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五环并合的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加热条件下,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通过Wollf重排形成二芳基(芳基)膦烯酮,其与二苯并[b,f][1,4]氧或硫氮杂卓类化合物反应,得到五环并合的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该制备方法原料简单易得,操作方便。所得到的化合物可应用于重要的有机材料和药物以及农药,还可以用于有机材料和药物合成中间体,用于多种材料和药物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以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在药物化学、农药和合成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用途的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苯并[b][1,4]氧硫杂环己烷衍生物表现出许多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剂、抗高血压药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抗癌药物和甜味剂(Bassoli,A.;Merlini,L.;Morini,G.;Vedani,Angelo.J.Chem.Soc.,PerkinTrans.21998,1449;Viglianisi,C.;Menichetti,S.Curr.Med.Chem.2010,17,915.)。由于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人们相继开发了不同的制备方法。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可以通过钯催化的C-H键芳基化(Lin,Z.-Q.;Wang,W.-Z.;Yan,S.-B.;Duan,W.-L.Angew.Chem.Int.Ed.2015,54,6265;Guan,J.;Wu,G.-J.;Han,F.-S.Chem.Eur.J.2014,20,3301;Liu,L.T.;Zhang,A.-A.Wang,Y.F.;Zhang,F.Q.;Zuo,Z.Z.;Zhao,W.-X.;Feng,C.-L.;Ma,W.J.Org.Lett.2015,17,2046.),钴催化的次膦酰胺sp2C-H键与端炔或者丙二烯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化(Nguyen,T.T.;Grigorjeva,L.;Daugulis,O.ACSCatal.2016,6,551;Yao,X.;Jin,L.;Rao,Y.Asian.J.Org.Chem.2017,6,825.),亚磷酸三苯酯与邻炔基苯胺的环化反应(Vonnegut,C.L.;Shonkwiler,A.M.;Khalifa,M.M.;Zakharov,L.N.;Johnson,D.W.;Haley,M.M.Angew.Chem.Int.Ed.2015,54,13318.),以及分子内的芳基自由基氧化次膦酰胺化等方法来制备(Chen,Y.H.;Qin,X.-L.;Han,F.-S.Chem.Commun.2017,53,5826;Ma,Y.-N.;Zhang,X.;Yang,S.-D.Chem.Eur.J.2017,23,3007;Ma,Y.-N.;Cheng,M.-X.;Yang,S.-D.Org.Lett.2017,19,600.)。然而,这些制备方法往往需要贵金属催化剂或者底物适用范围有限,难用于合成多环并合的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和二苯并[b,f][1,4]氧或硫氮杂卓类化合物反应得到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反应原料简单易得,过程容易操作。所得到的化合物可应用于重要的有机材料和药物以及农药,还可以用于有机材料和药物合成中间体,用于多种材料和药物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可应用于重要的有机材料和药物以及农药,还可以用于有机材料和药物及农药合成中间体,用于多种材料和药物及农药制备。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和二苯并[b,f][1,4]氧或硫氮杂卓类化合物为原料,原料简单易得,且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是一种适合于大量制备的简便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结构和技术方案如下: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式1),其是通过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式2)与二苯并[b,f][1,4]氧或硫氮杂卓类化合物(式3)发生反应得到的。上述反应式中:X可以是氧或者硫原子;R1、R2、R3和R4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具有6~8个碳原子的芳基或者芳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R1、R2、R3和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芳基和芳氧基可以是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的苯基和苯氧基;R3/4和R4/3表示一个取代基为R3,另一个为R4。其中所述的烷基是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仲戊基、新戊基,特别优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最优选为甲基和乙基。所述的烷氧基是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仲戊氧基、新戊氧基,特别优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最优选为甲氧基和乙氧基。所述的芳基是指具有6~8个碳原子的芳基。优选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间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邻甲氧基苯基、间甲氧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邻乙氧基苯基、间乙氧基苯基、对乙氧基苯基、2,3-亚甲氧基苯基、3,4-亚甲氧基苯基、邻氟苯基、间氟苯基、对氟苯基、邻氯苯基、间氯苯基、对氯苯基、邻硝基苯基、间硝基苯基、对硝基苯基、邻氰基苯基、间氰基苯基、对氰基苯基等。所述的芳氧基是指具有6~8个碳原子的芳氧基。优选为苯氧基、邻甲基苯氧基、间甲基苯氧基、对甲基苯氧基、邻乙基苯氧基、间乙基苯氧基、对乙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邻甲氧基苯氧基、间甲氧基苯氧基、对甲氧基苯氧基、邻乙氧基苯氧基、间乙氧基苯氧基、对乙氧基苯氧基、2,3-亚甲氧基苯氧基、3,4-亚甲氧基苯氧基、邻氟苯氧基、间氟苯氧基、对氟苯氧基、邻氯苯氧基、间氯苯氧基、对氯苯氧基、邻硝基苯氧基、间硝基苯氧基、对硝基苯氧基、邻氰基苯氧基、间氰基苯氧基、对氰基苯氧基等。优选的R1、R2、R3和R4代表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仲戊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仲戊氧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间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邻甲氧基苯基、间甲氧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2,3-亚甲氧基苯基、3,4-亚甲氧基苯基、邻氟苯基、间氟苯基、对氟苯基、邻氯苯基、间氯苯基、对氯苯基、邻硝基苯基、间硝基苯基、对硝基苯基、邻氰基苯基、间氰基苯基、对氰基苯基、苯氧基、邻甲基苯氧基、间甲基苯氧基、对甲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如式1所示的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如式1所示的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
其中:X可以是氧或者硫原子;R1、R2、R3和R4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具有6~8个碳原子的芳基或者芳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R1、R2、R3和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芳基和芳氧基可以是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的苯基和苯氧基;R3/4和R4/3表示一个取代基为R3,另一个为R4。
2.一种如式1所示的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式2所示的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和式3所示的二苯并[b,f][1,4]氧或硫氮杂卓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环苯并-δ-膦内酰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喜,罗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