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44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9
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位于筒体下方的通槽;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底板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有动力传动组件,至少一个滚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筒体内具有放置玻璃胶的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料管;容置腔内设置有推板,筒体的前端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出到筒体之外并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动力传动组件配置用于将转动轴的转动力转化为驱动推杆向出料管所在位置移动的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用于对板材之间的缝隙进行上胶,方便上胶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材上胶
,尤其是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板材型墙体,例如国家标准实验室的墙体,通常会使用到板材拼装工艺,在相邻两块板材之间会留下缝隙。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的密封性,板材之间的缝隙需要通过玻璃胶等密封胶进行密封。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施工人员手动进行上胶操作,玻璃胶枪的单次进料行程有限,如施工人员经验不足,会出现分段的进料痕迹,导致玻璃胶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如需要进行垂直面施工,因人员的施工高度有限需要分段施工,分段的接缝位置会有明显的接缝痕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专用于对板材之间的缝隙进行上胶,方便上胶作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位于筒体下方的通槽;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底板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有动力传动组件,至少一个滚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筒体内具有放置玻璃胶的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推板,所述筒体的前端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出到筒体之外并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动力传动组件配置用于将转动轴的转动力转化为驱动推杆向出料管所在位置移动的推力。优选的,所述滚轮包括位于底板前端的两个前滚轮,两个前滚轮连接有同一转动轴,两个前滚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优选的,所述底板前端设置有在底板宽度方向上分列于筒体两侧的两个开槽以及与两个开槽连通的中间槽,两个前滚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开槽中,所述动力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中间槽中并伸出到底板上方,两个前滚轮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中间槽中且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开槽的侧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滚轮还包括位于底板后端的两个后滚轮,两个前滚轮和两个后滚轮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四角。优选的,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彼此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接固定在转动轴上;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多个卡齿,所述推杆上的卡齿与所述从动齿轮彼此啮合。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位于出料管前方的定位器,所述定位器穿过通槽并伸出到底板下方,且所述定位器配置为当所述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设置在待上胶的板材上时,定位器插入到板材的缝隙中;所述定位器和出料管的连线与筒体的轴向平行。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前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筒体后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的轴向与底板平行并垂直于筒体轴向;所述底板的后端设置有分别位于筒体两侧的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上设置有向筒体延伸的插杆,两个插杆分别插接在两个插孔中,所述插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固定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筒体的外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抚胶组件,所述抚胶组件位于出料管的后方且所述抚胶组件和出料管的连线与筒体的轴向平行。优选的,所述抚胶组件包括一块第一抚胶板和两块第二抚胶板,所述第一抚胶板位于第二抚胶板的前方,两块第二抚胶板彼此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两块第二抚胶板之间的缝隙与出料管的连线与筒体的轴向平行。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连接有固定叉,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分别位于筒体两侧的两个支撑座,所述固定叉的两个叉杆分别与两个支撑座铰接,所述固定叉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技术中,动力传动组件将转动轴的转动力转化为驱动推杆向出料管所在位置移动的推力,随着整个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移动,推杆逐渐向出料管推动,使玻璃胶持续从出料管输出,在整个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的移动过程中完成上胶,方便上胶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的操作演示图。其中,底板1,通槽10,板材100,缝隙101,筒体2,出料管20,第一定位器21,第二定位器22,开槽30,前滚轮31,后滚轮32,中间槽33,转动轴34,动力传动组件4,壳体40,推杆41,推板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固定板51,插杆52,弹簧53,回收腔60,第一抚胶板61,第二抚胶板62,叉杆71,支撑杆7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使用的方位表述词不表示绝对的方位,是指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是以物体正常放置的状态进行描述的。下文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前方”、“前端”、“后方”和“后端”是相对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移动方向而言的,“底部”是指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正常放置时,相对靠近板材或腔体的部位。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如图1-5所示,其包括底板1和设置在底板1上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筒体2,在底板1上开设有位于筒体2下方的通槽10,通槽10的延伸方向可与筒体2的轴向平行,且通槽10可延伸到底板1后端的边沿,在底板1后端形成开口。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滚轮,为了较好地保持平衡,滚轮的数量最好设置为双数,可分别位于筒体1的两侧。滚轮的中心设置有转动轴34,转动轴34可与底板1铰接,使得滚轮可相对底板1转动。在底板1的前端固定有动力传动组件4,至少一个滚轮的转动轴34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4相连。转动轴34可以与动力传动组件4直接相连,也可通过诸如齿轮组、传送带等传动机构间接与动力传动组件4相连,从而将转动轴34的转动力传输至动力传动组件4。动力传动组件4可穿过底板1并延伸到底板1的下方,底板1的底部可固定有支脚,转动轴34的一端与支脚转动连接,另一端可与动力传动组件4相连。筒体2内具有放置玻璃胶的相对密闭的容置腔,容置腔可以呈筒状,在筒体2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料管20,因此容置腔内的玻璃胶可从出料管20被挤出。当本实施例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设置在待上胶的板材100上时,出料管20贴近两块板材100之间的缝隙101,管口到缝隙101的距离相对较小,便于玻璃胶附着在缝隙101中。在容置腔内设置有推板42,推板42的形状可与容置腔的截面形状相同,推板42的半径可稍小于容置腔的半径,以便于推板42移动。在筒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穿孔,穿孔内穿设有推杆41,推杆41可沿筒体2的轴向在穿孔中移动,推杆41的一端与推板42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出到筒体2之外并与动力传动组件4相连。出料管20可位于筒体2的后端,推板42向后端一个方向移动时,出料管20可持续供料,能尽可能将容置腔内的所有玻璃胶使用完毕。动力传动组件4配置用于将转动轴34的转动力转化为驱动推杆41向出料管20所在位置移动的推力。可将本实施例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设置在待上胶的板材100上,出料管20位于两个板材100之间的缝隙101上方,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位于筒体下方的通槽;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底板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有动力传动组件,至少一个滚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筒体内具有放置玻璃胶的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推板,所述筒体的前端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出到筒体之外并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动力传动组件配置用于将转动轴的转动力转化为驱动推杆向出料管所在位置移动的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位于筒体下方的通槽;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底板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有动力传动组件,至少一个滚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筒体内具有放置玻璃胶的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推板,所述筒体的前端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出到筒体之外并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所述动力传动组件配置用于将转动轴的转动力转化为驱动推杆向出料管所在位置移动的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包括位于底板前端的两个前滚轮,两个前滚轮连接有同一转动轴,两个前滚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前端设置有在底板宽度方向上分列于筒体两侧的两个开槽以及与两个开槽连通的中间槽,两个前滚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开槽中,所述动力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中间槽中并伸出到底板上方,两个前滚轮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中间槽中且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开槽的侧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还包括位于底板后端的两个后滚轮,两个前滚轮和两个后滚轮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板材缝隙的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彼此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接固定在转动轴上;所述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卫明曾生辉王高飞尚志锋吴龙新郑杰响王云曾菊英黄慧郑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路得斯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