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及HST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50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具备与驱动源工作连结的变速输入轴、HST、PTO传动轴、及PTO输出轴。变速输入轴、HST输入轴及HST输出轴互相移位配置,PTO传动轴在比HST靠传动方向下游侧与变速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变速输入轴的旋转动力在由增速齿轮列增速后的状态下向HST输入轴工作传递。HST输入轴的旋转动力在由减速齿轮列减速后的状态下向PTO传动轴工作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及HST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HST(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及HST单元。
技术介绍
具有能够无级变速的HST的变速装置适用于联合收割机(英文:combine)、牵引车(英文:tractor)等作业车辆。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11152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具备:HST,所述HST具备从驱动源工作地输入旋转动力的HST输入轴、被支承于所述HST输入轴的泵主体、由所述泵主体液压地驱动的马达主体、支承所述马达主体的HST输出轴、及支承所述HST输入轴及所述HST输出轴并收容所述泵主体及所述马达主体的HST壳体;多级变速机构,所述多级变速机构对从所述HST输出轴工作地输入的HST输出进行变速;PTO传动轴,所述PTO传动轴与所述HST输入轴工作地连结;及PTO输出轴,所述PTO输出轴将从所述PTO传动轴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朝向外部输出。在所述变速装置中,从所述HST输出轴经由所述多级变速机构到达驱动轮等行驶驱动部的传动构造形成行驶传动路径,并且从所述HST输入轴经由所述PTO传动轴到达所述PTO输出轴的传动构造形成PTO传动路径。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速装置还具备增速齿轮单元,该增速齿轮单元介于所述驱动源与所述HST输入轴之间,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增速并向所述HST输入轴传递。所述增速齿轮单元具有:变速输入轴,所述变速输入轴从所述驱动源工作地输入旋转动力;增速齿轮列,所述增速齿轮列对所述变速输入轴的旋转动力进行增速;增速输出轴,所述增速输出轴输出由所述增速齿轮列增速后的旋转动力;及齿轮箱,所述齿轮箱支承所述变速输入轴及所述增速输出轴并收容所述增速齿轮列。当将从所述驱动源不经由所述增速齿轮列向所述HST输入轴输入旋转动力的构成(以下,称为正常输入构成)的HST输入转速假定为Ra1,将从所述驱动源经由所述增速齿轮列向所述HST输入轴输入旋转动力的构成(以下,称为增速输入构成)的HST输入转速假定为Ra2(>Ra1)时,能够从所述HST输出轴输出的HST输出的最高转速在正常输入构成时成为Rb1,在增速输入构成时成为Rb2(>Rb1)。在此,将所述作业车辆所要求的行驶速度的最高速度假定为Vx,将为了出现Vx所需的HST输出的转速假定为Rb1。在该情况下,在所述正常输入构成中,为了得到所述作业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需要使所述HST的可动斜板摆动至最大倾转位置,将HST输出提高至正常输入构成时的最高转速Rb1。与此相对,在所述增速输入构成中,仅通过不使所述HST的可动斜板摆动至最大倾转位置而是使所述HST的可动斜板向中立位置与最大倾转位置之间的预定倾转位置摆动,就能够将HST输出的转速提高至Rb1(<Rb2)。即,所述增速输入构成与所述正常输入构成相比,即使将从所述HST到所述行驶驱动部的减速比设定得大也能够出现预定行驶速度(例如,Vx),能够在维持最高车速的状态下实现车轴的转矩提高。包括所述增速齿轮列的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速装置在能够得到该车轴的转矩提高效果这一点上是有用的,但具有以下所示的不良情况。即,所述作业车辆所要求的最高行驶速度根据规格或要求而变动。例如,既存在所要求的最高行驶速度为Vx的情况,也存在所要求的最高行驶速度为比Vx低速的Vy的情况。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通过安装所述增速齿轮单元,能够应对最高行驶速度Vx的作业车辆,并且,通过取下所述增速齿轮单元,能够对于最高行驶速度Vy的作业车辆防止成为超规格(日文:オーバースペック),但另一方面,在所述增速齿轮单元的安装状态及取下状态之间,从所述PTO输出轴输出的PTO旋转动力的转速发生变化。即,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若因取下所述增速齿轮单元,而所述HST输入轴的转速与所述增速齿轮单元的安装状态相比下降,则与此相应地,所述PTO输出轴的转速也下降。所述PTO输出轴的旋转动力一般被用作附设于所述作业车辆的作业机或者外部的作业机的驱动力,不论与所述作业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有关的规格如何,均优选为恒定。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速装置中,所述变速输入轴及所述增速输出轴配置在同轴(第1轴线)上,通过将所述齿轮箱与所述HST壳体连结,所述HST输入轴与所述增速输出轴在同轴上且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形成行驶传动路径的所述HST输出轴配置在从第1轴线移位了的第2轴线上。