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道路建设,依靠普通砖体或混凝土铺设,下雨时砖体和混凝土不吸水和渗水,路面湿滑,雨水的排放依靠城市排水管道进行。经常会因为大雨、暴雨、排水量大、排水池堵塞而造成道路积水,甚至出现内涝等现象。同时雨水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管道而排出,使城市路面的雨水(淡水资源)利用率低。为了解决下雨城市人行道路排水及储水等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建设成为像海绵体一样,能够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作用,化解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使之成为收放自如的水弹性城市。公告号为CN2042655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绿化带净水结构,它包括绿化带,设在绿化带四周的围边,绿化带从上到下土壤层,瓜子片层,沸石层和粗砂层,穿孔排水管设在碎石中间,绿化带两边设有公路排水槽。雨水或灌溉用水浇灌在土壤层之后,多余的水体会依次通过瓜子片层,沸石层和粗砂层,最后从穿孔排水管中排出;下雨时,雨水经过公路排水槽进入瓜子片层,沸石层和粗砂层,最后从穿孔排水管中排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提升道路的排水蓄水能力,从而避免道路积水、出现内涝现象。现有技术在排水管中排出的水体要进行利用,通常需要使用罐车进行收集再进行相应的利用,存在雨水利用会造成城市管理成本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用于城市管理,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降低城市管理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包括车道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留于车道区(1)两侧的绿化区(2);绿化区(2)浇筑有混凝土基座(21);混凝土基座(21)形成有可收集车道区(1)和绿化区(2)雨水的填充腔(22);填充腔(22)底部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蓄水机构(3);填充腔(22)底部铺设有位于蓄水机构(3)上部的黄土层(220);黄土层(220)内铺设有与蓄水机构(3)连通的净化雨水收集管(23);填充腔(22)内固定连接有位于黄土层(220)上部的净化雨水汇集体(231);净化雨水汇集体(231)与净化雨水收集管(23)连通;填充腔(22)内填充有位于净化雨水汇集体(231)上部的透水混凝土层(24);填充腔(22)内填充有位于透水混凝土层(24)上部的蓄水土层(25);填充腔(22)内填充有位于蓄水土层(25)上部的过滤土层(26);混凝土基座(21)内设置有连通于蓄水机构(3)且用于养护绿化的喷淋机构(4);混凝土基座(21)朝向车道区(1)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且用于养护车道的车道冲洗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包括车道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留于车道区(1)两侧的绿化区(2);绿化区(2)浇筑有混凝土基座(21);混凝土基座(21)形成有可收集车道区(1)和绿化区(2)雨水的填充腔(22);填充腔(22)底部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蓄水机构(3);填充腔(22)底部铺设有位于蓄水机构(3)上部的黄土层(220);黄土层(220)内铺设有与蓄水机构(3)连通的净化雨水收集管(23);填充腔(22)内固定连接有位于黄土层(220)上部的净化雨水汇集体(231);净化雨水汇集体(231)与净化雨水收集管(23)连通;填充腔(22)内填充有位于净化雨水汇集体(231)上部的透水混凝土层(24);填充腔(22)内填充有位于透水混凝土层(24)上部的蓄水土层(25);填充腔(22)内填充有位于蓄水土层(25)上部的过滤土层(26);混凝土基座(21)内设置有连通于蓄水机构(3)且用于养护绿化的喷淋机构(4);混凝土基座(21)朝向车道区(1)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且用于养护车道的车道冲洗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道区(1)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沥青层(11)、混凝土地基(12)、砂石层(13)、夯实土层(14)和原土层(15);混凝土地基(12)朝向沥青层(11)的表面开设有纵导水槽(121)和与纵导水槽(121)连通的横导水槽(122);混凝土地基(12)纵导水槽(121)与横导水槽(122)相交处竖直向下形成有分流孔(123);混凝土地基(12)内一体形成有与分流孔(123)连通的集流通道(16);集流通道(16)连通于填充腔(22)且集流通道(16)出口位于透水混凝土层(24)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11)和混凝土地基(12)之间铺设有过滤毡(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机构(3)包括位于净化雨水汇集体(231)下部且连通于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静倩,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新信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