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11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移载机构容易翻转进而倾倒、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工况需求以及不具备应急措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的底板、下移动板、上移动板,以及驱动机构;底板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齿条;下移动板上设有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中的第一大齿轮一侧与第一齿条啮合,另一侧穿过下移动板与设置在上移动板下方的第二齿条啮合;上移动板下方还设有第二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中的第二大齿轮与设置在下移动板上方的第三齿条啮合;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旋转轴;驱动电机安装于上移动板上方;旋转轴下端与另一个第二大齿轮连接,上端穿过上移动板位于上移动板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装备领域,经常需要对产品进行拆卸、搬运及安装工作,然而对于需要在狭窄空间内进行的工况,则需要一种紧凑型的机械装置,使其满足初始尺寸很小,但可以伸长以满足产品的安装或者拆卸距离要求。目前,随着机械装备领域的发展,对自动化要求更加迫切,而传统的移载机构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传统的移载机构仅有两层结构,当移载机构运动至最大行程时,由于两层之间相差距离太大,上层结构处于悬空状态,则在产品的重压下,整个移载机构容易翻转进而倾倒;第二,传统的移载机构为链条传动,使得移载机构整体的承载力不足;第三,传统的移载机构结构不够紧凑且整体行程较小,不能满足工况需求;第四,传统的移载机构仅靠电机驱动,当电路不足时,会导致工作停止并延期,不具备应急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移载机构容易翻转进而倾倒、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工况需求以及不具备应急措施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的底板、下移动板、上移动板,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底板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齿条;所述下移动板上设有第一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大齿轮和多个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大齿轮和第一小齿轮间隔设置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大齿轮一侧与第一齿条啮合,另一侧穿过下移动板与设置在上移动板下方的第二齿条啮合;所述上移动板下方还设有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大齿轮和多个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二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间隔设置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大齿轮与设置在下移动板上方的第三齿条啮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旋转轴;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上移动板上方,其输出轴穿过上移动板与任意一个第二大齿轮连接;所述旋转轴下端与另一个第二大齿轮连接,上端穿过上移动板位于上移动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下移动板的左侧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凸起上方,并在第一凸起、下移动板以及第二凸起之间形成第一滑槽;所述下移动板的右侧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第三凸起位于第四凸起上方,并在第三凸起、下移动板以及第四凸起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上移动板左侧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上移动板右侧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长条滑块,所述第一长条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左侧设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与底板垂直且位于底板上方,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有第五凸起,并在第五凸起、第三安装板以及底板间形成第三滑槽;所述底板的右侧设有第四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与底板垂直且位于底板上方,所述第四安装板上设有第六凸起,并在第六凸起、第四安装板以及底板之间形成第四滑槽;所述下移动板的左侧沿其长度方向还排列有多个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位于第二凸起的下方且位于第三滑槽内;所述下移动板的右侧还设有第二长条滑块,所述第二长条滑块位于第四凸起的下方,并在第四凸起、下移动板以及第二长条滑块之间形成第五滑槽;所述第二长条滑块位于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五凸起位于第五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方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六滑槽;所述下移动板下方中部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位于第六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下移动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五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五安装板均与下移动板垂直连接,且均位于第三导向轮的右侧;所述第一大齿轮和第一小齿轮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五安装板之间,且与第五安装板可旋转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移动板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七滑槽;所述第七滑槽位于第三导向轮的左侧;所述第三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七滑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均位于第七滑槽内并与第三齿条啮合。进一步地,所述上移动板下方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上端面与上移动板固定连接,并在U型支架与上移动板之间形成左右两侧均为开口安装腔;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U型支架及第二齿轮组件一起位于第七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外套装抱紧环;所述抱紧环位于上移动板的上方;所述抱紧环上设有锁紧螺栓。