另一方面,PTO传动路径具有:所述HST输入轴;PTO中继轴,所述PTO中继轴与所述HST输入轴在同轴上(即,第1轴线上)且与所述HST输入轴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及PTO传动轴,所述PTO传动轴在配置在从所述PTO中继轴及所述HST输出轴双方移位了的第3轴线上的状态下经由齿轮列与所述PTO中继轴工作连结。在该构成的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速装置中,无法使形成行驶传动路径的轴及形成PTO传动路径的轴在与这些轴正交的径向上紧凑地配置,结果,还存在收容这些轴的变速器壳体(英文:missioncase)在径向上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所述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能够通过利用增速齿轮列使从驱动源向HST输入轴输入的旋转动力增速而得到对行驶驱动部工作地驱动的车轴的转矩提高效果,所述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以不招致PTO轴的转速变化的方式容易地进行从具有所述增速齿轮列的构成向不具有所述增速齿轮列的构成的规格变更。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所述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具备:变速输入轴,所述变速输入轴从驱动源工作地输入旋转动力;HST,所述HST具有HST输入轴、被支承于所述HST输入轴的泵主体、由所述泵主体液压地驱动的马达主体及支承所述马达主体的HST输出轴,并从所述HST输出轴朝向行驶驱动部输出行驶旋转动力;PTO输出轴,所述PTO输出轴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及PTO传动轴,所述PTO传动轴形成从所述HST输入轴到所述PTO输出轴的PTO传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HST输入轴从所述变速输入轴的轴线移位,并且,所述HST输出轴从所述变速输入轴及所述HST输入轴双方的轴线移位,所述PTO传动轴在比所述HST靠传动方向下游侧与所述变速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具备对所述变速输入轴的旋转动力进行增速的增速齿轮列、和对从所述HST输入轴的传动方向下游侧的第2端部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列,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在由所述增速齿轮列增速后的状态下向所述HST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第1端部工作地传递,来自所述HST输入轴的第2端部的旋转动力在由所述减速齿轮列减速后的状态下向所述PTO传动轴工作地传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能够通过利用增速齿轮列使从驱动源向HST输入轴输入的旋转动力增速而得到对行驶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变速输入轴,所述变速输入轴从驱动源工作地输入旋转动力;/nHST,所述HST具有HST输入轴、被支承于所述HST输入轴的泵主体、由所述泵主体液压地驱动的马达主体及支承所述马达主体的HST输出轴,并从所述HST输出轴朝向行驶驱动部输出行驶旋转动力;/nPTO输出轴,所述PTO输出轴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nPTO传动轴,所述PTO传动轴形成从所述HST输入轴到所述PTO输出轴的PTO传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n增速齿轮列,所述增速齿轮列对所述变速输入轴的旋转动力进行增速;及/n减速齿轮列,所述减速齿轮列对从所述HST输入轴的传动方向下游侧的第2端部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n所述HST输入轴从所述变速输入轴的轴线移位,并且,所述HST输出轴从所述变速输入轴及所述HST输入轴双方的轴线移位,/n所述PTO传动轴在比所述HST靠传动方向下游侧与所述变速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n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在由所述增速齿轮列增速后的状态下向所述HST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第1端部工作地传递,/n来自所述HST输入轴的第2端部的旋转动力在由所述减速齿轮列减速后的状态下向所述PTO传动轴工作地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1 JP 2019-0949181.一种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变速输入轴,所述变速输入轴从驱动源工作地输入旋转动力;
HST,所述HST具有HST输入轴、被支承于所述HST输入轴的泵主体、由所述泵主体液压地驱动的马达主体及支承所述马达主体的HST输出轴,并从所述HST输出轴朝向行驶驱动部输出行驶旋转动力;
PTO输出轴,所述PTO输出轴向外部输出旋转动力;
PTO传动轴,所述PTO传动轴形成从所述HST输入轴到所述PTO输出轴的PTO传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增速齿轮列,所述增速齿轮列对所述变速输入轴的旋转动力进行增速;及
减速齿轮列,所述减速齿轮列对从所述HST输入轴的传动方向下游侧的第2端部工作地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
所述HST输入轴从所述变速输入轴的轴线移位,并且,所述HST输出轴从所述变速输入轴及所述HST输入轴双方的轴线移位,
