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包括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底端的吸嘴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吸嘴连接块底部的吸嘴,所述固定杆内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连接块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筒体部、位于所述本体内部且环绕所述筒体部设置的环形气腔、位于本体一侧的且与所述环形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筒体部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内部连通,所述筒体部的上端圆周表面设置有圆锥面,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下部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圆锥面形成一圆锥流道的圆锥孔,所述环形气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所述圆锥流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10公斤以上的超重板件的吸附,实现了大尺寸、超重PCB板的自动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
本专利技术属于PCB板吸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
技术介绍
PCB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在各个工站之间进行移载,因此离不开PCB板移载机构,而PCB板本身的移载搬运是依靠吸盘吸附住然后通过多轴移载机构实现空间移载。对于大尺寸的PCB板,其重量较重,现有技术中的吸嘴无法实现如此大重量的PCB板的吸附,因此,此类大尺寸、大重量的PCB板采用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且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能够实现10公斤以上的超重板件的吸附,实现了大尺寸、超重PCB板的自动搬运。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包括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底端的吸嘴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吸嘴连接块底部的吸嘴,所述固定杆内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连接块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筒体部、位于所述本体内部且环绕所述筒体部设置的环形气腔、位于本体一侧的且与所述环形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筒体部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内部连通,所述筒体部的上端圆周表面设置有圆锥面,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下部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圆锥面形成一圆锥流道的圆锥孔,所述环形气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所述圆锥流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圆锥面与所述圆锥孔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1mm。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气腔的上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环形气腔通过所述吸嘴连接块与所述固定杆的装配利用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实现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气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上部形成有限位支撑凹槽,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在所述限位支撑凹槽内的限位凸环。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环在与所述限位支撑凹槽装配位置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连通一鼓风机。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包括位于下部的收纳杆、螺纹连接在所述收纳杆上部的压紧杆;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贯穿所述收纳杆与所述压紧杆;所述消音棉设置在所述收纳杆内,并通过所述压紧杆固定压紧。进一步的,所述吸嘴的下表面还覆盖设置有一铁氟龙贴片,所述铁氟龙贴片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吸嘴内部连通的吸附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正压吹入气流吹入一个气腔内,在设计一非常狭小的圆锥流道,利用伯努利原理,瞬间大大的提升气流的速度,使得吸嘴内部形成较大的负压,最终实现大吸力的吸嘴,满足了大尺寸、超重PCB板的吸附搬运需求,为超重PCB板的自动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00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1固定杆,11第一气流通道,12圆锥孔,13收纳杆,14压紧杆,15限位凸环;2吸嘴连接块,21本体,22筒体部,221第二气流通道,23环形气腔,24进气口,25圆锥面,26圆锥流道,27吸嘴安装部,28限位支撑凹槽;3吸嘴;4消音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100,其包括固定杆1、设置在固定杆1底端的吸嘴连接块2、固定在吸嘴连接块2底部的吸嘴3,固定杆1内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11,吸嘴连接块2包括本体21、位于本体21内部的且高出本体21上表面的筒体部22、位于本体21内部且环绕筒体部22设置的环形气腔23、设置在本体21上且与环形气腔23连通的进气口24,筒体部22内部的第二气流通道221与吸嘴3内部、第一气流通道11连通,筒体部22的上端圆周表面设置有圆锥面25,第一气流通道11的下部开口处设置有与圆锥面25形成一圆锥流道26的圆锥孔12,环形气腔23与第一气流通道11通过圆锥流道26连通。圆锥面25与圆锥孔12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1mm。本实施例中,环形气腔23的上部为开口结构,环形气腔23通过吸嘴连接块2与固定杆1的装配利用固定杆1的下表面实现密封。环形气腔23的内径大于第一气流通道11的内径。吸嘴连接块2还包括固定吸嘴3的吸嘴安装部27。本体21的上部形成有限位支撑凹槽28,固定杆1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在所述限位支撑凹槽28内的限位凸环15。限位凸环15在与所述限位支撑凹槽装配位置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标示)。进气口24通过连接管连通一鼓风机(图中未标示)。固定杆1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4,降低噪音。固定杆1包括位于下部的收纳杆13、螺纹连接在收纳杆13上部的压紧杆14。第一气流通道11贯穿收纳杆13与压紧杆14。消音棉4设置在收纳杆13内,并通过压紧杆14固定压紧。通过将固定杆1设置的可装配结构,方便消音棉4的安装更换。吸嘴3的下表面还覆盖设置有一铁氟龙贴片(图中未标示),所述铁氟龙贴片的中部设置有与吸嘴3内部连通的吸附孔。所述铁氟龙贴片能够有效的解决棕化板表面吸附是出现印痕的技术问题,提高棕化后的PCB板的吸取安全性。在进行吸附操作时,鼓风机吹出正压,强大的气流通过进气口24进入环形气腔23内,然后进入狭小的圆锥流道26内,然后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由于环形气腔23为一环形结构,且内径大于第一气流通道11,且圆锥流道26非常之狭小,使得环形气腔23、圆锥流道26与第一气流通道11形成一管径由大迅速变小的流道,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的流速会在圆锥流道26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时瞬间大大的提高,形成一股非常大的气流,而第一气流通道11的底部连通第二气流通道221和吸嘴3内部,从而在吸嘴3内部形成了非常大的负压,从而能够实现足够大的吸附力,实现10公斤以上的板材吸附功能。本实施例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100利用正压吹入气流吹入一个气腔内,在设计一非常狭小的圆锥流道,利用伯努利原理,瞬间大大的提升气流的速度,使得吸嘴内部形成较大的负压,最终实现大吸力的吸嘴,满足了大尺寸、超重PCB板的吸附搬运需求,为超重PCB板的自动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底端的吸嘴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吸嘴连接块底部的吸嘴,所述固定杆内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连接块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筒体部、位于所述本体内部且环绕所述筒体部设置的环形气腔、位于本体一侧的且与所述环形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筒体部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内部连通,所述筒体部的上端圆周表面设置有圆锥面,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下部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圆锥面形成一圆锥流道的圆锥孔,所述环形气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所述圆锥流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底端的吸嘴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吸嘴连接块底部的吸嘴,所述固定杆内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连接块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筒体部、位于所述本体内部且环绕所述筒体部设置的环形气腔、位于本体一侧的且与所述环形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筒体部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吸嘴内部连通,所述筒体部的上端圆周表面设置有圆锥面,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下部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圆锥面形成一圆锥流道的圆锥孔,所述环形气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所述圆锥流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面与所述圆锥孔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腔的上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环形气腔通过所述吸嘴连接块与所述固定杆的装配利用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实现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较大吸附力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昊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