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0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包括:将素土进行夯实,铺设透水管,铺设级配碎石,之后进行木龙骨放线;在木龙骨位置确定后,在相邻的木龙骨之间铺设介质土及植被;植被铺设完成后,进行木龙骨下方的混凝土浇筑,然后放置木龙骨,并在木龙骨上铺设菠萝格木板;菠萝格木板铺设完成后,在木栈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布置下沉式绿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生态植草沟及下沉式绿地的设置,将雨水进行收集、净化等,用于各种绿植,减少了雨水的外排,对周边管网、构筑物及水体进行了保护,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对城市基础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及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水环境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的发展,致使地表自然渗透率不断的降低,绝大部分城市降雨只能通过地面径流排出,导致城市地面径流量不断增大。降雨对空气污染物的溶解,导致雨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城市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致使城市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之随着城市化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对水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城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508563A,一种木栈道与生物栅一体化净化水体装置,其公开的内容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栈道与生物栅一体化净化水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木栈道和多个生物栅,所述生物栅包括底座、水草型鱼槽和网状构件,所述水草型鱼槽由多个水草型叶片构成,每个水草型叶片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水草型叶片的顶端设有一小孔,每个小孔与网状构件之间连接有多条绳状微生物载体填料;所述木栈道的底部设有多道横梁,每个横梁的底部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网状构件之间连接有绳索。本专利技术将木栈道水下空间与生物栅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生物栅技术景观性不强的问题,使传统景观设施具备净水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景观水体水质,为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艺很复杂,需要利用焊接的设备,且净化过程较为简易,未明确如何处理净化后的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包括:将素土进行夯实,铺设透水管,铺设级配碎石,之后进行木龙骨放线;在木龙骨位置确定后,在相邻的木龙骨之间铺设介质土及植被;植被铺设完成后,进行木龙骨下方的混凝土浇筑,然后放置木龙骨,并在木龙骨上铺设菠萝格木板;菠萝格木板铺设完成后,在木栈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布置下沉式绿地。进一步地,在布置下沉式绿地时,先对原状土进行夯实,然后进行砼垫层施工。进一步地,砼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砖砌结构施工,并在砖砌结构中间铺设排水管。进一步地,在砖砌结构上部设置溢流雨水口。进一步地,在溢流雨水口两侧铺设专用介质土及植被。进一步地,在对素土进行夯实时,素土的压实度大于93%。进一步地,在铺设透水管时,将透水管连接至下沉式绿地。进一步地,在将木龙骨放置到浇筑的混凝土上后,在木龙骨两侧设置角钢,以将角钢和混凝土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并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菠萝格木板通过螺钉与木龙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在黑臭水体河道改造后,进行木栈道和下沉式绿地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生态植草沟及下沉式绿地的设置,将雨水进行收集、净化等,用于各种绿植,减少了雨水的外排,对周边管网、构筑物及水体进行了保护,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雨水外排,保护了构筑物、水体等。2:利用径流雨量,缓解了水资源。3: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环境。4:有效的固定了木栈道,提高了模板的使用效率。5:有效的将净化后的雨水排放至指定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木栈道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木栈道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木栈道节点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植草沟断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沉式绿地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S101:将素土进行夯实,铺设透水管,铺设级配碎石,之后进行木龙骨放线;步骤二S102:在木龙骨位置确定后,在相邻的木龙骨之间铺设介质土及植被;步骤三S103:植被铺设完成后,进行木龙骨下方的混凝土浇筑,然后放置木龙骨,并在木龙骨上铺设菠萝格木板;步骤四S104:菠萝格木板铺设完成后,在木栈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布置下沉式绿地。具体而言,在黑臭水体河道改造后,进行木栈道和下沉式绿地施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黑臭水体河道改造后,为了确保周边环境整体提升,可沿途布置木栈道,方便居民出入观赏。利用低地势,进行大面积的下沉式绿地施工,及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增强了周围美观效果。结合图2-6所示,在布置下沉式绿地8时,先对原状土18进行夯实,然后进行砼垫层9施工。砼垫层9施工完成后进行砖砌结构10施工,并在砖砌结构10中间铺设排水管12。在砖砌结构10上部设置溢流雨水口13。在溢流雨水口13两侧铺设专用介质土16及植被14。具体而言,在对素土5进行夯实时,素土5的压实度大于93%。具体而言,在铺设透水管11时,将透水管11连接至下沉式绿地8。具体而言,在将木龙骨2放置到浇筑的混凝土3上后,在木龙骨2两侧设置角钢6,以将木龙骨2和混凝土3通过螺栓17进行连接并固定在一起。具体而言,菠萝格木板1通过螺钉与木龙骨2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通过利用生态植草沟及下沉式绿地的设置,将雨水进行收集、净化等,用于各种绿植,减少了雨水的外排,对周边管网、构筑物及水体进行了保护,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本实施例还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雨水外排,保护了构筑物、水体等。2:利用径流雨量,缓解了水资源。3: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环境。4:有效的固定了木栈道,提高了模板的使用效率。5:有效的将净化后的雨水排放至指定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继续参阅图2-6所示,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在黑臭水体河道改造后,为了确保周边环境整体提升,可沿途布置木栈道,方便居民出入观赏。利用低地势,进行大面积的下沉式绿地施工,及确保了水资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素土进行夯实,铺设透水管,铺设级配碎石,之后进行木龙骨放线;/n在木龙骨位置确定后,在相邻的木龙骨之间铺设介质土及植被;/n植被铺设完成后,进行木龙骨下方的混凝土浇筑,然后放置木龙骨,并在木龙骨上铺设菠萝格木板;/n菠萝格木板铺设完成后,在木栈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布置下沉式绿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素土进行夯实,铺设透水管,铺设级配碎石,之后进行木龙骨放线;
在木龙骨位置确定后,在相邻的木龙骨之间铺设介质土及植被;
植被铺设完成后,进行木龙骨下方的混凝土浇筑,然后放置木龙骨,并在木龙骨上铺设菠萝格木板;
菠萝格木板铺设完成后,在木栈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布置下沉式绿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布置下沉式绿地时,先对原状土进行夯实,然后进行砼垫层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砼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砖砌结构施工,并在砖砌结构中间铺设排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栈道与下沉式绿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砖砌结构上部设置溢流雨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夏颖易新虎郑涛廖红玉王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