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2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将秸秆粉与粉土或砂土混合作为围堰填料,利用秸秆降解后形成细粒降解物,在水力作用下发生迁移并在围堰中淤积后形成防渗层,从而达到降低围堰透水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属于土木工程,尤其是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良透水能力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因河道疏浚而产生大量疏浚淤泥,为了存放疏浚淤泥,需要在河道沿岸修筑临时围堰,作为疏浚淤泥的存放堆场。由于疏浚淤泥含水率极高,因此,堆泥场围堰在吹填过程及吹填后的1-2年内,一方面需要阻挡淤泥,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防渗功能;由于放在堆场中的水在围堰中发生渗流,大概1-2年后,堆场中的淤泥在自重下固结完成,围堰的防渗功能可逐渐取消。对于传统的疏浚泥堆场而言,经常采用黏土作为围堰的主要填土材料,由于黏土的透水能力较差,因此,采用黏土修筑的土坝一般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然而,在很多地区,当地的地层中只有粉土或砂土,这类土体的颗粒相对较粗,土体透水能力较强,一般不适合作为具有防渗需求的围堰的填料。因此,对于以砂土或粉土作为填料的土坝或垫层,首要的就是解决其防渗问题。尽管目前围堰防渗的方法有很多,如注浆法、铺防渗膜等,但这些方法的成本相对较大。此外,我国每年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的焚烧、丢弃等引发了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在大力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提供一种可以解决围堰防渗的方法,同时又能为废弃秸秆再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将秸秆粉与粉土或砂土混合作为围堰填料,利用秸秆降解后形成细粒降解物在水力作用下发生迁移并在围堰中淤积后形成防渗层,从而降低围堰透水能力。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废弃秸秆进行粉碎,对粉碎后的秸秆过筛,获取秸秆粉;第二步,将用于填埋围堰的填料与粉碎过筛后的秸秆粉混合搅拌,秸秆粉的质量占填料质量的0.1%-0.6%;第三步,将混合搅拌后含有秸秆粉的填料进行碾压填埋,制作围堰;第四步,在围堰的一侧覆设土工滤布;第五步,将注水管插设至围堰内部,且注水管的开口端伸出围堰;第六步,每隔2-3天通过注水管向围堰内部注水;第七步,30天后,通过注水管向围堰内连续注水,保持水力梯度范围为3-5,秸秆粉降解后的产物以及降解后的秸秆粉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向铺设土工滤布的一侧迁移,围堰内靠近土工滤布的位置形成防渗层,且防渗层体积逐渐扩大;第八步,向注水管内注入的水在围堰内进行渗流,围堰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直至围堰侧壁未有水流流出,此时停止向注水管内注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一步中,对粉碎后的秸秆过0.5mm筛,获取粒径小于0.5mm的秸秆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四步中,在围堰一侧覆设的土工滤布,其等效孔径小于0.1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注水管插设在围堰内部,且注水管的底端封闭与地面垂直,注水管在围堰内远离覆设土工滤布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在注水管侧壁上均匀开设若干喷水口,喷水口朝向铺设土工滤布的一侧。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废弃秸秆可降解产生细粒降解物的特性,将细粒降解物与清水混合后即可产生渗流水;2、本专利技术利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其内部砂土或粉土之间有孔隙的特性,渗流水在渗流的过程中,细粒降解物堵塞在孔隙内,即可形成防渗层,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在成本较低的前提下,能达到最优的防渗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围堰,2为注水管,3为喷水口,4为土工滤布。