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40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弃流组件、蓄水池以及溢流组件;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池与弃流管,所述弃流管连接于所述弃流池上设置的弃流口,所述弃流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一出水口,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二出水口;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与溢流塞子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相对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所述溢流塞子设置于所述弃流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雨量较大导致蓄水池充满或者超出其水处理能力等情况下,雨水可以通过溢流组件及时排出,从而有效提高集水装置的雨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集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供需矛盾,雨水收集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水处理
中。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通常具有弃流组件,弃流组件主要用途是将污染比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导至污水管排出,而污染较轻的后期雨水则一般不会进入弃流组件,而是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在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可能会因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将雨水及时排出。可见,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存在雨水处理效果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存在雨水处理效果不佳的缺陷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弃流组件、蓄水池以及溢流组件;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池与弃流管,所述弃流管连接于所述弃流池上设置的弃流口,所述弃流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一出水口,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二出水口;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与溢流塞子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管、弃流组件、蓄水池以及溢流组件;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池与弃流管,所述弃流管连接于所述弃流池上设置的弃流口,所述弃流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一出水口,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二出水口;/n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与溢流塞子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相对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所述溢流塞子设置于所述弃流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管、弃流组件、蓄水池以及溢流组件;所述弃流组件包括弃流池与弃流管,所述弃流管连接于所述弃流池上设置的弃流口,所述弃流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一出水口,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二出水口;
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与溢流塞子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集水管上开设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相对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所述溢流塞子设置于所述弃流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所述溢流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出水口处设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组件还包括第一浮球,所述第一浮球设置于所述弃流池内,所述第一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中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来胜李娜孙高虎吴佳鹏高继军王启文霍炜洁付意成吴雷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