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38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包括:壳体,吸能板,移动件和导向件;吸能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内;移动件位于壳体内,且移动件贯穿吸能板;导向件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内,移动件能够沿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吸能板。本方案中,移动件能够沿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吸能板,移动件切削吸能板产生阻尼力,阻尼力大小恒定,可使车辆安全停车,使用时不受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恶略的环境气候条件下,也能够为避险车道提供稳定的阻尼力,能够在高寒地区输出有效的阻尼力,避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
技术介绍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车辆因长时间连续使用刹车,易造成刹车失灵事件,引发恶性交通事故。为了改善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设置避险车道是为失控车辆提供强制减速最为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现有的避险车道修筑有集料铺筑的制动上坡道,通过把失控车辆的车轮陷入集料制动坡道,并利用集料对滚动车轮的阻尼作用消减其运动能量,最终使失控车辆被强制减速而停车;现有部分避险车道上设置了阻尼拦截网,通过与阻尼拦截网连接的阻尼器,为失控车辆提供阻尼作用力;但是设置于高寒地区的避险车道,制动坡床中的阻尼碎石常年处于冻结状态,车轮无法陷入其中,现有的阻尼器也易受低温环境的影响,无法输出有效的阻尼力,从而使进入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无法安全停车,造车上乘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综上所述,现有的阻尼器在高寒地区,无法输出有效的阻尼力,避险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的阻尼器在高寒地区,无法输出有效的阻尼力,避险效果不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包括:壳体;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移动件贯穿所述吸能板;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移动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所述吸能板。r>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吸能板固定在所述限位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板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均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件为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移动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滑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相互平行,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所述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相互平行,同一侧的两个导轨之间形成滑道,所述滑轮位于所述滑道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板上开设有矩形通孔和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吸能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顶板、侧板和底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内壁相连,以使所述底板、两个侧板和顶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体,所述吸能板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所述吸能板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平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位于两个侧板外侧的区域设有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用于与钢丝绳连接的连接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恒力阻尼器中,设置有吸能板和移动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移动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所述吸能板,移动件切削吸能板产生阻尼力,阻尼力大小恒定,可使车辆安全停车,使用时不受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恶略的环境气候条件下,也能够为避险车道提供稳定的阻尼力,能够在高寒地区输出有效的阻尼力,避险效果好。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的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恒力阻尼器的轴测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恒力阻尼器的剖面图。附图标记如:1、壳体,2、限位板,3、吸能板,4、导轨,5、移动件,6、滑轮,11、顶板,12、侧板,13、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包括:壳体1,吸能板3,移动件5和导向件;吸能板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移动件5位于壳体1内,且移动件5贯穿吸能板3;导向件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移动件5能够沿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吸能板3。具体地,设置导向件能够对移动件5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便于移动件5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导向件能够有效的抵抗上下变形,为移动件5提供稳定的移动路径,保证移动件5在破坏吸能板3时,方向固定。移动件5能够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吸能板3的方向移动,对吸能板3进行切削,产生阻尼力,阻尼力大小恒定,可使车辆安全停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移动件5上设置有用于与钢丝绳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可以为连接孔或其他连接结构,钢丝绳一端与连接部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拦截网连接。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恒力阻尼器安装于避险车道上,通过与拦截网连接的钢丝绳牵引为失控车辆提供阻尼力,当有失控车辆进入避险车道,撞击到拦截网上并继续向前移动,与拦截网连接的钢丝绳牵引阻尼器内部的移动件5移动,移动件5移动时切削吸能板3产生阻尼力,可使车辆安全停车。移动件5能够沿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吸能板3,移动件5切削吸能板3产生阻尼力,阻尼力大小恒定,可使车辆安全停车,使用时不受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恶略的环境气候条件下,也能够为避险车道提供稳定的阻尼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板式恒力阻尼器还包括限位板2,限位板2设置于壳体1内,吸能板3固定在限位板2上。具体地,设置限位板2能够对吸能板3进行固定和限位,限位板2可以约束吸能板3在破坏时的变形方向。在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焊接有限位板2,上下对称的四块限位板2之间设置有一块吸能板3,如上面设置有两块限位板2,下面设置有两块限位板2,同一侧的两块限位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吸能板3的空间,最后可以采用螺栓将吸能板3固定在限位板2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吸能板3为多个,多个吸能板3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均布。为了输出更有效的阻尼力,吸能板3设置多个,多个吸能板3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均布,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吸能板3,对应于四个吸能板3设置有16个限位板2。移动件5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吸能板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导向件为导轨4,导轨4设置于壳体1的侧面,移动件5的端部设置有与导轨4匹配的滑轮6。具体地,移动件5通过滑轮6与导轨4连接,移动件5能够通过滑轮6沿导轨4移动。导向件既可以是导轨4也可以是限位槽,如导向组件为限位槽,移动件5端部设置有与限位槽匹配的滑块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1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导轨4,两个所述导轨4相互平行,所述壳体1另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导轨4,两个所述导轨4相互平行,同一侧的两个导轨4之间形成滑道,所述滑轮6位于所述滑道内。移动件5与滑轮6连接后,只能在同一侧的导轨4之间,移动件5沿导轨4长度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n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移动件贯穿所述吸能板;/n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移动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所述吸能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恒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移动件贯穿所述吸能板;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移动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移动,从而切削所述吸能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恒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恒力阻尼器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吸能板固定在所述限位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恒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板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恒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移动件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恒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相互平行,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内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云陈忠宇熊海珍龚晓琴殷俊明姚常青李少伟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达交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