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7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的基于热对流原理的加速度传感器,包括由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制备的带有空腔的顶盖;含有气体包括空气、惰性气体等,亦或是液体包括水、油填充物的腔体;安置于密封腔体中部位置的加热元件;若干安置于密封腔体内并围绕加热元件对称的感温元件;由聚酰亚胺、柔性PVC聚合物材料制备的柔性衬底。通过测量电路与感温元件构成惠斯通电桥,通过测量惠斯通电桥上两端的电压值变化,结合比例关系进而得到加速度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微机械热对流式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无悬空、可动结构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相比于已有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极大的提高了柔性加速度传感器的可靠性、耐冲击性;降低了制造成本、工艺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加速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作用于系统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和用于姿态控制的悬架是该装置应用的典型例子。目前,它的应用范围和频率都在增加。因此,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便携式小型电子设备都装有加速度传感器。随着加速度传感器在先进的小型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对小型加速度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电容式,压电式,压阻式和隧道式加速度传感器,其中大多数具有坚固的可动悬空质量块,该质量块会由于施加的加速度而改变其位置。由于所涉及的机械运动,这样的装置具有较低的冲击存活率以及诸如粘着,机械振铃和滞后等其他问题。热对流式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密封腔中气体温度分布变化来感应加速度。单轴热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一般由通过硅晶片的正面批量微加工产生的微腔组成。电阻加热元件悬挂在腔体的中心,一对感温元件(如热敏电阻;或由串联连接的热电偶制成的热电堆)围绕加热元件对称放置。腔体中存在的流体(例如空气)仍然被外壳(包装)包裹。工作原理为:由于加热元件的散热,在其周围形成了流体的热场。在稳定状态(即没有任何加速度)下,空腔内的温度曲线相对于加热元件保持对称,并且对称放置的感温元件检测相同的温度。但是,在施加加速度的情况下,温度分布会由于热场的物理位移而发生倾斜,温度在加热元件的一侧升高,而在另一侧降低。最终的温差与施加的加速度成比例,并由感温元件测量。热流体的采用简化了传感器结构,与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无可动悬空结构更有利于耐冲击。同时,传统的基于硅微机械工艺的热对流式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使用包含光刻,离子刻蚀,沉积等复杂的半导体工艺,成本较高。且基于刚性基底制备的加速度传感器,在面对一些为柔性表面待测物体时,不能够紧密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测试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与制备方法,克服现有的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中需要具备可动质量块或者悬空结构部件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包括柔性顶盖、加热元件、若干感温元件、柔性衬底以及测量电路;柔性顶盖和柔性衬底分别采用柔性隔热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柔性顶盖和柔性衬底连接,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柔性衬底中央;若干感温元件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柔性衬底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元件周围,所述感温元件连接测量电路;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顶盖采用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硅橡胶,并通过浇筑、纳米压印、3D打印方式制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感温元件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铂或金制备而成的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通过旋涂、丝网印刷、溅射或喷墨打印方式制备在所述柔性衬底上。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元件为镍铬合金制备而成的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通过旋涂、丝网印刷、溅射或喷墨打印方式制备在所述柔性衬底上。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空气或惰性气体,或填充油、水。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衬底采用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或聚氯乙烯,所述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均与柔性衬底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的端部穿出密封腔体并连接至电极。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电路为惠斯通电桥,通过测量惠斯通电桥输出电压值的变化,结合比例关系得到加速度的大小。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相比于电容式,电阻式等加速度传感器,无需制造可动质量块,或者悬空部件,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器件结构与制备工艺,同时提高加速度传感器的耐冲击性。