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的上端还设有手轮;所述下移动板下方中部设有第七凸起;所述第三导向轮设置于第七凸起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方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六滑槽;所述下移动板下方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三长条滑块;所述第三长条滑块位于第六滑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包括三层结构:底板、下移动板以及上移动板;相比传统的移载机构增加了层数,伸开时可满足行程需求,收缩时整体结构更紧凑,满足狭小空间内使用,同时还使得相邻层之间相差的距离减小,增加了下层对上层的承载力,则在产品的重压下,双向移载装置不易翻转而倾倒,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承载力,。2.本专利技术中的底板、下移动板以及上移动板之间均为齿轮传动,相比传统的链条传动精度更高且更为可靠,而且使得装置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移载的平稳性及承载力。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成排排列的导向滑轮以及长条滑块进行导向,鉴于导向滑轮及长条滑块,尤其是长条滑块的坚固性,再一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承载力。4.本专利技术既设有驱动电机,又设有旋转轴,在具备电力的工况下,使用电机驱动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实现伸缩,节省人力,若发生断电等特殊情况时,则可人工驱动旋转轴从而驱动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实现伸缩;手自一体,以备应急,保证工作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伸开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伸开状态且底部朝上);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收缩状态);图4是图3的侧面图且局部剖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底部朝上);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下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上移动板以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底板,11-第一齿条,12-第三安装板,121-第五凸起,13-第三滑槽,14-第四安装板,141-第六凸起,15-第四滑槽,16-第六滑槽;2-下移动板,21-第一齿轮组件,211-第一大齿轮,212-第一小齿轮,22-第三齿条,23-第一凸起,24-第二凸起,25-第一滑槽,26-第三凸起,27-第四凸起,28-第二滑槽,29-第二导向轮,210-第二长条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的底板(1)、下移动板(2)、上移动板(3),以及驱动机构(4);/n所述底板(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齿条(11);/n所述下移动板(2)上设有第一齿轮组件(21);/n所述第一齿轮组件(21)包括多个第一大齿轮(211)和多个第一小齿轮(212);所述第一大齿轮(211)和第一小齿轮(212)间隔设置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大齿轮(211)一侧与第一齿条(11)啮合,另一侧穿过下移动板(2)与设置在上移动板(3)下方的第二齿条(31)啮合;/n所述上移动板(3)下方还设有第二齿轮组件(32);/n所述第二齿轮组件(32)包括多个第二大齿轮(321)和多个第二小齿轮(322);所述第二大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间隔设置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大齿轮(321)与设置在下移动板(2)上方的第三齿条(22)啮合;/n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和旋转轴(42);/n所述驱动电机(41)安装于上移动板(3)上方,其输出轴穿过上移动板(3)与任意一个第二大齿轮(321)连接;/n所述旋转轴(42)下端与另一个第二大齿轮(321)连接,上端穿过上移动板(3)位于上移动板(3)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的底板(1)、下移动板(2)、上移动板(3),以及驱动机构(4);
所述底板(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齿条(11);
所述下移动板(2)上设有第一齿轮组件(21);
所述第一齿轮组件(21)包括多个第一大齿轮(211)和多个第一小齿轮(212);所述第一大齿轮(211)和第一小齿轮(212)间隔设置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大齿轮(211)一侧与第一齿条(11)啮合,另一侧穿过下移动板(2)与设置在上移动板(3)下方的第二齿条(31)啮合;
所述上移动板(3)下方还设有第二齿轮组件(32);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32)包括多个第二大齿轮(321)和多个第二小齿轮(322);所述第二大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间隔设置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大齿轮(321)与设置在下移动板(2)上方的第三齿条(22)啮合;
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和旋转轴(42);
所述驱动电机(41)安装于上移动板(3)上方,其输出轴穿过上移动板(3)与任意一个第二大齿轮(321)连接;
所述旋转轴(42)下端与另一个第二大齿轮(321)连接,上端穿过上移动板(3)位于上移动板(3)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移动板(2)的左侧设有第一凸起(23)和第二凸起(24),所述第一凸起(23)位于第二凸起(24)上方,并在第一凸起(23)、下移动板(2)以及第二凸起(24)之间形成第一滑槽(25);
所述下移动板(2)的右侧设有第三凸起(26)和第四凸起(27),第三凸起(26)位于第四凸起(27)上方,并在第三凸起(26)、下移动板(2)以及第四凸起(27)之间形成第二滑槽(28);
所述上移动板(3)左侧设有第一安装板(33),第一安装板(33)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导向轮(331),所述第一导向轮(331)位于第一滑槽(25)内;
所述上移动板(3)右侧设有第二安装板(34),第二安装板(34)上设有第一长条滑块(341),所述第一长条滑块(341)位于第二滑槽(2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化双向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的左侧设有第三安装板(12),所述第三安装板(12)与底板(1)垂直且位于底板(1)上方,所述第三安装板(12)上设有第五凸起(121),并在第五凸起(121)、第三安装板(12)以及底板(1)间形成第三滑槽(13);
所述底板(1)的右侧设有第四安装板(14),所述第四安装板(14)与底板(1)垂直且位于底板(1)上方,所述第四安装板(14)上设有第六凸起(141),并在第六凸起(141)、第四安装板(14)以及底板(1)之间形成第四滑槽(15);
所述下移动板(2)的左侧沿其长度方向还排列有多个第二导向轮(29),所述第二导向轮(29)位于第二凸起(24)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朋举曹青梅苟义龙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