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界面控制的高延伸冷轧镀锌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带连续退火和热镀锌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界面控制的高强高延伸冷轧镀锌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高,以及节能和降低CO2排放的需求,正迫使制造商采用更高强度钢来制造汽车和建筑材料,从而实现减重效果。如双相钢、多相钢和TRIP钢等钢种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但对更高强度钢,组织必须是贝氏体,甚至最终为马氏体结构。如今,已经生产出可成型、抗拉强度在1000~1600MPa的超高强度马氏体钢板。镀锌高强钢与冷轧高强钢一样,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普碳钢—低合金钢—铁素体基体高强钢(DP、TRIP等)—奥氏体基体高强钢(TWIP等)—马氏体基体高强钢(Q&P等),其中铁素体基体的高强钢如DP钢,由于铁素体本身具有较为优异的变形能力,塑韧性较好。奥氏体基体的钢如TWIP钢,由于奥氏体本身具有极为优异的变形性能,塑韧性极好。马氏体基体钢由于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破坏应力倾向性,使得此类钢强度高,韧性差,其延性特征主要来自于残留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界面控制的高延伸冷轧镀锌钢带,其特征在于钢带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 0.19%~0.50%,Si0.01%~2.0%,Mn4.0%~11.00%,P≤0.020%,S≤0.010%,Al0.03%~1.50%,Cr≤1.00%,Mo≤0.50%,Ni≤2.00%,B≤0.0040%,Ca≤0.008%,Mg≤0.008%;其余为Fe和一些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界面控制的高延伸冷轧镀锌钢带,其特征在于钢带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0.19%~0.50%,Si0.01%~2.0%,Mn4.0%~11.00%,P≤0.020%,S≤0.010%,Al0.03%~1.50%,Cr≤1.00%,Mo≤0.50%,Ni≤2.00%,B≤0.0040%,Ca≤0.008%,Mg≤0.008%;其余为Fe和一些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界面控制的高延伸冷轧镀锌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组织为纳米板条马氏体+纳米孪晶残余奥氏体即M+A,其中马氏体体积分数75%~95%,残余奥氏体5%~25%,其中马氏体的形态为纳米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的长度在50-1000纳米的范围内;纳米孪晶残余奥氏体分布于纳米板条马氏体相之间,引起化学界面的为钢中的C、Mn原子,同时控制晶粒尺寸在5um以下,钢板的抗拉强度大于1700MPa,伸长率大于20%。
技术研发人员:吕家舜,杨洪刚,徐闻慧,王永明,徐承明,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