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等柔性材料,采用浇筑、纳米压印或3D打印方式制备带有空腔的柔性上顶盖,与使用聚酰亚胺、聚氯乙烯等材料制备的衬底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腔体;使用铂、金等金属材料或者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制备柔性导电薄膜作为感温元件,使用镍镉合金等材料来制备加热元件;采用空气、惰性气体等气体或者水、油等液体来填充腔体,作为热流体。相比于已有的加速度传感器,极大的降低了制造成本于工艺复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传感器在弯曲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传感器工作时无加速度下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传感器工作时有加速度下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测量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包括柔性顶盖1、加热元件3、若干感温元件4、柔性衬底5以及测量电路6。柔性顶盖1采用柔性隔热材料制备而成,如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硅橡胶,并通过浇筑、纳米压印、3D打印方式制备而成,该柔性顶盖1设有空腔。柔性衬底5采用柔性隔热材料制备而成,如聚酰亚胺或聚氯乙烯,加热元件3和感温元件4均与柔性衬底5紧密贴合,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腔体2。密封腔体2中置有空气、惰性气体等气体或水、油等液体作为热流体。加热元件3为镍铬合金制备而成的导电薄膜,通过旋涂、丝网印刷、溅射或喷墨打印方式制备在柔性衬底5上。加热元件3具有较大的电阻和高热导率,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固定在密封腔体2内的柔性衬底5中央,使得在无加速度情况下腔体内的热流分布呈对称状态。感温元件4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铂或金等高热灵敏度系数的材料制备而成的导电薄膜,通过旋涂、丝网印刷、溅射或喷墨打印方式制备在柔性衬底5上。感温元件4固定在密封腔体2内的柔性衬底5上,并对称分布在加热元件3周围,感温元件4连接测量电路6。带有加热元件3与感温元件4的柔性衬底5与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低热导率材料制备的上顶盖通过硅橡胶等胶体紧密贴合,形成密闭腔体。加热元件3与感温元件4一般设计为细长条形薄膜,导电薄膜贯穿整个密封腔体2,两端连接至电极并通过电极引出。工作状态下,电流通过位于密封腔体2中部的加热元件3,由于其内阻较大,对外放热。加热元件3上方的空腔中气体/液体受热膨胀,上升,逐渐远离加热元件,温度较低的气体/液体则填补到上升的热流所留下来的空位,继续受热。最终形成了稳定的热对流传导,在空腔空间中形成较为对称的温度分布。通过关于加热元件对称分布的感温元件,将温度的变化通过不同的电阻值读出。本实施例中,传感器设有两个感温元件4,对称分布于加热元件3两侧,其工作原理如下:当传感器垂直于重力方向静置时,整个器件除了重力加速度,不在受额外的加速度的作用。基于热对流运动,整个密封腔体2内的温度分布关于加热元件3对称。此时,关于加热元件3对称分布的两个感温元件4所探测到的温度相同,因此具有相等的电阻阻值,即RT1=RT2=R0。当传感器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横向加速度时,密封腔体2内的气体/液体在加速度的作用下,使得热对流的形式发生了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顶盖(1)、加热元件(3)、若干感温元件(4)、柔性衬底(5)以及测量电路(6);柔性顶盖(1)和柔性衬底(5)分别采用柔性隔热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柔性顶盖(1)和柔性衬底(5)连接,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腔体(2);加热元件(3)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2)内的柔性衬底(5)中央;若干感温元件(4)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2)内的柔性衬底(5)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元件(3)周围,所述感温元件(4)连接测量电路(6);所述密封腔体(2)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顶盖(1)、加热元件(3)、若干感温元件(4)、柔性衬底(5)以及测量电路(6);柔性顶盖(1)和柔性衬底(5)分别采用柔性隔热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柔性顶盖(1)和柔性衬底(5)连接,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腔体(2);加热元件(3)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2)内的柔性衬底(5)中央;若干感温元件(4)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2)内的柔性衬底(5)上,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元件(3)周围,所述感温元件(4)连接测量电路(6);所述密封腔体(2)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顶盖(1)采用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硅橡胶,并通过浇筑、纳米压印、3D打印方式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对流原理的柔性加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元件(4)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铂或金制备而成的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通过旋涂、丝网印刷、溅射或喷墨打印方式制备在所述柔性衬底(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萌问磊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