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05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中控屏进行触摸操作检测;在检测到中控屏存在触摸操作时,获取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根据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在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根据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按照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中控屏和仪表屏的背光亮度,通过触摸数据确定背光调节模式,在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根据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第一背光值,根据第一背光值调节中控屏和仪表屏的背光亮度,提升了双联屏背光调节的同步性,并基于当前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背光亮度,使得背光亮度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当下仪表和IVI中控屏连在一起的车载中控双联屏是智能座舱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升座舱系统的科技感和整体感,而双联屏的背光统一控制方法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两个屏连在一起的整体性。目前的双联屏和仪表的控制器在结构上连在一起,仪表屏部分为一个独立的液晶仪表控制系统,仪表这半个屏的背光控制策略和传统的独立仪表无异,小灯未打开时,屏的背光亮度不可调节,小灯打开时,屏的背光亮度受整车按键背光调节开关控制。中控屏背光亮度在显示区域有单独的调节入口,随时调节,不受制小灯是否打开,但是仪表屏和中控屏连在一起但两个屏的背光亮度独立控制,亮度变化调节方式不同、不能同步调节,且亮度不一致;双联屏的整体性较差。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双联屏亮度调节不统一,整体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中控屏进行触摸操作检测;在检测到所述中控屏存在触摸操作时,获取所述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br>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按照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查找所述当前光照强度对应的当前光线区间;获取所述当前光线区间对应的亮度等级;根据所述亮度等级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之后,还包括:检测是否存在用户触摸调节行为;在存在所述用户触摸调节行为时,通过中控主机获取所述触摸调节行为对应的触摸坐标,并接收所述中控主机根据所述触摸坐标发送的亮度调节信号;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确定相应的第二背光亮度值;按照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重新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确定相应的第二背光亮度值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获取变化后的光照强度对应的变化后的光线区间;若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处于所述变化后的光线区间内,则执行所述按照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重新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的步骤;若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未处于所述变化后的光线区间内,则按照所述变化后的光照区间对应的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之后,还包括: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手动调节模式时,接收用户输入的亮度调节指令;根据所述亮度调节指令通过中控主机获取车载照明灯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历史亮度设定值;按照所述历史亮度设定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亮度调节指令通过中控主机获取车载照明灯的运行状态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在数据库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用户对应的历史亮度设定值;若存在所述用户对应的历史亮度设定值,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用户对应的历史亮度设定值的步骤;若不存在所述用户对应的历史亮度设定值,则获取所述运行状态对应的初始亮度值;按照所述初始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运行状态对应的初始亮度值包括:在所述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获取所述开启状态对应的亮度值,并将所述开启状态对应的亮度值作为初始亮度值;在所述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获取所述关闭状态对应的亮度值,并将所述关闭状态对应的亮度值作为初始亮度值。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装置,所述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中控屏进行触摸操作检测;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中控屏存在触摸操作时,获取所述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读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设备,所述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程序,所述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程序,所述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中控屏进行触摸操作检测;在检测到所述中控屏存在触摸操作时,获取所述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按照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通过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确定背光调节模式,在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根据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第一背光值,根据第一背光值调节中控屏和仪表屏的背光亮度,提升了双联屏背光调节的同步性,并基于当前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背光亮度,使得背光亮度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屏包括中控屏和仪表屏,所述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包括:/n对所述中控屏进行触摸操作检测;/n在检测到所述中控屏存在触摸操作时,获取所述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n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n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n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n按照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屏包括中控屏和仪表屏,所述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包括:
对所述中控屏进行触摸操作检测;
在检测到所述中控屏存在触摸操作时,获取所述中控屏对应的触摸数据;
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
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模式时,获取车内的当前光照强度;
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
按照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光照强度查找所述当前光照强度对应的当前光线区间;
获取所述当前光线区间对应的亮度等级;
根据所述亮度等级确定相应的第一背光亮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一背光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用户触摸调节行为;
在存在所述用户触摸调节行为时,通过中控主机获取所述触摸调节行为对应的触摸坐标,并接收所述中控主机根据所述触摸坐标发送的亮度调节信号;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确定相应的第二背光亮度值;
按照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重新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确定相应的第二背光亮度值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获取变化后的光照强度对应的变化后的光线区间;
若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处于所述变化后的光线区间内,则执行所述按照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重新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的步骤;
若所述第二背光亮度值未处于所述变化后的光线区间内,则按照所述变化后的光照区间对应的亮度值调节所述中控屏和所述仪表屏的背光亮度。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车载双联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摸数据确定相应的背光调节模式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背光调节模式为手动调节模式时,接收用户输入的亮度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指令通过中控主机获取车载照明灯的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运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方圆张宸维吴照娣李兵赵磊李坤郭稳杨金明蒋成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