所述PTO传动轴在比所述HST靠传动方向下游侧与所述变速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在由所述增速齿轮列增速后的状态下向所述HST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第1端部工作地传递,
来自所述HST输入轴的第2端部的旋转动力在由所述减速齿轮列减速后的状态下向所述PTO传动轴工作地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速齿轮列及所述减速齿轮列以使得所述变速输入轴及所述PTO传动轴的转速相同的方式设定变速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行星齿轮机构、和与所述HST输入轴在同一轴线上且与所述HST输入轴的第2端部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PTO中继轴,
所述变速输入轴的轴线在从所述HST输入轴及所述HST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观察时位于两轴的轴线之间,并且,在与通过所述HST输入轴及所述HST输出轴的轴线的假想HST基准面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假想HST基准面的一方侧,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如下的轴线上,所述轴线隔着所述变速输入轴的轴线而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假想HST基准面相反侧,并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从所述HST输出轴工作地输入HST输出;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从所述PTO中继轴工作地输入驱动源输出;及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输出HST输出及驱动源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
所述减速齿轮列介于所述PTO中继轴中的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靠传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部分与所述PTO传动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行驶传动轴,所述行驶传动轴具有如下的轴线,所述轴线隔着所述变速输入轴的轴线而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相反侧;及前进后退切换机构,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将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动力以能够正反切换的方式向所述行驶传动轴工作传递,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具有:第1行驶传动机构,所述第1行驶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行星齿轮架工作连结的第1行驶驱动齿轮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行驶传动轴且与所述第1行驶驱动齿轮啮合的第1行驶从动齿轮,并将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动力作为正反一方侧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1行驶从动齿轮工作传递;第2行驶传动机构,所述第2行驶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行星齿轮架工作连结的第2行驶驱动齿轮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行驶传动轴的第2行驶从动齿轮,并将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动力作为正反另一方侧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行驶从动齿轮工作传递;及离合器机构,所述离合器机构使所述第1行驶从动齿轮及第2行驶从动齿轮与所述行驶传动轴选择性地结合,
所述第2行驶传动机构还具备:行驶中继轴,所述行驶中继轴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PTO中继轴;第1中间齿轮,所述第1中间齿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中继轴且与所述第2行驶驱动齿轮啮合;及第2中间齿轮,所述第2中间齿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行驶中继轴且经由空转齿轮与所述第2行驶从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行驶输出轴,所述行驶输出轴与所述行驶传动轴平行地配设;及多级变速机构,所述多级变速机构在所述行驶传动轴与所述行驶输出轴之间对旋转动力进行多级变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辆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传动轴以假想HST基准面为基准而配设于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变速输入轴相反侧,
所述行驶输出轴在宽度方向上配设于假想HST基准面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和田七洋岩木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