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38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包括:制动床,多个防撞护栏,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和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制动床上铺设有多个石子;多个防撞护栏设置于制动床的两侧;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包括:板式恒力阻尼器和拦截网,板式恒力阻尼器设置于防撞护栏上,拦截网与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设置于制动床的起点处。本方案中,通过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与制动床相结合共同为进入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提供阻尼力,能减短建设避险车道的设置长度,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能够在高寒地区输出有效的阻尼力,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能够监控和报警从而通知相应的救援队伍,防止引起二次伤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
技术介绍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车辆因长时间连续使用刹车,易造成刹车失灵事件,引发恶性交通事故。为了改善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设置避险车道是为失控车辆提供强制减速最为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部分地区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提供设置避险车道所需长度的地形;高寒地区因气候环境影响,造成避险车道中的阻尼碎石常年冻结失去阻尼效果;且现有的避险车道内监控、报警、施救等措施不完善,易引起二次伤亡。综上所述,现有的避险车道所需长度较长,在高寒地区,无法输出有效的阻尼力,措施不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的避险车道所需长度较长,在高寒地区,无法输出有效的阻尼力,措施不完善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包括:制动床,所述制动床上铺设有多个石子;多个防撞护栏,多个所述防撞护栏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两侧;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所述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包括:板式恒力阻尼器和拦截网,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设置于所述防撞护栏上,所述拦截网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所述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起点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防撞护栏沿所述制动床的起点处至所述制动床的终点处的方向依次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设置于所述防撞护栏上,所述制动床的每一侧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所述拦截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拦截网通过传动滑轮组和传力索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包括入侵识别装置、控制器和险情智能报警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入侵识别装置的信号控制所述险情智能报警装置报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入侵识别装置包括:人车识别装置、车速检测装置和/或动态称重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还包括语音辅助处理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险情智能报警装置报警控制所述语音辅助处理装置播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还包括末端防护设备,所述末端防护设备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终点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末端防护设备包括多个防撞垫,多个所述防撞垫沿所述制动床的宽度均匀布设在所述制动床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设于公路主线的一侧,所述制动床与公路主线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所述制动床与所述公路主线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中,通过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与制动床相结合共同为进入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提供阻尼力,能有效减短建设避险车道的设置长度,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不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阻尼力输出稳定,能够在高寒地区输出有效的阻尼力,设置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能够监控和报警从而通知相应的救援队伍,防止引起二次伤亡,安全性高。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移动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所述吸能板,移动件切削吸能板产生阻尼力,阻尼力大小恒定。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的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中报警装备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中恒力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1、制动床,2、防撞护栏,3、末端防护设备,4、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41、板式恒力阻尼器,42、拦截网,43、传动滑轮组,44、传力索,441、壳体,442、吸能板,443、移动件,5、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51、入侵识别装置,52、险情智能报警装置,53、语音辅助处理装置,511、人车识别装置,512、车速检测装置,513、动态称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包括:制动床1,多个防撞护栏2,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4和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5;制动床1上铺设有多个石子;多个防撞护栏2设置于制动床1的两侧;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4包括:板式恒力阻尼器41和拦截网42,板式恒力阻尼器41设置于防撞护栏2上,拦截网42与板式恒力阻尼器41连接;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5设置于制动床1的起点处。具体地,在制动床1上铺设集料,集料为粒径2~4cm的卵(砾)石,集料铺筑厚度为50cm。在石子未冻结的情况下输出固定阻尼系数。防撞护栏2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护栏,护栏形状为L形,防护等级为SS级。板式恒力阻尼器41通过螺栓固定于制动床1两侧的防撞护栏2上。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4包括:壳体441,吸能板442和移动件443;吸能板442沿壳体44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441内;移动件443位于壳体441内,且移动件443贯穿吸能板442,移动件443与拦截网42通过传力索44连接,在拦截网42的带动下能够沿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吸能板442,通过内部钢材的吸能板442变形破坏输出阻尼力,不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阻尼力输出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防撞护栏2沿制动床1的起点处至制动床1的终点处的方向依次设置。具体地,防撞护栏2沿制动床1的起点处至制动床1的终点处的方向依次设置能够对整个制动床1进行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板式恒力阻尼器41设置于防撞护栏2上,可选地,板式恒力阻尼器41设置于位于制动床1的起点处的防撞护栏2上,制动床1的所述制动床1的每一侧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41,所述拦截网4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41连接;例如制动床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板式恒力阻尼器41,拦截网4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板式恒力阻尼器41连接,拦截网4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板式恒力阻尼器41连接。具体地,拦截网42设置于位于两个的防撞护栏2之间。最少在制动床1的起点处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板式恒力阻尼器41,在两个板式恒力阻尼器41之间设置一个拦截网42,便于对失控车辆进行阻尼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拦截网42通过传动滑轮组43和传力索44与板式恒力阻尼器41连接。传动滑轮组43包括多个定滑轮,传力索44绕过传动定滑轮组后与拦截网42连接。具体地,拦截网42通过传动滑轮组43和传力索4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动床,所述制动床上铺设有多个石子;/n多个防撞护栏,多个所述防撞护栏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两侧;/n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所述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包括:板式恒力阻尼器和拦截网,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设置于所述防撞护栏上,所述拦截网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n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所述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起点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床,所述制动床上铺设有多个石子;
多个防撞护栏,多个所述防撞护栏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两侧;
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所述板式恒力阻尼拦截装置包括:板式恒力阻尼器和拦截网,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设置于所述防撞护栏上,所述拦截网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
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所述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设置于所述制动床的起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撞护栏沿所述制动床的起点处至所述制动床的终点处的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设置于所述防撞护栏上,所述制动床的每一侧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所述拦截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通过传动滑轮组和传力索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板式恒力阻尼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AI智能监控报警装备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宇李凌云熊海珍龚晓琴殷俊明姚常青李少伟王强胡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达交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