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7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8
一种电动机,能抑制轴承从端板向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在电动机(1)中,端板(8)固定于定子(4)的输出相反侧(La)的端部,在端板上固定有轴承(9)。轴承具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筒部(91)和在筒部的输出侧(Lb)的端部直径增大且从输出侧与端板重叠的突缘部(92)。在端板的输出相反侧的表面(81)(外表面),围绕贯通孔(80)形成有凹部(86)。因此,即使在以筒部(91)的一部分(91a)从凹部(86)的底部(860)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状态将轴承固定到端板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轴承从端板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端板的输出侧的表面(82)的与凹部(86)重叠的部分是向输出侧突出的凸部(8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其轴承被保持在端板上,该端板固定于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端部。
技术介绍
在具有在旋转轴的外周具备磁体的转子和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的筒状定子的电动机中,提出了以下这种结构:轴承被保持在框架上,该框架与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的输出侧的端部重叠,旋转轴被贯通轴承的轴孔支承为能够旋转。关于这种结构的电动机,提出了以下这种方式:在轴承上设置有筒部和突缘部,该筒部沿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该突缘部从输出侧与框架重叠,且在筒部的输出侧的端部直径增大,另一方面,在框架上设置有供筒部贯通的贯通孔和在输出侧的表面(外表面)围绕贯通孔向输出相反侧凹陷的凹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根据该方式,在将突缘部配置于凹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如果通过铆接将筒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内侧的端部)和框架固定,就能够将轴承向输出侧突出的尺寸减小设置凹部的量。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提出了以下这种方式:在轴承上设置有筒部和突缘部,该筒部沿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该突缘部从输出侧与框架重叠,且在筒部的输出侧的端部直径增大,另一方面,在框架上设置有供筒部贯通的贯通孔和在输出相反侧的表面(内表面)围绕贯通孔向输出侧凹陷的凹部。根据该方式,如果通过铆接将筒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内侧的端部)和框架的凹部的底部固定,则能够将轴承向输出相反侧(内侧)突出的尺寸减小设置凹部的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5940号公报的图1及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电动机中,要求尽可能地将轴承从定子向外侧突出的尺寸抑制在最小,但是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因为轴承的突缘部从定子向外侧突出,所以存在不能充分缩短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轴承从端板向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电动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在旋转轴的外周具备磁体;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端板,所述端板固定于所述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以及筒状的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端板上,并通过内周面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轴承具有:筒部,所述筒部沿所述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以及突缘部,所述突缘部在所述筒部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直径增大且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端板重叠,在所述端板上形成有供所述筒部贯通的贯通孔和在所述端板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围绕所述贯通孔朝向所述另一侧凹陷的凹部,所述轴承以所述筒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凹部的底部向所述一侧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端板上。在本专利技术中,被保持在固定于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的端板上的轴承具有:沿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的筒部;以及在筒部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内侧)直径扩大且从另一侧(内侧)与端板重叠的突缘部,另一方面,端板在端板的一侧(外侧)的表面(外表面),围绕贯通孔形成有向另一侧(内侧)凹陷的凹部。因此,即使在以筒部的一部分从凹部的底部向一侧突出的状态将轴承固定于端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轴承从端板向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轴承通过对所述筒部中所述一侧的端面的外周侧部分进行的铆接而固定于所述端板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筒部不从所述凹部向所述一侧突出。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端面上的所述铆接的痕迹具有从所述端面的外缘朝向径向内侧超过所述筒部的径向壁厚的1/2的尺寸。根据该方式,因为实施了铆接的区域较宽,所以即使在轴承的筒部的外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端板和轴承牢固地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端板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中,与所述凹部重叠的部分是从与所述定子重叠的部分向所述另一侧突出的凸部。根据该方式,即使在端板上形成有凹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端板的强度降低。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端面,供所述旋转轴插入的轴孔开口,所述端面为环状。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侧的轴端位于所述筒部的内侧。根据该方式,能够缩短电动机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设置于所述定子的所述一侧的端部的定子铁芯具备:环状部;以及从环状部的内缘向所述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曲的极齿,所述轴承通过所述突缘部从径向内侧与所述极齿抵接而在径向上被定位。在该方式中,轴承中从端板向另一侧突出的部分相对于极齿不固定而是从径向内侧抵接,由此,轴承在径向上被定位。即,轴承相对于极齿不固定而是从径向内侧抵接,由此,以在径向上被定位的状态固定于端板上。因此,因为不需要使轴承与定子嵌合,所以不会使极齿变形,从而不容易发生轴承以倾斜的姿势固定的情况。因此,可以由轴承适当地支承旋转轴。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一侧是所述旋转轴输出旋转的输出侧及与所述输出侧相反的一侧的输出相反侧中的所述输出相反侧。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被保持在固定于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的端板上的轴承具有:沿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的筒部;以及在筒部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内侧)直径增大且从另一侧(内侧)与端板重叠的突缘部,另一方面,端板在端板的一侧(外侧)的表面(外表面),围绕贯通孔形成有向另一侧(内侧)凹陷的凹部。因此,即使在以筒部的一部分从凹部的底部向一侧突出的状态将轴承固定于端板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轴承从端板向电动机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经由端板将轴承固定于图1所示的输出相反侧的外定子铁芯上的样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经由端板将轴承固定于图1所示的输出相反侧的外定子铁芯上的样子的仰视图。图5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端板及轴承等的立体图。图6是从输出侧观察到的图5所示的端板及轴承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3…转子;4、4A、4B…定子;8…端板;9…轴承;30…旋转轴;30a…轴端;31…磁体;40、40A、40B…线圈;41…线圈线;42、42A、42B…线圈骨架;43、43A、43B…内定子铁芯;44、44A、44B…外定子铁芯;45…极齿;45a、90a…内周面;51、52…垫片;80…贯通孔;90…轴孔;91…筒部;92…突缘部;86…凹部;87…凸部;90b…滑动面;95…痕迹;431、441…环状部;442…筒状部;444…缺口;451…根部部分;452…前端部分;910…端面;860…底部;911…外周侧部分;920…端部;L…电动机轴线;La…输出相反侧;Lb…输出侧;t45、t441、t442…板厚。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1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轴线L方向是旋转轴30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n转子,所述转子在旋转轴的外周具备磁体;/n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n端板,所述端板固定于所述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以及/n筒状的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端板上,并通过内周面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n所述轴承具有:筒部,所述筒部沿所述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以及突缘部,所述突缘部在所述筒部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直径增大且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端板重叠,/n所述端板形成有供所述筒部贯通的贯通孔和在所述端板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围绕所述贯通孔朝向所述另一侧凹陷的凹部,/n所述轴承以所述筒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凹部的底部向所述一侧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端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3 JP 2019-096618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子,所述转子在旋转轴的外周具备磁体;
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
端板,所述端板固定于所述定子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以及
筒状的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端板上,并通过内周面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轴承具有:筒部,所述筒部沿所述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以及突缘部,所述突缘部在所述筒部的电动机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直径增大且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端板重叠,
所述端板形成有供所述筒部贯通的贯通孔和在所述端板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围绕所述贯通孔朝向所述另一侧凹陷的凹部,
所述轴承以所述筒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凹部的底部向所述一侧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通过对所述筒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面的外周侧部分进行的铆接而固定于所述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不从所述凹部向所述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山秀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