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13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包括:釜体、加热组件、搅拌组件、真空抽提泵、循环增压泵、分配腔、可变式轴承、多个击散式叶片、浮块、限位板和力敏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循环式喷淋破泡模式,使得乳液被击散并下落至下方的气泡挟带液上,使得其中的泡沫被击破,可以显著的减少泡沫的产生,并且除泡效率高,可在3s左右实现对所有产生泡沫的击破;分配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设,通过击散式叶片对喷淋面积进行放大,使得置分配腔占有较小的釜内空间,方便拆卸检修;仅在气泡挟带液上涌至目标位置时才启动,在气泡挟带液不显著时不进行消泡过程,这样实现了快速反馈式的喷淋过程,显著地节省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
本技术涉及溶剂抽提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
技术介绍
在水性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使预聚反应顺利进行,同时为了将预聚体在乳化过程顺利地分散于水中,通常需要向预聚体中加入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以降低粘度。当向预聚体加水乳化完成后,需要把加入的溶剂从体系中脱除,达到产品水性化,完全不含有溶剂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蒸馏的方法实现丙酮溶剂的脱除,仅通过升温来实现溶剂蒸发抽提则需要较高的温度,不仅产生大量的能耗,会使得聚氨酯产品在较高温度下品质下降。现有技术中采用减压蒸馏解决上述问题,但减压蒸馏抽提时会在聚氨酯产品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大量的气泡挟带着聚氨酯乳液一起向上,形成气泡挟带液,被抽提装置抽出,这会造成大量的产品损失,而且会堵塞抽提管。即使在加入消泡剂后仍然难以抑制气泡挟带液上涌,同时因为消泡剂的加入会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采用循环式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其特征在于,包括:/n釜体(1),其顶部设有抽提口(2)和循环回料口(4),其底部设有出料口(3);/n加热组件,设于釜体(1)的夹套中;/n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桨、搅拌杆(11)和搅拌电机(5);/n真空抽提泵(6),与所述的抽提口(2)连接;/n循环增压泵(7),其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的出料口(3)连接;/n分配腔(8),其中部通过轴承连接于搅拌杆(11)上,其输入端通过管路由循环回料口(4)穿出并与循环增压泵(7)的输出端连接,分配腔(8)下方设有多个喷头;/n可变式轴承(9),其轴承内圈连接于搅拌杆(11)上,且设于喷头的下方,具有两种工作结构,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釜体(1),其顶部设有抽提口(2)和循环回料口(4),其底部设有出料口(3);
加热组件,设于釜体(1)的夹套中;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桨、搅拌杆(11)和搅拌电机(5);
真空抽提泵(6),与所述的抽提口(2)连接;
循环增压泵(7),其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的出料口(3)连接;
分配腔(8),其中部通过轴承连接于搅拌杆(11)上,其输入端通过管路由循环回料口(4)穿出并与循环增压泵(7)的输出端连接,分配腔(8)下方设有多个喷头;
可变式轴承(9),其轴承内圈连接于搅拌杆(11)上,且设于喷头的下方,具有两种工作结构,包括: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同步、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非同步;
多个击散式叶片(10),连接于所述的可变式轴承(9)的轴承外圈上;
浮块(12),活动穿套于所述的搅拌杆(11)上;
限位板(13),固定于搅拌杆(11)上,且设于浮块(12)上方;
力敏传感器(14),连接于浮块(12)和限位板(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腔(8)为长条型密封腔体,分配腔(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在分配腔(8)下方沿径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脱溶过程的喷淋式抽提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洛阳杨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