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48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及电机,其中轴承固定组件包括:电机胶盖和金属垫圈;电机胶盖中心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底部向远离第一环形凹槽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用于放置弧形轴承的第二环形凹槽;金属垫圈位于第一环形凹槽;金属垫圈中心为中空结构,金属垫圈的内圈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各锯齿片均抵顶弧形轴承,以将弧形轴承固定于电机胶盖。通过本技术方案,弧形轴承一部分位于第二环形凹槽内,另一部分通过金属垫圈的锯齿片的作用,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内,从而实现将弧形轴承整体固定在电机胶盖上,以解决弧形轴承易从电机胶盖上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及电机
本技术涉及到电机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及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人们生产的常用工具,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电机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转换成轴传动的装置。电机轴承是专门应用于电动机或者马达上的一种专用轴承。电机使用的轴承是一个支撑轴的零件,它可以支撑电机转子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部件。在现有技术中,轴承包括直身式轴承和弧形轴承。直身式轴承可通过冲压工艺,直接套嵌进电机胶盖,从而固定在电机胶盖上。但弧形轴承由于表面存在弧度,与电机胶盖的摩擦面积小,套嵌进电机胶盖容易脱落。因此,如何解决弧形轴承套嵌进电机胶盖易脱落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轴承固定组件,旨在解决弧形轴承套嵌进电机胶盖易脱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包括:电机胶盖和金属垫圈;电机胶盖中心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底部向远离第一环形凹槽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用于放置弧形轴承的第二环形凹槽;金属垫圈位于第一环形凹槽;金属垫圈中心为中空结构,金属垫圈的内圈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各锯齿片均抵顶弧形轴承,以将弧形轴承固定于电机胶盖。优选的,锯齿片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优选的,金属垫圈还包括外圈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一端连接外圈,远离外圈的一端连接内圈;第一连接部为平面结构。优选的,锯齿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锯齿部;第二连接部一端连接内圈,远离内圈的一端连接锯齿部;锯齿部抵顶于弧形轴承,其中,锯齿部呈长条形。优选的,第二连接部与内圈呈70°角设置。优选的,外圈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正多边形结构。优选的,金属垫圈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金属垫圈的材质为SUS301不锈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轴承固定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方案,弧形轴承一部分位于第二环形凹槽内,另一部分通过金属垫圈的锯齿片的作用,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内,从而实现将弧形轴承整体固定在电机胶盖上,以解决弧形轴承易从电机胶盖上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轴承固定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轴承固定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轴承固定组件的电机胶盖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轴承固定组件的金属垫圈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轴承固定组件的金属垫圈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包含图1中的轴承固定组件的电机的剖面示意图。标号说明:1、电机胶盖;11、第一环形凹槽;12、第二环形凹槽;2、金属垫圈;21、锯齿片;22、外圈;23、第一连接部;24、内圈;211、第二连接部;212、锯齿部;3、弧形轴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包括:电机胶盖1和金属垫圈2;电机胶盖1中心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1;第一环形凹槽底部11向远离第一环形凹槽11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用于放置弧形轴承3的第二环形凹槽12;金属垫圈2位于第一环形凹槽11;金属垫圈2中心为中空结构,金属垫圈2的内圈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21;各锯齿片21均抵顶弧形轴承3,以将弧形轴承3固定于电机胶盖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轴承固定组件包括电机胶盖1和金属垫圈2,金属垫圈2位于第一环形凹槽11内,弧形轴承3位于第二环形凹槽内12,且弧形轴承3位于金属垫圈2的内圈24。金属垫圈2的内圈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21,各锯齿片21均抵顶弧形轴承3的弧面,以将弧形轴承3固定于电机胶盖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垫圈2的作用一是压住弧形轴承3的弧形面,二是在电机工作时,通过锯齿片21的作用,阻止弧形轴承3径向摆动,实现弧形轴承3的径向定位。通过本技术方案,弧形轴承3一部分位于第二环形凹槽12内,另一部分通过金属垫圈2的锯齿片21的作用,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11内,从而实现将弧形轴承3整体固定在电机胶盖1上,以解决弧形轴承3易从电机胶盖1上脱落的问题。参照图4至图5,锯齿片21的数量至少为六个。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锯齿片21的数量至少为六个,锯齿片21一是压住弧形轴承3的弧形面,二是在电机工作时,通过锯齿片21的作用,阻止弧形轴承3径向摆动,实现弧形轴承3的径向定位。通过本技术方案,至少六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21能从多个角度限定弧形轴承3,能更好地实现弧形轴承3的径向定位。参照图5,金属垫圈2还包括外圈22和第一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3一端连接外圈22,远离外圈22的一端连接内圈24;第一连接部23为平面结构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为平面结构。相比于其他类型金属垫圈连接部的台阶面结构,第一连接部23为平面结构,能降低金属垫圈2的加工精度,有助于实现金属垫圈2的量产。参照图5,锯齿片21包括第二连接部211和锯齿部212;第二连接部211一端连接内圈24,远离内圈24的一端连接锯齿部212;锯齿部212抵顶于弧形轴承3,锯齿部212呈长条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锯齿部212通过第二连接部211固定于内圈24上,且锯齿部212呈长条形。长条形的锯齿部212在受外力时,受力均匀,结构更稳定。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211与内圈24呈70°角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1与内圈24呈70°角设置。由于弧形轴承3的表面为弧形,第二连接部211与内圈24呈70°角设置,一是方便金属垫圈2放置于弧形轴承3上,二是使得锯齿部21更好地贴合弧形轴承3,从而固定弧形轴承3。进一步地,外圈2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正多边形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垫圈2的外圈2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正多边形结构,使得金属垫圈2的顶部和底部的各顶点抵顶于第一环形凹槽11内,减少金属垫圈2的径向摆动,以实现金属垫圈2的径向定位。进一步地,金属垫圈2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垫圈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冲压压制而成。一体成型结构不仅结构上更牢固,也利于金属垫圈2的大批量生产。进一步地,金属垫圈2的材质为SUS301不锈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垫圈2的材质为SUS301不锈钢。SUS301不锈钢不易生锈,强度和韧性好,延长了金属垫圈2的使用寿命。参照图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轴承固定组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轴承固定组件包括电机胶盖1和金属垫圈2,金属垫圈2位于第一环形凹槽11内,弧形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胶盖和金属垫圈;/n所述电机胶盖中心设有第一环形凹槽;/n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用于放置弧形轴承的第二环形凹槽;/n所述金属垫圈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n所述金属垫圈中心为中空结构,所述金属垫圈的内圈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n各所述锯齿片均抵顶所述弧形轴承,以将所述弧形轴承固定于所述电机胶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胶盖和金属垫圈;
所述电机胶盖中心设有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用于放置弧形轴承的第二环形凹槽;
所述金属垫圈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金属垫圈中心为中空结构,所述金属垫圈的内圈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锯齿片;
各所述锯齿片均抵顶所述弧形轴承,以将所述弧形轴承固定于所述电机胶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片的数量至少为六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垫圈还包括外圈和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连接所述外圈,远离所述外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圈;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平面结构。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兵罗永鸿李臻闫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辉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