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现有技术中,对围堰进行防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注浆或者铺防渗膜,但是前者成本较大,后者因为长时间使用会发生老化,结合现在我国每年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秸秆,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渗层的形成方法,既解决了目前防渗方法的缺陷,又能充分利用废弃秸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1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其主要原理在于,利用秸秆降解后形成细粒降解物在水力作用下发生迁移并在粉土或砂土围堰1中发生淤堵,形成防渗层,最终达到降低其透水能力的目的;防渗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废弃秸秆进行粉碎,对粉碎后的秸秆过0.5mm筛,获取粒径小于0.5mm的秸秆粉;第二步,将用于填埋围堰1的填料(砂土或粉土)与粉碎过筛后的秸秆粉混合搅拌,秸秆粉的质量占填料质量的0.1%-0.6%;第三步,将混合搅拌后含有秸秆粉的填料进行碾压填埋,制作围堰1;第四步,在围堰1的一侧覆设土工滤布4,其等效孔径O95(土工滤布4中95%的孔径小于此等效孔径)小于0.1mm;第五步,将注水管2插设至围堰1内部,注水管2为铁制钢管,开口端伸出围堰1,其底端封闭与地面垂直,注水管2远离覆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布设,同时在注水管2的侧壁上均匀开设若干喷水口3,喷水口3朝向布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第六步,每隔2-3天通过注水管2向围堰1内部注水,使围堰1土体保持湿润,促进秸秆粉降解;第七步,30天后,通过注水管2向围堰1内连续注水,保持水力梯度范围为3-5(注水管2注水后的水头高度与围堰1底部宽度比值),秸秆粉降解后的产物以及降解后的秸秆粉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向铺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迁移,围堰1内靠近土工滤布4的位置形成防渗层,且防渗层体积逐渐扩大;第八步,向注水管2内注入的水在围堰1内进行渗流,围堰1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直至围堰1侧壁未有水流流出,此时停止向注水管2内注水。在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制作防渗效果最优的浑水,秸秆粉的掺量占干土的质量的0.1%-0.6%之间,此时产生的混合粉与清水结合后形成的渗流水达到堵塞围堰1内孔隙的效果最佳;插设注水管2的时候,其远离布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这样在围堰1内,注水管2与围堰1布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之间会形成较大的空间,当向注水管2内通入清水时,由于喷水口3朝向铺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那么秸秆粉与清水结合后发生降解产生的产物,会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向铺设土工滤布4的一侧迁移,由于注水管2与围堰1的一侧之间空间较大,可以在此空间内逐步淤堵形成防渗层,直至整个空间充满淤堵位置。本申请巧妙的将秸秆粉碎形成秸秆粉,既解决了废弃秸秆的可再生利用,同时解决了采用的渗流水混合物问题,利用秸秆降解后形成细粒降解物在水力作用下发生迁移,并在围堰1中淤积形成防渗层,最终实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将废弃秸秆进行粉碎,对粉碎后的秸秆过筛,获取秸秆粉;/n第二步,将用于填埋围堰的填料与粉碎过筛后的秸秆粉混合搅拌,秸秆粉的质量占填料质量的0.1%-0.6%;/n第三步,将混合搅拌后含有秸秆粉的填料进行碾压填埋,制作围堰;/n第四步,在围堰的一侧覆设土工滤布;/n第五步,将注水管插设至围堰内部,且注水管的开口端伸出围堰;/n第六步,每隔2-3天通过注水管向围堰内部注水;/n第七步,30天后,通过注水管向围堰内连续注水,保持水力梯度范围为3-5,秸秆粉降解后的产物以及降解后的秸秆粉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向铺设土工滤布的一侧迁移,围堰内靠近土工滤布的位置形成防渗层,且防渗层体积逐渐扩大;/n第八步,向注水管内注入的水在围堰内进行渗流,围堰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直至围堰侧壁未有水流流出,此时停止向注水管内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秸秆降解在以砂土或粉土为填料的围堰内形成防渗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废弃秸秆进行粉碎,对粉碎后的秸秆过筛,获取秸秆粉;
第二步,将用于填埋围堰的填料与粉碎过筛后的秸秆粉混合搅拌,秸秆粉的质量占填料质量的0.1%-0.6%;
第三步,将混合搅拌后含有秸秆粉的填料进行碾压填埋,制作围堰;
第四步,在围堰的一侧覆设土工滤布;
第五步,将注水管插设至围堰内部,且注水管的开口端伸出围堰;
第六步,每隔2-3天通过注水管向围堰内部注水;
第七步,30天后,通过注水管向围堰内连续注水,保持水力梯度范围为3-5,秸秆粉降解后的产物以及降解后的秸秆粉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向铺设土工滤布的一侧迁移,围堰内靠近土工滤布的位置形成防渗层,且防渗层体积逐渐扩大;
第八步,向注水管内注入的水在围堰内进行渗流,围堰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直至围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中吉锋刘建龙殷勇施伟翁佳兴邱成春宋苗苗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