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70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螺旋管以及直管;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螺旋管设于所述上密封腔内,所述螺旋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壳体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连通;直管的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热交换使气液混合物的水蒸气凝结,同时利用离心作用形成大的水珠,气液分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催化剂作用将氢气的化学能转换为外部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零排放、效率高、噪声低等优点,在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重载、长途运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绝对优势。为提高燃料电池的电池堆工作效率,通常会向电池堆的阳极通入过量的氢气,而受电化学反应效率的限制,氢气并非完全参与反应,因此从提高燃料利用率角度考虑,需要一套氢气循环系统将电池堆的出口排出的未参与反应氢气回收循环利用。但由于燃料电池反应生成水,因此电池堆排出的氢气将携带一定量的液态水和水蒸气,如果湿氢气(含液态水珠和水蒸气)不经过处理而直接循环进入电池堆使用,将导致电池堆的阳极水淹,输出功率下降。现有技术中,采用气液分离器将湿氢气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氢气循环利用。例如,迷宫式气液分离器能分离湿氢气中携带的大部分液态水珠,但是小部分液态水珠和气态水蒸气却很难分离出来,气液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气液分离后的氢气在循环使用时,还是容易在电池堆的内部凝结形成水,造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其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设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13),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14);/n螺旋管(2),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111)内,所述螺旋管(2)的输入端与所述壳体(1)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连通;/n直管(3),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111)且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设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13),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14);
螺旋管(2),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111)内,所述螺旋管(2)的输入端与所述壳体(1)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连通;
直管(3),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
圆筒(15);
上盖(16),其设于所述圆筒(15)上端;
下盖(17),其设于所述圆筒(15)下端,所述下盖(17)、上盖(16)以及圆筒(15)连接形成所述内腔(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管(3)穿过所述螺旋管(2)中心且与所述螺旋管(2)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直管(3)上端穿过连接且所述上盖(16),下端与所述隔板(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15)上设有与所述螺旋管(2)输入端连通的第二进管(18),且所述螺旋管(2)输入端圆滑过渡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进管(18)相切,所述螺旋管(2)下端圆滑过渡沿竖直方向与所述隔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管(18)与所述第一出管(14)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且与所述螺旋管(2)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均相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7)为漏斗形或半球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17)底端设有与所述下密封腔(112)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漏斗形或半球形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义史建鹏喻选张剑李学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