亿光明陈猛梁邦炎甘世行史朝杰王晓东李林姜政遥林美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