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调漆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27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调漆釜,包括调漆釜主体和摆线针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圆筒状,所述调漆釜主体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一体成型,所述调漆釜主体上部设有釜体上盖板,所述釜体上盖板为圆盘形,所述釜体上盖板的圆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釜体上盖板的上表面设有机座,所述机座设于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处,所述摆线针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防爆电机相接,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机座之间通过外壳体支撑,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与所述防爆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二联轴器另一端与转动主轴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方便进料、方便取料和快速清洗的高效调漆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调漆釜
本技术涉及调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调漆釜。
技术介绍
在涂料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对研磨漆浆进行稳定化的工艺过程,包括调整颜色、固体份、粘度、补齐用料等,从而获得所需液态涂料的产品,上诉过程称为调漆,简单的讲调漆就是往研磨浆中添加用料并进行搅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般都会用到搅拌装置,通常称之为调漆釜。但在现有的调漆釜使用中发现进料口较小,放料时原料易撒到进料口外,且进料速度较慢,并且工作过程中需通过输出一些样品的方式来查看是否合格,对材料的浪费量较多,且不方便对釜体内部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方便进料、方便取料和快速清洗的高效调漆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调漆釜,包括调漆釜主体和摆线针减速电机,所述调漆釜主体为圆筒状,所述调漆釜主体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一体成型,所述调漆釜主体上部设有釜体上盖板,所述釜体上盖板为圆盘形,所述釜体上盖板的圆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釜体上盖板的上表面设有机座,所述机座设于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处,所述摆线针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防爆电机相接,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机座之间通过外壳体支撑,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与所述防爆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二联轴器另一端与转动主轴相接,所述转动主轴穿过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延伸至所述调漆釜主体的腔体内,所述转动主轴延伸至调漆釜主体一端与第一联轴器相接,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将所述转动主轴和搅拌轴相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沿所述搅拌轴由上至下有序安装,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在所述搅拌轴上安装四根搅拌叶片,四根所述搅拌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上设有若干根搅拌铁丝,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和搅拌铁丝组成搅拌器。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块下部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调漆釜主体的底部相接。优选的,所述调漆釜主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支耳,所述固定支耳共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固定支耳等角分布在所述调漆釜主体的外壁上,每个所述固定支耳上均设有釜体支架,所述釜体支架下部设有支撑脚。优选的,所述釜体上盖板上设有透视镜和入漆口。优选的,所述调漆釜主体的底部设有出漆管道,所述出漆管道上设有开关阀体,所述出漆管道由所述调漆釜主体的腔体内延伸至所述调漆釜主体外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搅拌叶片和搅拌器,对调漆釜主体内的油漆进行高效搅拌,通过入漆口和出漆管道,使入料和取料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调漆釜主体1、釜体上盖板101、釜体支架2、固定支耳201、支撑脚202、机座3、外壳体301、防爆电机4、摆线针减速电机5、转动主轴6、第一联轴器601、搅拌轴7、第一固定块8、搅拌叶片801、第二固定块9、搅拌器901、第三固定块902、支撑轴903、出漆管道10、透视镜11、入漆口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调漆釜,包括调漆釜主体1和摆线针减速电机5,所述调漆釜主体1为圆筒状,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调漆釜主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调漆釜主体1上部设有釜体上盖板101,所述釜体上盖板101为圆盘形,所述釜体上盖板101的圆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釜体上盖板101的上表面设有机座3,所述机座3设于所述釜体上盖板101的通孔处,所述摆线针减速电机5的输出端与防爆电机4相接,所述防爆电机4与所述机座6之间通过外壳体301支撑,所述外壳体301内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与所述防爆电机4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二联轴器另一端与转动主轴6相接,所述转动主轴6穿过所述釜体上盖板101的通孔延伸至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腔体内,所述转动主轴6延伸至调漆釜主体1一端与第一联轴器601相接,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601将所述转动主轴1和搅拌轴7相接,所述搅拌轴7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9和第三固定902块沿所述搅拌轴7由上至下有序安装,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8在所述搅拌轴7上安装四根搅拌叶片801,四根所述搅拌叶片801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块8上,所述第二固定块9和第三固定块902上设有若干根搅拌铁丝,所述第二固定块9、第三固定块902和搅拌铁丝组成搅拌器901。所述第三固定块902下部设有支撑轴901,所述支撑轴901与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底部相接,支撑轴901对搅拌轴7起支撑作用,同时增加搅拌轴7在进搅拌动作时的稳定性,减小搅拌轴7的摆弧。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支耳201,所述固定支耳201共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固定支耳201等角分布在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外壁上,每个所述固定支耳201上均设有釜体支架2,所述釜体支架2下部设有支撑脚202。所述釜体上盖板101上设有透视镜11和入漆口12,入漆口12处设有盖板,通过透视镜11观察油漆在搅拌釜主体1内的搅拌情况。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底部设有出漆管道10,所述出漆管道10上设有开关阀体,所述出漆管道10所述调漆釜主体1的腔体内延伸至所述调漆釜主体1外部,将出漆管道10与传输管道相接,将调漆釜主体1内调至完善的油漆进行排出收集,在对调漆釜主体1内进行清洗时,直接将开关阀体打开,用水管对调漆釜主体1的内壁进行冲洗,冲洗水连同残留物由出漆管道10进行排出,清洗方便。具体实施时:将入漆口12处的盖板打开,把待调的油漆由入漆口12倒入调漆釜主体1内后,打开摆线针减速电机5进行对油漆进行搅拌动作,通过四根搅拌叶片801和搅拌器901两对搅拌装置的作用,对油漆进行高效搅拌。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调漆釜,包括调漆釜主体和摆线针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圆筒状,所述调漆釜主体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一体成型,所述调漆釜主体上部设有釜体上盖板,所述釜体上盖板为圆盘形,所述釜体上盖板的圆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釜体上盖板的上表面设有机座,所述机座设于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处,所述摆线针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防爆电机相接,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机座之间通过外壳体支撑,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与所述防爆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二联轴器另一端与转动主轴相接,所述转动主轴穿过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延伸至所述调漆釜主体的腔体内,所述转动主轴延伸至调漆釜主体一端与第一联轴器相接,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将所述转动主轴和搅拌轴相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沿所述搅拌轴由上至下有序安装,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在所述搅拌轴上安装四根搅拌叶片,四根所述搅拌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上设有若干根搅拌铁丝,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和搅拌铁丝组成搅拌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调漆釜,包括调漆釜主体和摆线针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圆筒状,所述调漆釜主体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调漆釜主体为一体成型,所述调漆釜主体上部设有釜体上盖板,所述釜体上盖板为圆盘形,所述釜体上盖板的圆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釜体上盖板的上表面设有机座,所述机座设于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处,所述摆线针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防爆电机相接,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机座之间通过外壳体支撑,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与所述防爆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二联轴器另一端与转动主轴相接,所述转动主轴穿过所述釜体上盖板的通孔延伸至所述调漆釜主体的腔体内,所述转动主轴延伸至调漆釜主体一端与第一联轴器相接,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将所述转动主轴和搅拌轴相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沿所述搅拌轴由上至下有序安装,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在所述搅拌轴上安装四根搅拌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文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通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